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8-10-25陈智勇
陈智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进入教学课堂,贯穿在教师的教育环节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还是为学生塑造良好健康心态的阶段,所有科目的课程教学都需要贯穿心理辅导。这样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锻炼其心理素质。本文的立足点即在于此,借助对心理健康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详细分析,旨在提升小学教育的真正意义,为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教育情境;心灵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愈发明显,但这一追求过程相对较为过度,且呈现单一化趋势,体现在教育上更为明显的特点,即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给他们施加更多压力,过于看重物质本身而忽略了学生成长及健康人格的养成。久而久之,不仅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广泛趋势,不利于教育质的提升。因此,心理学观点应用在教育事业内的想法便应运而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心智未成熟时期,对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格的关键节点,本文以小学语文为切入点,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在语文学科的现实效果。
一、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内容涵盖五种大爱,即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社会科学的爱以及对自己的爱。在这些情感丰富的课文中,蕴藏着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教师要通过日积月累,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其挖掘出来,适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爱”有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爱国情感[1]。
例如,教师在教授《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要找准教学关键点,进行准确定位,即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聋哑青年在学习过程中克服诸多困难所表现出的专注而又勤奋的优秀品质。另外,学生需要学习聋哑青年在进行绘画时细致入微、观察敏锐的品格。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配合视频、动画或者PPT课件等形式,将青年作画时的一举一动进行生动的再现和还原,让学生在学習过程中体会青年身残志坚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极强的求生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升华文章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共鸣[2]。
又如,学生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文章内容时,教师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主动举手朗诵等过程中借助教师的适当点评,体会小马心态的转变,并将小马的心理活动和其他动物进行对比,通过自我感知、自我思考领略文章的主旨,即遇事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想做而又敢做的事,锻炼自己的独立思维等[3]。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畅所欲言,寓教于乐,锻炼学生展示自我、评价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要求学生学会生字、生词,掌握文章大纲要求。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感受,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良好品格。在课堂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切勿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否则会疏远学生,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毕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鼓励和不经意的一句表扬都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不吝赞扬。同时,教师要注意抓准教育时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下开展教学工作[4]。例如,教师在上课提问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关注度和探究兴致都很高,也很快在同学之间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讨论,学习主动性很强,这便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从中抓取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信息。例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教师在讲授内容时要多讲故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部分语句段落中,让学生在了解伟人功绩的同时学习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如以平和的语调和学生对话,时常面带微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言行。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要注重策略的选择,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段学佳.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7(5):47.
[2]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15(8):167-168.
[3]孙超.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6(10):13.
[4]许瑛.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解读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