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2018-10-25蒋江洁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社会基层走访、调研和服务,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切身感受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过程中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及职业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奉献精神和大爱情怀的生力军。

关键词: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成都職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在2018年暑期开展了以“红色筑梦新青年·关怀儿童新未来”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以“中国成都SOS儿童村”作为服务对象开展了实践活动。“中国成都SOS儿童村”(以下简称“儿童村”)坐落于成都市金牛区花照壁街,是成都市政府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新型社会福利机构,于1997年正式开村。儿童村致力于为西南地区失去双亲、6-14岁的健康孤儿提供家庭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重享母爱和家庭温暖,得以健康成长。

虽然儿童村有完整的运作体系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但儿童村里的孩子因6岁之前的创伤经历和关爱缺乏,在安全感、秩序感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方式、价值观树立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缺陷。而带着系列主题讲座志愿者们的进入和陪伴则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树立与新时代息息相关的正能量、新思想和安全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助力和精神食粮。此次社会实践也为三下乡志愿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基层情况并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平台,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助人助己、乐人乐己,提高、完善和发展自我,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开拓大同社会、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暑期“三下乡”视角中的“中国成都SOS儿童村”的现状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拥有各种才艺的12名同学前往儿童村进行志愿者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亲自见证和感受到了儿童村作为新型社会福利机构所拥有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管理体系。在孤儿招收制度、教育培养、妈妈的选举、家庭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保障儿童村的正常运营和功能的发挥。

儿童村立足于成都,面向四川,辐射云南、贵州、重庆,招收6岁以下、父母双亡、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健康孤儿并采取家庭抚养模式管理、抚养、教育他们。即当孩子来到儿童村后便进入一个SOS家庭生活,每个家庭有一栋独立的住宅。孩子与其他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男孩、女孩作为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一位SOS妈妈全天候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照顾。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当男孩子在家庭生活到14岁时,便进入儿童村附属的青年机构生活。孩子们在这个家庭式生活环境中,逐步学会自立,为将来的独立生活作好准备。儿童村这些个体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整个村落,它为村里生活的孩子和每一个人提供一种文化根源,安全感和归属感。儿童村的孩子们最后100%都将回归社会,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志愿者视角理解到“中国成都SOS儿童村”的存在意义:1、救助孤儿,发扬人性美,让更多需要救助的孤儿得到帮助,重新享受作为儿童该有的童趣,保持儿童应有的善良纯洁的心灵;2、为社会完整家庭做榜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传递爱与关怀;3、刷新人们对孤儿的新理解,儿童村的孩子不一定比完整家庭孩子差,他们勤奋刻苦,得到广大社会人群的关怀,拥有更加强烈的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努力不为社会增加负担,课本知识以外的技能比常人强,术业有专攻,在专业领域将来会为祖国母亲作出伟大的贡献。

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1、传播最新思想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志愿者们在“中国成都SOS儿童村”举办以“践行十九大精神-爱我大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活动。活动内容以《木兰辞》、《三字经》、《春夜喜雨》、《清明》等唐诗吟诵,通过给孩子们表演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同时也开展了“我是小小画家”为主题的现场作画活动,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用七彩画笔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年龄小的孩子则进行拼贴国旗比赛,观看爱国情怀影片一起抒发爱国之情。按照我国提出的24字方针来制定活动主题,用有趣的自我表演来表达对24字的理解,传播文明,传播新时代新思想,争做高素质的中国人。

2、慰藉孤独心灵

儿童村中的儿童都是孤儿,幼年被抛弃或丧失父母的他们早已伤痕累累,承受着这个天真浪漫的年龄所不该承受的压力,他们有时会被完整家庭的孩子另眼相看,他们虽然受到我们的保护,我们的用心呵护,但是内心却早早的发生了改变,相比同龄孩子他们更加封闭、孤独、缺乏自我表现欲,害怕外界再次给予伤害。为了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志愿者们为他们准备了“你的世界很精彩——你来讲,我来听”、“大手拉小手,敞开心扉来交流”、“凝聚力量,种下希望”等10种特色主题班会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梦想、以及不愿提起的经历等,让志愿者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孩子般交流方式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3、陪伴学习作业

七月份孩子们都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期生活,当然学校教师也不忘布置暑期作业让孩子们在假期也继续保持学习状态。对儿童村的儿童而言,做暑期作业无疑是一件难事,有些儿童虽已达到小升初的年龄,但在学习上却仅仅只有三年级学生的水平,甚至连简单的26个字母拼写及汉语拼音都难以理解。为提高“中国成都SOS儿童村”儿童的升学率,志愿者们运用自身学习经验来对孩子们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拒绝课堂上的枯燥讲法,化枯燥为有趣,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对症下药,提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加学习上的自信心,摈弃学习上坏习惯,重塑好学生形象。

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国家对当今高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让高校大学生去基层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时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锻炼自身能力,发扬奉献精神

在开展“三下乡”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中常常出现计划到现场不可实施的状况,从中锻炼了志愿者们随机应变以及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处理问题的同时也让“中国成都SOS儿童村”的孩子们看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自身具备的素养,借此发扬了当代大学生具备的美好品质,让美德传递下去。

2、增强团队意识,明确自身职责

“三下乡”的12位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处理问题,从主题的选定、策划的制作、到现场的实施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在团队中以身作则,做好份内之事,互帮互助,顺利完成上级指示,不逃避困难,不推卸责任,做事永远以团队出发,一心只为团队好。

3、展示学校形象,体现专业知识

通过三下乡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作为财经类学子的专业技能,如点钞、打小键盘、翻打传票等,用专业知识提高社会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了解。同时,向社会传播我校校训“德行天下,技走人生”的核心思想,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4、传播新的思想,树立先进榜样

“三下乡”活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弘扬志愿者的美德。推动大学生开展公益实践,宣传社会公德,倡导公益文化,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把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传播,在孩子心中树立好榜样,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5、深入了解国情,增强感恩意识

“三下乡”活动中能亲身体验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祖国母亲的庇护下这些孤儿才能在充满希望的环境中成长,忘掉悲伤并将笑容长挂脸上。同时正因为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才让有公益心的志愿者们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用爱心感染孩子,让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叶雪琳,卢咏.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0):216-217.

[2] 余嘉强.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2):87-90.

[3] 任江林.深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37-139.

[4] 叶灵艳,向宇婷.浅析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效性建设[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03):101-102+111.

[5] 胡小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26):255-256.

[6] 夏晓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SWOT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01):49-52.

作者简介:蒋江洁(197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