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0-25覃发超程熙王志诚徐珍
覃发超 程熙 王志诚 徐珍
[摘 要]地方高校本科專业向应用型转型是国家所想、行业所需、院校所缺的一项改革,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人才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培养模式的转型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际互认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目标,通过明确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打造对接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应用测绘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更加精确地为行业、企业提供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专业认证;地方高校;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210-0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1]。目前全国各高校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来迎接创新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转型阶段[2],并认真领会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众多学者提出了诸多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较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随着产学研协作机制的不断成熟,相应的保障措施逐渐被提出,包括软、硬件的设施投入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3]。社会的发展使得对现代化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仅局限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忽略。因此,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响应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近几年为响应教育改革与课程体系更新的号召,许多高校根据测绘专业规范构建了新的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包括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5][6]等,并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进行测绘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专业综合改革,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接轨[7]。
综上,人才培养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为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本文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际互认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目标,通过明确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打造对接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应用测绘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更加精确地为行业、企业提供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定位
就四川省内而言,目前开办了测绘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寥寥无几,已经开办此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集中,如西南交通大学偏重于轨道交通应用,西南科技大学偏重于建筑工程应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偏重于环境气象应用等,我校的国土资源教学历史悠久,土地规划调查测绘校地合作特色显著,因此我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定位为偏重于国土资源调查和不动产测绘应用,符合我校的客观实际并能彰显区域特色。
我校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测绘专业理论功底、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高端新型测绘创业者;培养以国土资源调查和不动产测绘为特色,面向测绘、国土资源、不动产、建筑等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严谨、耐心、坚持、专业、敬业的测绘地理信息“工匠”。
(二)建立行业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
我校的国土资源学科教学历史悠久,土地规划调查测绘校地合作特色显著,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在严格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设置教学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的基础上,要注重专业区域特色,重新打造一个能完全适应社会(行业)需求的学科体系。本研究根据课程体系认证标准要求设置了区域特色课程(表1),主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等5项内容,制订了最低分值以及主要课程与拟占比值,并且邀请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如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和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以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参与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动态更新。
(三)打造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四位一体是指集行业特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认证标准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特征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为抓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认证标准为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确保课件教案每年一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应用型特色教室,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认证标准之间的无缝对接。
建立“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传统测绘工程专业以培养高新全型工程师为主要目标,不适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素质培养都附属于理论教学,不能满足解决测绘生产复杂问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强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吃苦耐劳、战斗力强的应用型测绘人才。
坚持成果导向,构建适合专业工程教育的创新模式。摆脱工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院校、专业培养不如研究型院校的模糊状态,转变工程教育理念,面向市场需求,将传统的“学科驱动培养”转变为“需求拉动培养”,探索“成果导向、多元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
(四)加强“双师双能”的师资建设
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国家注册测绘师和工程、地籍、房产高级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参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师序列职称;大力实施“请进来”政策,邀请国土资源系统的领导专家走进课堂,邀请测绘行业高级工程师走进实验场,建立健全现代技能导师制度;坚决执行“走出去”方案,强制要求测绘工程专业教师定期到行政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从事生产实践和项目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积累科技成果转化经验,鼓励部分教师申报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增减国际化教学工作经历。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评估体系
(一)评估体系
根据本研究制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专业毕业能力评估体系(表2),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以及对毕业生的能力进行测试。主要评估体系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等13项。
引自: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版)
(二)实施过程
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川东北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预测调查,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基础,以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满足行业或企业当下的需求。其次,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另外,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通过毕业生就业后情况的摸底,弄清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认证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模式,建立应用型特色教室,实行校企联合的应用型技能导师制度,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与课程体系更新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目前各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发现不足之处,只有加以完善,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赵红, 李爱霞.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J].测绘通报, 2017(8): 142-145.
[2] 梅晓丹, 王延亮, 马俊海.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J].测绘工程, 2013(5): 93-96.
[3] 周秋生, 马俊海.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J].测绘工程, 2006(6): 70-72.
[4] 马俊海, 李秀海, 冯守良.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J].测绘工程, 2010(6): 73-74.
[5] 杨化超, 张书毕, 卞和方.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 2014(46): 147-149.
[6] 王岩, 刘茂华, 由迎春.应用型转型试点下的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J].测绘通报, 2016(11): 144-147.
[7] 黄鹤, 罗德安, 吕书强, 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中的体现 [J].测绘通报, 2017(9): 142-14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