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大学教育当中的应用
2018-10-25巩娜
巩娜
[摘 要]如何做好“思政课程”,并且走向“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教学部门以及相关高校与教师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上海市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以上海市高校为例,通过对上海市思政建设相关规定的梳理、上海高校领导开设思政课程情况的梳理、上海市高校思政课程特色的分析、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特色的分析以及上海市高校课程教学形式的总结,研究归纳了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的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在大学教育中推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学教育;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157-03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如何能够做好“思政课程”,并且走向“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教学部门以及相关高校与教师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上海市高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与推广。本文以上海市的高校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在大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与开展。
一、上海市政府的重视
上海市教育部门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启动思政教学的试点工作,其中整体试点学校12所、重点培育学校12所、一般培育学校34所,给予每校2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并连续投入4年。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之后,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也提出,上海教育系统要从战略高度推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2017年出台的《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当中则要求,学校整体试点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并且要求完善课程体系以及教材体系建设。对于单项课程试点要求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广“中国系列”课程建设经验、加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以及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并且在工作要求当中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大学的党委书记与校长的带头作用
根据《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上海高校的领导积极参与了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华東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复旦大学以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一批高校的党委书记与校长亲自进行相关思政课程的建设与讲解(见表1)。学校领导的带头,对所在高校的思政课程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上海市高校思政课程特色:思政+专业特色
在市政府和各高校的支持下,上海市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打造了60多门“中国系列”品牌课程,这些课程得到了教育部的全国推广。“中国系列”的课程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学校的定位以及学科特点,所以这些思政课程各具专业特色(见表2)。例如上海大学开设的是“大国方略”的系列课程,从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到时代音画、经国济民;东华大学以纺织知识为基础开设了锦绣中国;华东政法大学结合政法大学的法学特色开设了法治中国;同济大学主推中国道路;上海海事大学结合航运知识开设了大国航路;上海师范大学以“中国与世界”、“ 国学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开设了系列课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则开设了景观物语、美丽中国、“一带一路”车文同轨和中国智造等课程。这些思政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同时,通过围绕中国特色而展开的系列课程,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
四、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中专业课程特色:专业+思政元素
“思政课程”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如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上海市高校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集合教师的力量,深入挖掘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见表3)。例如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会在课程讲述时加入经典作品的启蒙与救亡时代背景介绍,使学生了解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形成正确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而在讲授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时,则构建了含有思政元素的公式,提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政府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善治,体现了党建工作以及政府治理在社区社会工作当中的作用;在其开设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当中,则会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礼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既讲授了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上海交大医院在讲授健康中国时,及时引入魏则西事件、宫颈癌HPV疫苗接种、家庭医生制度推广、全面取消以药养医等案例,通过现实当中的具体案例来讲授书本上的知识与概念。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讲授设计入门时会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讲授人体解剖时,会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将人文关怀融入课堂当中。复旦大学用经济学智慧生动地解读中国现代发展史来讲授经济与社会这门理论课。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的体院大讲坛通过体坛明星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和人生体会引导学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海外国语学院在讲授中外时文选读时,会将外语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这些开设的课程在讲述课本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目标。
五、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如何能够使学生愿意听,并且听进去,这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海市高校的课程教学形式是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的(见表4)。例如,很多教师非常关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而复旦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论坛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形成了“治国理政全国大学生交流论坛”、“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等全国知名的学习论坛。上海大学自创了“项链教学”模式,在讲授大国方略等系列课程时,以思政教学教师为“项链”的基础,引入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党政领导的讲座作为“珍珠”,并且有效地灵活运用“问题解析式”教学、课堂互动、随堂反馈以及课后网络论坛互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上海师范大学的中国现当代史的讲授模式包括了课堂讲授、研讨、提问、学生说课或讲课体验等;而社区社会工作不仅给学生讲授社区工作的实务案例,而且使用角色扮演以及场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社区社会工作产生更深切的体会;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则以教材为基础同时给学生展示相关的照片、记录片以及经典电影,让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交大医院的健康中国课堂综合运用了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汇报讲稿、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讲授。上海交通大学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6类内容建成100个教学模块来讲授读懂中国这门课,真正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知识“读懂”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设的设计入门以及创意·素养课程,通过结合社会热点的方式讲授设计技艺以及通过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现身说法的方式来讲授创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设的景观物语、美丽中国、“一带一路”车文同轨以及中国智造等系列课程,通过行业专家与校内教授联合授课以及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听课学习的兴趣。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讲授急救医学时会以团队合作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急救的相关知识,而在讲授人体解剖时则会带领学生走进遗体捐献者家庭,与家属座谈,让学生跳出课本,走进社会。
六、结论
本文以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基础,归纳总结了课程思政在大学教育当中的应用。第一,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高校的思政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第二,上海高校领导开设思政课程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促进了高校从上至下的思政教学的改革。第三,上海市高校思政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校与学科特点,推出“中国系列”课程的“大思政”结合中国实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第四,积极推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市高校专业课程有机灵活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第五,上海市高校课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听课与学习的兴趣。实践结果表明,上海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上海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教育报网站.上海高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EB/OL].[2016-12-02]http://www.wenming.cn/djw/djw2016sy/djw2016gddj/201612/t20161202_3921978.shtml.
[2] 青年报.上海高校打造60多门“中国系列”思政品牌课程,教育部进行全国推广[EB/OL].[2017-12-09]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7-12/09/content_46350.html.
[3] 中國教育报.上海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经验摘编[EB/OL].[2016-07-06]http://www.jyb.cn/zgjyb/201707/t20170706_696929.html.
[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 :43-46.
[5] 计琳,陈韬.思政大课堂 上海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传统思政课:转艰发展托起人生大课堂[J].上海教育,2017(3) :10-15 .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