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铁锅”背后的社会意义
2018-10-25宗银军
宗银军
【时评频道】
对传统商品和手艺的推崇,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返回一种前现代的生活,而是要把精益求精、钻研细节、止于至善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纵观全球,从苹果手机到日本电子产品,再到瑞士手表,它们固然是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考究品质的工匠精神。这样的古今融合,对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 2018年3月2日)
“章丘铁锅”的走红,无疑说明了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民众对质朴、传统的工艺和原生态文化的渴求。但是追捧之后更应该理性思考,盲目的购买热情会影响市场秩序,诱发不良商家趁机以次充好。
另外,大量的订单增加了传统匠人的制作压力,传统技艺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不假思索地追捧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民众精神文化层面的空虚。一时的热度,并不能真正地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摘自“齐鲁网”2018年2月24日)
【青年视角】
视角1: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完成人生中的几次渡劫,最后方能超越自我,得道成仙。这是神魔小说中的经典桥段。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功,才能变得强大。因“舌尖3”而出名的“章丘铁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造口锅是小事,但能造出让全世界人民都拍手叫好的锅就是大事了。“章丘铁锅”的传承人面对海量订单所呈现出的冷静与理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诚信至上。
视角2:
订单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利益,这个浅显的道理,“章丘铁锅”的传承人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手工锤打的铁锅生产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瞬时出现的订单。章丘铁匠并没有选择实行机械化生产,或是降低标准,甚至偷工减料。
“章丘铁锅”的传承人并没有在利益面前迷失方向,他们为了维护品牌的纯真性,继续实锤慢打,一门心思地把产品做好。从表面上看,“章丘铁锅”传承人的这种选择多少有点“食古不化”的味道,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精明和高明,也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领悟。
视角3:
谁也没想到,看似毫不起眼的铁锅,竟能成为“网红”,受到明星般的热捧。抛开其中非理性的成分,很显然,其受追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内在的品质,以及传统工匠精神的迷人魅力。而“章丘铁锅”蹿红的影响,并不只是一个品牌的声名鹊起,亦非一门濒临失传的古老工艺的重生,而是它对诸多传统技艺、传统产品所带来的一些启示。
【聚焦热点】
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虽惨遭吐槽,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捧红了一口锅——“章丘铁锅”。
第三季第一集专门讲烹饪器具,其中就包括“章丘铁锅”,节目播完几十分钟后,“章丘铁锅”网店的2000余口库存锅悉数卖光,后续又收到10万口左右的订单。一时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
“三万六千锤,少了不行,没有这个功夫出不了这个产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83岁的章丘铁匠王立芳说,言语间透着手工匠人的朴实和执拗。正是这种朴实和执拗,成就了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成就了“章丘铁锅”的当代传奇。
“章丘铁锅”一夜爆红之后,生产方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面对海量订单,传承人刘紫木不愿以次充好,他不仅一单未接,还呼吁大家等热度降温后再购买,不要让传统技艺染上过多的金钱味。
【多维解读】
1.“互联网+”时代,好东西也需要宣传
过去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好东西,迟早会被发现。但大量事實证明,就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是所有的好产品都能赢得市场,如果不宣传,不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会被别人的影响力所掩盖。
2.浮华社会,更需要工匠精神
一个工匠的成长,一个品牌的形成,如同打一口锅一样,是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需要坚守,需要不忘初心。在如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章丘铁匠的坚守更加难得。章丘铁匠用心锤打每一口铁锅,他们将尊严及工匠精神都刻在了铁锅上。
3.面对市场大热的冷静与理性,彰显了匠人的务实精神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能读懂工匠精神,更应学会用理性的消费来表达对工匠精神的赞许和尊重。“章丘铁锅”传承人的做法,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我们期待这样的做法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有保持这种冷静、理性的心态,才能让传统手工艺越走越远。
【教师观点】
现代文明下的铁锅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第一集《美食美器》中提及的“章丘铁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在网络上爆红。但随着电视节目的结束,也尘嚣渐静。
但“章丘铁锅”爆红的背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有更多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无数草根借此东风火了起来。因此,“章丘铁锅”借助央视这一平台火起来也不足为奇。可“章丘铁锅”的火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它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传统手工艺借助现代传播方式,打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僵局,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文明中能够走得更远。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三万六千次的锤打,“章丘铁锅”彰显出的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让人们交口称赞。
造口锅是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工匠精神却是当今社会最宝贵而又最缺少的东西。
想象一下,章丘工匠们一锤一锤地敲打铁锅时紧抿的嘴唇,想象一下,他们打磨铁锅时炯炯的目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出“精益求精”等带有铮铮力道的词语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工匠们的职业操守。他们宁少一口锅,不少一次锤,这口铁锅平淡无奇,没有细腻的花纹,没有亮丽的色泽,更没有五花八门的产品宣传,这项神奇的工艺凭借一代代工匠的执着与坚守,在今日重新焕发出光彩。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知孕育出多少像“章丘铁锅”这样博大精深的工艺来,丰满绚丽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厚重大气的东阳木雕……它们能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下来并且历久弥新,靠的便是这种执着与坚守。
任何一件工艺品,其价值永远不在其精美与否,而在于它被注入的诚意与踏实。榫卯虽小,但由榫卯架构而成的房子却独具安定与弹性;石磨磨出的传统食品,勾住了人们味蕾,留住了乡愁,却从不以量取胜;炖出特有香味的老式炖钵,只有用心烧制才能呈现出最好的品质……
如此看来,当下的一些手工艺人,他们迷失在机械的洪流中,将严谨的态度踩在脚下,把良心卖给了市场,岂不可悲?
连一口锅都做不好,何谈民族的复兴?纵然这个民族的背后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如果不能传承发扬,总有一天会消磨殆尽。
锅如明镜,心不染尘,千锤百凿,精益求精。“章丘铁锅”用其独有的品质呼唤着大国工匠精神,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