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8-10-25赵伟
摘 要: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在高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结合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来实施。下面结合化学教学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化学 教学 创新教育
一、要立足于培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热情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化学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产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热情是受情感驱动的,化学知识本身就是科学家的情感结晶。如门捷列夫“梦表”,诺贝尔与炸药,凯库勒“梦蛇成环”,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六种新核素,中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等。无数志士仁人,正是凭着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巨大动力,创造了惊人的业绩,铸就了不朽的灵魂。教师要将这些培育情感的种子顺着教学的春风精心播撒于同学们正待播种的心田。一旦他们有了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炽热情感,他们也就有了探索创新的意识和热情。
情感还源于受美的熏陶。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化学教材展现的是美的世界,化学物质美、化学结构美、化学变化美、化学实验美等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资源,科学利用实验、模型和现代教学手段(如声像兼优的多媒体教学)展示教材美的世界和美的魅力,将学生带进美的境界,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一旦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美,他们就会努力去追求美。实践证明,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往往就是创新火花被点燃的过程。
二、要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1.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简化成一种知识的授受关系,被称之为“传话”教学。“传话”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很难焕发出生命活力,很难点燃创新火花。通过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可以使教学环境得到优化。其主要特点是:
(1)对话的环境是宽松愉悦的。对话双方平等,不分尊卑,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话双方互相信任,主动交往,自由表达个人的想法,教师不随意否认学生的观点,学生得到的只有赞赏。
(2)对话的形式是多样的。对话的形式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心理需求进行选择的,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是集体对话,也可以是个别对话。教师应通过对话教学鼓励学生听而有疑、主动质疑、大胆求一。有疑才有发现,有疑才有创新。
2.促进学生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开展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动手操作中、在生活情景中、在“问题解决”中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从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科学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又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特别重要的是,要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力,化学教学必须尽可能地走出单一封闭的课堂,开展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譬如:适当的组织学生上街头、进工厂、下农村实地调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象“矿泉水、纯净水的生产工艺和有关的卫生标准”、“常见的环境消毒剂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农村垃圾处理现象与处理意见”等课题的研究,其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课题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积极参与探索的体验,发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长大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抓手。
(2)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未来创造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现在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勇于开拓、富有创新气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司马光砸缸”式的求异思维;“喷雾器到吸尘器”式的逆向思维;“光源到声源”式的递进思维,等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发现中求新。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指导学生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去发现元素之最、同族元素原子序数差值规律、“三奇三偶”(奇族奇序奇价)规律、电子城结构相同的离子位置规律等;教材中没有介绍硒的性质,那么硒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性质递变规律推理,从而发现硒的性质。
三、要变程序化教學为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的强调程序化,忽略了课堂是在不断变化的事实,扼杀了教学的创新性。而新教科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既利于教师创造性发挥,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新教科书中课堂内外活动的内容、形式非常多,有思考与交流、活动与探究、实验、制作模型、调查与研究等等。在教学中如何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为学生表现、发现、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赵伟,女,(1983.11-),安徽宿州;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本科;中学一级;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