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阶段的尊重教育

2018-10-25刘利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家庭课堂

刘利民

摘 要:本文主要阐释了尊重教育的目的,即塑造健康心理、改进传统教育不足、矫正“重智轻德”的观念。学校在实践尊重教育时可以从课堂、家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从而培养学生自信、文雅、克制的健全品格。

关键词:尊重教育 课堂 家庭 文化建设

“尊重” 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在《汉书·萧望之传》中记载“ 望之 、 堪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宋代欧阳修在《皇从侄博平侯墓志铭》中记载:“尊重师友,执经问道无倦色。” 中国文化讲究人际关系的协调与统一,这就要求人们行为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学校、家庭到社会力求和谐,做到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协调,进而达到天下太平的最高境界,尊重则是和谐的基础。

尊重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形成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其真正得到自然体现。而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时代风尚,就必须从学生抓起。

把尊重教育作为中学阶段学校的核心理念,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也希望能够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这也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能够驱除心理上的阴暗和雾霾,获得一个阳光、健康、平和充满正能量的心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促成了人生的顺利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促进了国家的安定;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人生和社会不能缺少“尊重”。

尊重教育可以进一步改进传统教育习惯的不足。通常传统教育习惯主张对学生严格管教,甚至是棒喝,长此以往学生的性格会唯唯诺诺,不自立。现在学生少了,有的家长又出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溺爱,或者无底线地答应学生的要求,这样又使学生性格走向另一个极端---事事以我为中心,自私、自我。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没有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尊重教育也是为了矫正“重智轻德”的观念。这一观念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导致了一些学生娇惯、心理脆弱、缺乏毅力、不易与他人合作等问题。长期以来的灌输式课堂也只是注重知识的习得,忽视的学习方法的提升和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尊重教育理念的“学力课堂”则是以立足学科特点课型的研究与实施为主渠道,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学科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能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个性成长,在尊重的环境中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细化为个人品质主要体现在自信、文雅、克制三个方面。没有自信,学生的考试就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了发展的良机也不一定抓住。自信心的建立,也需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当然,出现不守规则的行为也要严格制止,尊重决不是放任和放纵。文雅,是教育学生行为上知书识礼,着装上高品位,使学生内心得到良好的暗示,高品位不是追求名牌,也不是奇装异服,希望学生将来都会成为各行各业受人尊重的人。克制,指的是有包容之心,不能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火冒三丈,这也是当前很多学生出现的这方面弱点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学校的尊重教育,也就是成人们要尊重教育规律,要尊重学生的童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相互尊重人格,也都要遵守规则。在实践中可以以课堂、家庭、文化建设三方面为抓手,

尊重教育首先要落實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不可以用教师“讲”的灌输而代替了学生“学”的求知乐趣,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课堂礼仪,大方、大胆地和老师质疑、交流都是学生对自己和老师尊重的体现。教师们要着力、逐步培养好学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增添羽翼,所以说尊重教育也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尊重教育还要落实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查找自身的不足,多思考,不要一出了问题的就发火,没出问题就放任,变过去单一的训斥、制止、溺爱,为明理、引导、践行。学校可以作为先行者,把育人工作由过去的碎片化的方式走向规范的课程化,开展以自理自立、感恩、礼仪、克制、公民素养等为主题的不同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踏实健全的人格,同时倡导在家里也要落实学校的课程建设。家长的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在学生面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学生的文明素养也会不高,反之,家长在言谈举止中体现着尊重,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学生也会在和谐、温暖、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得到更大的成长。

尊重的理念也要落实到学校、办公室、班级的文化建设当中。校园建设要雅致整洁,处处精心打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精神上的熏陶。很多小的举措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像在小石凳上安装了木质座垫,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着想;为班级定做柜子,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整理备品,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每个班级也要有进行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各有品格,可以说好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落实尊重教育,不是短期能完全达到理想的状态和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齐心协力,学生们就会越来越受益,在和谐中成长,在自立中成长,在尊重中成长!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家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家庭“煮”夫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恋练有词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