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8-10-25于芳芳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提高

于芳芳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的技能。随着中小学新课程的全面展开,给中小学信息技术赋予了新的任务,即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相应成为教育教学面临的紧要任务。因此,搞好新时代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中小学信息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素养 提高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依据课程目标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徑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从前面的阐述中知道,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倘若学生每次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2.以自主创作为课堂核心任务,让学生充分地“想”

培养信息素养的第二个途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创作”作为每节课的核心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创意的空间。

具体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范例重点讲方法、讲原理,学生实践时首先需要去发现、去思考所学内容能够应用到什么地方,可以用来解决身边的什么问题,并构思作业内容,确定目标,然后再应用所学去实现既定目标。作业不给统一样式,没有模仿的样例,只有具体要求。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都需要自己创意,像作文一样各不相同。

3.根据学科特点重组课堂结构,让学生充分地“做”

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这也注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些优质课、公开课,把信息技术课堂搞得热闹非凡,一会儿放录像,一会儿让学生探究,一会儿又分组讨论……短短45分钟被切得支离破碎。学生忙于应对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哪有安静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想”和“做”?信息素养怎么能提高?

所以,培养信息素养的第三个途径就是,根据学科特点重组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学生还不能在课后做作业,为了抓好巩固这一环节,教师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做作业。既然如此,课就不能再上成讲解、练习、再讲解、再练习的模式,而应该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合二为一、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课堂分为学习新内容和学生实践两大部分。

自主创作的作业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想”和“做”,因此,教师要尽量花最少的时间把需要讲授的新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清楚,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中途尽量不要打断学生,更不能反复切屏。因为,只有提供安静和宽松的环境,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只有实践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了,信息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4.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培养信息素养的第四个途径是,为学生充分展示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信息意识。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是人类在该学科智慧的结晶,是科学家发现的信息科学原理,是科技人才发明的各种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技术及工具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再创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学科的科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学科的精华技术;用敢于开拓的精神带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及其工具去再创造,体验学科的价值。当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科的价值时,会发自内心地去爱这门学科,会对这门学科投入更多的精力。

5.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不在教师的说教中,也不在危言耸听的案例里,而是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

首先,要让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遭遇信息伦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及作业内容时精心策划。如在作业“撰写自助游计划”中,学生会碰到网上下载信息的版权问题;在作业“我的校园我的同学”中,需要解决同学肖像使用权问题以及恶搞同学肖像所引发的纠纷问题;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业中,学生会碰到使用自编程序攻击他们系统等信息伦理问题。

其次,对学生可能碰到的信息伦理问题给予正确引导。这需要教师在设计信息活动时,对可能出现的信息伦理问题给出明确的要求和正确的指向。

再次,及时对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检测和跟踪反馈。我的做法是,在实践内容的评价量规中,对信息伦理问题设置一定权重,并进行检测反馈。

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者之中,信息道德的培养最为艰辛,所以,我对于不符合信息伦理的行为,除在成绩中体现外,在“老师的话”中要特别提醒,还要对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细节。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做深入阐述。

参考文献:

[1] 徐兰.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166-167.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