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内涵及运用探索

2018-10-25张凤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幼伦理幼儿教师

摘 要:本文主要从幼儿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理性和专业意志三方面深入探讨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的内涵。然后再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幼儿园教学、幼儿游戏和师幼互动四个环节,说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幼儿教师伦理,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 幼儿教师伦理

目前关于教师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制度伦理及教师制度伦理建设,主要谈论宏观层面的教师制度和教育伦理制度。关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内涵及其应用探索的文章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愈加重视及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 “国十条”、“国五条”及《指南》的颁布,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而本文详细论述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内涵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幼儿园教学、幼儿游戏、师幼互动等方面的应用。

一、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

幼儿教师伦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提的比较多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专业伦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定义为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理性和专业意志三大方面做进一步的

探讨。

(一)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及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通常简称“师德”。[1] 目前有国家统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然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无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和园所差异,因此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幼儿教育事业的相关制度。

(二)教师专业伦理

何为教师专业伦理?台湾学者吴清山将其定义为教师专业领域中的一套行为规范,藉以规范教师执行专业时对其个人、他人及社会的行为。其作用在于强调教师专业团体对成员所进行的行为规范,维持发展彼此间的专业关系。罗昂将教师专业伦理概括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关系的总和。徐延福指出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从文献看,大多学者与徐延福的界定相似,都认为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的一种基本伦理规范。[2]

(三)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的内容内涵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不能把对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的标准用于他们,应当制定与幼儿年龄和生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师伦理标准和教师伦理规范。本文把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伦理定义为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来说幼儿教师伦理的内涵可细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理性和专业意志三大方面。

1.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

卢梭在《爱弥尔》的开篇写到“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3]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需要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对这一职业真挚的热爱。幼儿教师要拥有“八颗心”[4]即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持久的耐心、温暖的热心、不老的“童心”、无微不至的细心、对幼儿要有信心、还要会视情形与家长谈心;这些早就被这一职业所认同的。

2.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性

除上述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为了使民族地区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喜欢上幼儿园,能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并为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生活习惯尊定基础,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还需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理性。精深的专业理性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等基础主干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论学习之余还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驾驭课程、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幼儿游戏以及应对教学突发事情的能力。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神奇可爱的小精灵,他们虽然小却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好应对的。所以,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进步成长,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课程改革的步伐。

3.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意志

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据调查显示,我国六成以上的幼儿教师感到压力很大,五成以上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约四成以上幼儿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严重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突出表现在工作量大、家长期望高以及业务知识更新快。这些压力的形成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也有幼儿教师自身的个人因素。在面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倦怠感或者其他问题时,幼儿教师的专业意志就显得格外重要。专业情感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对于这一职业始终如一的热爱,即使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一样。专业理性可以让幼儿教师的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学化。而专业意志则是支持幼儿教师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要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的精神支柱。

二、幼儿教师伦理内涵在民族地区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幼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是保教结合。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的一生意义重大。幼儿教师职责任重而道远,幼儿教师伦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幼儿教师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还有时刻谨记身教重于言教,一言一行时刻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一)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虽然不同地域和園所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有细微的差异,但基本流程都是固定的。晨间接待老师的热情要给幼儿好的第一印象,晨间检查要认真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同时要为幼儿晨间活动做好准备工作。[6]早操前要提醒幼儿入厕、检查场地的安全、做好音响准备工作等。编排的幼儿早操要合理、科学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接下来安排的教学活动时间需要根据各班年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由活动时间、喝水、游戏和盥洗等时间要分配合理。午饭和午睡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繁琐的一日生活常规需要幼儿教师运用幼儿教师伦理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注重对幼儿的言传身教。

(二)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甚至大学的教学。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游戏和活动。虽然活动形式不同,但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反应了教师的知识观、教育观和儿童观。每一个活动都是有完整的结构,从活动目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到最后的活动反思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但在引进和使用当前的课程改革或各种多元化课程模式时都应当慎重,因为从以前的综合课程改革到今天的主题网络、项目教学、适应性发展课程,国外引进的建构主义、瑞吉欧教育,历史悠久的蒙式教育等,种类繁多,热闹非凡;[7]教师们都力图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但从根本上讲,先进理念是否真正存在?课程更讲究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且有效。因次无论是课程改革,或是课程理论模式的选择,都不是幼儿教师的一次简单的活动设计或组织,始终要坚持幼儿教师伦理,坚持相应的行为准则,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的教育观、知识观和儿童观,做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且正确的事。

(三)幼儿游戏

游戏是幼儿生命本质的体现,是幼稚心理的表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共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提高动作技能、学会分辨事物的差异、开发智力、体验人与人的关系,学会交往和协调等。游戏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蕴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8]。游戏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游戏集中体现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有利于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把游戏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幼儿园教学体现了对幼儿和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更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使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迸发出激情与活力。游戏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幼儿游戏有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指导方法,幼儿在游戏时的创造性极高会给教师提出各种无法预设的挑战。在一项调查中,很多有资历的幼儿教师都表示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回应幼儿,也很困惑怎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自由的游戏,创造性的游戏。可以看出游戏对幼儿意义重大,同时对幼儿教师们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指导活动之一,所以幼儿教师应当研究、重视它,不能对它置之不理、放任自由,也不能畏而却步,更不能把幼儿游戏学习的大好时间看做自己的休息时间。幼儿教师们在为幼儿安排游戏时间、创设游戏环境和氛围以及观察指导幼儿游戏时要始终坚持幼儿教师伦理,坚持相应的行为准则,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的教育观、知识观和儿童观,做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事。

(四)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人际互动,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师幼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交往活动中[9]。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与个别幼儿、小组幼儿和全体幼儿的交往,或是与幼儿共同游戏、指导教学、表扬鼓励等。内容也可能丰富多样,如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师幼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发生在多情景中,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把握师幼互动及其本质,需要明确师幼互动与师幼关系的区别。一般来说习惯上将师幼互动当做动态的关系状态和交往过程,而将师幼关系理解为师幼互动的结果和静态关系的体现。这实际上是狭义的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广义的师幼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双方通过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双边、互动的关系系统,它不仅是师幼互动的结果,还包括师幼关系形成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等。而广义的师幼互动也不仅仅是师幼双方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还应包括相互作用的背景、内容、机制和结果等。因此,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包容和共生的。

《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表明了师幼互动的意义重大。随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落实,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心理环境、改善教师行为,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这对促进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期待在这种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的促进下能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廷福: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探微[J]. 教育评论,2005,04,14-16

[2] 许琳琳:近十年来国内幼儿教师专业理论研究[J]. 早期教育,2011,07-08

[3] 卢梭.《爱弥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01

[4] 王桃英:对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审视———基于伦理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0,03,28-29

[5] 杨达,程翔宇,泰戈.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发展支持系统的现状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65-69.

[6] 胡青,李中国.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问题盘点与破解路径--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述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5)70-73.

[7] 华爱华. 幼儿游戏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03

[8] 馮晓霞.幼儿园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10

[9] 张立,彭泽平.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与综合素质的提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71-75.

作者简介:张凤(1987-),女(汉族),(四川 冕宁),硕士研究生 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性社会与性教育研究中心

项目编号:XXjy131104

项目名称:民族地区幼儿性教育模式研究——以凉山州为例

猜你喜欢

师幼伦理幼儿教师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师幼互动那些事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