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

2018-10-25杜玉梅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杜玉梅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最佳途径不是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在课堂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46

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学生主动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能动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设疑、质疑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上课时,可在某个问题之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组织定向。动机本身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发动机的方法很多,教师的巧妙设疑就是其中一种。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讲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有4个猴子兄弟,爱吃猴王做的饼。其中猴大分到一个饼的四分之一,猴二坚持要2块饼,无奈,猴王将一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猴二2块;同样,猴三要3块;猴王将一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猴三3块。问:谁分得多?猴王是怎样分的?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质疑就是热情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曾有一位教育家提出“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观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间?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也是他们创新的开端,应及时鼓励并为之解惑。

二、参与评价,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答问的正误优劣均由教师评价,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的固定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与人合作、成就感等方面的判定,是学生不断自我调节、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不断自我约束的基本途径。例如,数学课堂上离不开学生板演,学生板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形成固定模式,每个学生板演之后都要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的书写好不好?”“你的演算速度如何?”等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板演时既注意速度,也注意书写的整齐度,自觉地把评价贯串在整个板演过程中,让大家都能看懂看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新知,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撕——折——装”等一系列实践操作,证明长方体对应的面积相等;折框架比较验证长方体对应棱长相等,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原。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学,而且又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又如,在教学“圆周长计算”时,教师组织学生测量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展现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其由原来被动接受新知的教学局面,变成积极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四、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增多了,避免以往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或优秀学生才能发言的弊端。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组织课堂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生生合作习惯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的形式可以转化吗?2.比例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有什么关系?3.比例的性质与分数的性质有没有关联?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时,会发现比的基本性质,获得成功体验,促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概念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光靠教师的讲解和简单的下定义,学生不但印象不深,而且对概念的认识也肤浅。因此,越是教材的疑难点和关键点,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要教师善于放手,学生就会学有成效。例如:“0”不能做除数,如果只是教师说说,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假设“除数是0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展开讨论,学生对“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必定会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一探索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多看、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既突出了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