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的创建策略浅析

2018-10-25马青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学习能力合作学习

马青

摘 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掌握信息知识,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构建信息技术思维课堂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思维交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实现高效的信息技術思维课堂。

关键词:思维课堂;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较高的思维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学的每个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动脑思考来发展思维,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合作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思维能力,以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的有效进行。

一、设计趣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面对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能发挥思维的活跃性,深入分析所学的知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时能够主动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操作游戏,让学生通过手脑的结合来掌握这些知识,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的相关内容时,针对鼠标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鼠标操作游戏《喜羊羊智斗灰太狼》:游戏情节为喜羊羊带领美羊羊、懒羊羊突破灰太狼设置的层层关卡,成功逃生。在这些关卡中,有不同的要求。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有效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操作,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师生思维交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要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思维交流,使他们在学习中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示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获得发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巧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知识设计成趣味性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信息技术操作教学,教师可以录制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小视频来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初识画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用画图工具画出的优美图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学习画图软件,通过操作学会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各个软件,在完成绘画之后,能够保存图画。再如,在教学“文件管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每一个重难点设计成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视频学习查看文件内容、整理文件、复制与删除文件等知识。由于视频具有重复播放的特点,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以便掌握正确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能通过多个角度来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其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四、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发散思维

在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上,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时,除了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分组,将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和中等、较差的学生相组合,让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合作环节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把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认真倾听和深入思考,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深刻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五、注重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早早地接触到了计算机,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这对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有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不了解,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让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探索,学习教材中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对于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教材内容,结合计算机操作来理解这些知识,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在积极探索中获得了发展,产生了“我要学”的主动意识。在主动探索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能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打造了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索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思维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学习能力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分析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