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诗词意境对中国画的影响

2018-10-25张佳琪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意境诗歌

张佳琪

摘 要:诗歌是诗人撷取生活中最动人、最深刻的印象塑造意境的一个过程,画卷是画家用笔书写下我们生活中最为之动容的情景将其定格,从而成为永久的画面。诗人与画家在现实生活中感知事物的视觉、嗅觉、听觉等一切感觉的真实性都可以为其创作提供材料。他们的感知是真实的,对于一首诗一幅画不仅要从内心情感出发,还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审美。于诗于画,只要创造得出,其美如云、如烟、如雾、其意境如诗词、如旋律且能保留下来,千载年后人读之尚感觉其存在。

关键词:诗歌 审美 意境

一:意境美对绘画的影响

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此三境都为意境,只是把偏重写山水的称之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之为情境,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诗歌的特点是短句、凝练、所表达的情景往往随人的心性而异,近而有增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等。在语言承袭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秋天代表寂寥、杨柳代表送别、莲花代表高洁、月亮代表思念。画卷也是如此,留白可作河水、可作天空、亦可作流云来表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屋,组合的不同所传达的诗意与意境也就不同。你看什么景,用什么情,你写什么意,用什么笔。如若加上一点神秘,又或者加上一点浪漫,不失为一幅美的画面。心绪千千万,唯有情脉脉,情深处,诗的婉转画的气韵才能营造出意境美。

往往那些令我们感到美的景象,通过一幅优美的画卷传达出来后又觉有种不尽其意,若有缺的遗憾。倘若题上几句诗句,便觉画面因诗弥补了画的未尽之意,也更显得诗画作品相得益彰,如此才赋予了作品的灵性。中国画的提款,不仅能起到点题的作用且还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趣,从而加深画的意境,使其更加诗意盎然,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也极大的增加了中国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山水画讲究的是散点透视,不遵循在同一时间视角下对客观事物的传移摹写,画家经常对眼前景物采用“挪移法”、“借景法”。面对一个景物,照实画上去画面既不好看又不灵动,挪移、借景使画面充满感情色彩而又富有诗意。一句诗所表达的意境是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情感,由诗句里的意境转变为画面里的意境,需要充分的了解诗人作诗时的情境语境与所感所思,只有置身于那样一种感情里方可传达诗中之意蕴。有时候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中时,那些读过的诗会不经意的呈现在眼前,于是不惊为之感叹此情此景不正应了此诗的意境,堪相匹配。诗在于心性与情感的传达,多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来表达当时的心境,中国画亦是如此,画的意境不在于对客对象真实的摹写而是中得心源的感思。

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论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画中景时,亦能传达画外情。例如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册一百开》。诗里既有空间性的山水形象,又有随时间推移变化的意向。每幅画面都题有一句与杜甫诗意境相呼应的诗句,既增加了画面的完整性又凸显了画面的意境。一幅动人的的画面,有着自感与感人的美,它的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你走近它,便有着可观、可游、可居的心,想多看一眼在看一眼。诗是集空间、动态、触觉、听觉于一体的,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表达起来也是极为气势磅礴,一匹白练似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直泻而下,激流跌落在岩石上,溅起朵朵浪花,化成一阵迷蒙的白雾,你看这不就是一幅律动感极强的水墨畫,因为一句诗美好的画面油然而生。 从古至今,画家经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山比德”以“岁寒三友”比喻人的高洁品行和情操。例如倪瓒的《六君子图》中一水隔两岸,近岸伫立着在水边的六棵古木来比喻远离世俗的六位君子,树的远处河水茫茫,遥远的天边是起伏的山峰,意境清远萧疏。传达出画家内心的清高旷达之气,为求心境澄澈,精神独立自由,而远离世俗功名,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美好心境,画面里也渗透着引人深思的人文情怀。诸如此类的诗句还有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短的几句词娓娓道来了一幅灵动而又悠远的中国画山水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诗意审美意趣的体现

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以“六法”来作为品评绘画好坏的标准。“气韵生动”,则作为中国画创作所追求的“形神兼备”的审美标准,也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新鲜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赏者神往。例如八大山人的《双鸟图》中,鸟的神情异样显得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一触即飞的感觉。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道尽了他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艺术思想。偶尔我们拿到一张纸,纸的特性也会影响到我们表达画面的方式,像一张极柔软轻薄的纸,用笔不经变的轻柔,连笔头都随之放慢了速度,一笔一笔轻轻的在画纸上谱写着旋律,墨色也跟着变的清新雅致,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与这张轻薄的纸产生共鸣。一幅好的作品结合了作画者的心性、思想和感情才能更好的传达画面的审美意趣。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成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由此看来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是抒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苦心经营意境,一首诗几个字也要再三推敲,一幅画物体位置的安排也要反复思索,以一种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呈现出来。好的作品先感动自己方才能感动他人。当你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获得了一定的意境、有了一个中心思想内容时,可以通过画面将经年累月所见所闻以至所思全部唤起,记忆如同一个放在心底的盒子,当你打开盖子,那些沉睡已久的记忆就会忽的被唤醒,只要与此情此景相映的记忆都可以组织在一幅画面里。绘画有时又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内心的真实,映照出自己对艺术独到的表现方式。

四:结语

古人语:“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精妙的诗篇,把人们的心事完完全全地说了出来,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诗于绘画者便是最好的知音,绘画中的生机意趣不易得到,但有了诗,所有的幽情美趣都传达的到。对诗里传表达意境的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刻的渲染画面的审美意趣。深入名山大川,观察大自然的精神面貌,增强内心感受,与诗与画来一次不经意的邂逅。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顾随讲、叶嘉莹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

[2] 《百年山水之窥》刘文洁著。--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11

[3]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审美意境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春色满园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一朵花的意境
诗歌过年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