华东医药的“小中药,大集群”
2018-10-26冯游慕
文|冯游慕
黔东南州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药材深加工方面前景一片光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医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作为浙江省医药龙头企业的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在贵州黔东南州积极宣传引导民族医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促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发展,带动了更多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科技扶贫,积极推动建立“造血”机制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一开始就立足于“大健康产业”,将帮扶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工作与华东医药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华东中药材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同时,不断引导农户加强中药材种植和生产管理,提升内在品质,通过公司回收种植的药材成品,实现附加值的增加,互惠互利,使扶贫成为一个长期共赢的事业。
基于此,杭州华东医药集团与黔东南州当地民营企业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了杭州华东医药集团贵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占股45%,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占股55%,以产业项目合作开展的形式,积极推动建立起长效的“造血”机制。
贵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的投产,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5年公司成立以来,已将贵州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了10800亩;带动了2000户农户种植,产值增加近3000万元,农民户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贵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坚持“以农为主,农民参与,农民得利”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严格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精细管理、提升水平”的要求,持续强化生态功能定位,让更多的当地农民得好处,享实惠。
针对当地农民知识和技能水平缺乏的问题,华东医药集团还加大了技术指导,聘请了浙江省农林大学教授指导农户种植,利用自身中药材饮片加工技术及增值服务,提升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依托当地的中药材主产区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运营模式,带动了当地贫困户高质量就近就业,助推了苗侗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2017年5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新建的饮片加工公司顺利通过全部验收,取得了GMP证书,帮扶工作又迈出了坚定而关键的步伐。
产业振兴,发挥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华东医药集团的举措是,在“产业帮扶、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打好扶贫攻坚的组合拳。
集团将依托贵州公司,立足凯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园,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延伸工程。初步规划,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和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将共同投资1.5亿,建设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和苗侗医药博物馆、苗侗医药研究院、苗药交易市场等,一期中药饮片项目投资6000万元,用地26亩;二期博物馆、研究院等项目投资9000万元,用地46.5亩,用足用好“国家火炬黔东南州苗侗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带动当地的种植、加工、制造等各个方面稳健发展。预计,待中药饮片生产项目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亿元,带动解决当地更多就业人口。
按照 “小中药,大集群”的工作思路,华东医药集团还将以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核心,加强种植管理和品种筛选,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依托苗侗医药博物馆、苗侗医药研究院为阵地,做好资料收集、整理、保护和展示工作,带动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开发;加快苗侗医药文化和中药材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好相关标准,积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以集团在新产品研发、销售网络等领域的综合性优势,推动苗侗民族特色医药产业进一步延伸。
目前,贵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有四个工作方向。分别是承担对外出口职能,根据外方“标准化种植”的要求,提供产品,积累经验;做好给股东方单位的生产配套工作,提供原材料产品;加强与华东医药中药饮片厂的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合理分工,拓展大健康产业链,与企业原有业务形成互补;依托现有选育的黔太子参新品种,加强与国内一些战略客户对接,寻求合作商机,进一步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增强销售能力,使公司成为全国同行业品种最多、规格最全、配套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此外,当前开展的各帮扶项目还没有一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这将是华东医药集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已列入贵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2018~2022年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