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10-25申玉春李锋刘丽李忠炉叶宁
申玉春 李锋 刘丽 李忠炉 叶宁
[摘 要]通过分析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建设历程,提出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追求卓越,确定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精字领先,与时俱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互联网+课堂教学,建设课程教学网站;改革课程考核,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对策。总结了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建设成效。研究结论对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品视频公开课;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046-03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1],课程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2]。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始于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两个文件,指出精品课程建设目的是促进师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精品课程基本教学资源以及参考资料等上网开放。到2010年,全国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910门。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指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3]。截止到2016年2月,经高校建设和申报、网上免费开放、专家审读,教育部先后公布了8批99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充分利用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一、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建设背景
2000年以来,为弘扬海洋文化、宣传海洋与水产科学理论,传播水产养殖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学生的海洋与水产科学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学校的水产与海洋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健康养殖与生理教学团队先后面向全校学生开出了观赏鱼类养殖与鉴赏、观赏鱼类养殖与设施、海洋生物鉴赏和珍珠培育与鉴赏等海洋水产类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受到全校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近年来,为全面推进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教学团队将以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设立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海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作为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立项建设。
二、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建设策略
(一)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我校水产和海洋科学学科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水平高,教师选聘余地较大。我们从学科专业教师中选聘在鱼类(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海水观赏鱼)增养殖技术、龟类养殖研究、珍珠培育与加工、珊瑚礁资源修复与保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从事该方向教学和科学研究,承担过课程建设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二)追求卓越,确定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的定位和目标,是通过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投入教学运行实践,满足校内混合式教学需求,条件成熟时,提升为MOOC,在大型课程平台上上线,供校内外学生选修,努力建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课程教学定位是为非涉水、非涉海专业学生提供学习海洋水产知识平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生观赏动物养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主要观赏鱼类、龟类、珊瑚分类和形态特征,了解它们的栖息、摄食、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了解观赏鱼类、龟类、珊瑚的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掌握水族箱养殖观赏鱼类、观赏龟类、珊瑚技术要点;了解珍珠培育技术要点,掌握珍珠分类、鉴赏的基础知识;了解水生观赏动物养殖景观设置与水质调控技术。
(三)精字领先,与时俱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海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定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重点是普及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基础理论和技术,反映当前休闲观赏渔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发展观赏(休闲)渔业的目的和意义、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发展历史、观赏(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第二章观赏鱼,分为五节。第一节鱼类生物学基础,主要讲述鱼类形态特征、鱼类的栖息与环境、鱼类的食性、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鱼类的繁殖习性。第二节金鱼,主要讲述金鱼的演化历史,金鱼的变异特点,金鱼分类以及主要品种鉴赏,金鱼的人工繁殖选育与养殖技术。第三节锦鲤,主要讲述锦鲤观赏养殖历史与变异,锦鲤生物学特性,分十三类鉴赏锦鲤的主要品种,锦鲤的人工繁殖苗种筛选与养殖技术。第四节热带观赏鱼,主要讲述热带观赏鱼的起源与分布、热带观赏鱼的分类与鉴赏、热带观赏鱼的繁殖与苗种培育、热带观赏鱼的养殖与管理。第五节海水观赏鱼,主要讲述海水观赏鱼的养殖历史与发展前景、海水观赏鱼的分类与鉴赏,海水观赏鱼的养殖与管理。第三章珊瑚与珊瑚礁,主要讲述珊瑚生物学和营养方式、珊瑚的繁殖特点、珊瑚分类与养殖鉴赏,珊瑚礁的分布、珊瑚礁的形成过程、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珊瑚礁的功能。第四章珍珠,主要讲述珍珠的分类与理化性质、珍珠的用途、珍珠文化与市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培育、珍珠漂白染色抛光加工技术,珍珠鉴赏与等级评价、珍珠真假鉴别、珍珠首饰欣赏。第五章观赏龟,主要讲述龟的形态特征、龟的生物学特性,我国常见龟的种类与观赏龟的繁殖与养殖技术,绿毛龟的培育技术,观赏龟的病害防治。第六章水生观赏动物养殖设施与置景,主要讲述水生观赏动物养殖设施与养殖用水处理技术、水生觀赏动物养殖供气和控温系统,水草栽培与水族箱景观设置。
(四)互联网+课堂教学,建设课程教学网站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开展课程基本教学资源,以互联网+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引建设课程教学网站(http://210.38.136.69:8043/),组织课程教学。课程网站平台模板化建设,采用可填加性网站框架,突出课程特色,符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评审要求,能满足课程申报、建设、验收和教学使用功能;能满足课程学习自测、师生交流、作业提交等交互性需求,并能形成历史记录。教师在课程平台上自主选择课程建设模板,自主导入基本课程资源和拓展课程资源,并能时时对资源进行更新和管理,发布教学通知、布置和批改作业,与学生互动讨论。
课程教学过程中试用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教师课前将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思考题等学习材料推送到学生手机,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预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可利用手机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应用雨课堂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赋予学生教学过程中全新的参与体验感,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改革课程考核,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完善课程考核环节,坚持学习过程考核与学习效果考核并重的原则,建立覆盖平时学习过程和期末考试等环节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与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课程考勤占10分,本课程24学时,共12次课,上课考勤抽查5次,每次旷课扣2分,最多扣10分,全勤给10分;课程讨论占20分,本课程教学网站设有师生互动平台,所有选课学生均需在互动平台进行实名注册,参加互动平台对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讨论。学生在互动平台问题区至少提出1个问题给满分5分;在互动平台参与1个问题的讨论给3分,至少参与5个问题的讨论,给满分15分;课程论文20分,要求学生围绕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讲授的主要内容,自主选题写1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的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并要求在文中以上标形式标注引用;期末考试占50分。
(六)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团队紧紧围绕所授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并及时将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近年来,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承担了国家和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十余项。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丰富、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内化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和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有效地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积极开展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课程团队教师担任导师,接纳优秀学生进实验室,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自主选题的优秀本科生进实验项目,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三、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建设成效
(一)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
目前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教学团队有教师8人,主讲教师7人,分别承担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海水观赏鱼、观赏龟类、珍珠培育与鉴赏、珊瑚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师1人,承担教学视频图片拍摄任务;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且全部具有硕士学位,5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师3人,建立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完成了交互式课程教学网站建设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教学网站(http://210.38.136.69:8043/)设置有师资队伍、基本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改革与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形势政策、课程论坛、课程动态、师生互动、作业习题、视频图欣赏等栏目。目前,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教学参考资料指引和课程讲义等课程基本教学资源,以及水生观赏动物养殖视频、水生观赏动物养殖案例、水生观赏动物养殖技术讲座、水生观赏动物图谱、参考文献等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完成,并上网运行。同时,还完成了24学时教学录像拍摄。
(三)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
2017年2月至5月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开出了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公共选修课,两个教学班次,计划班额70人,共140人,由于选课学生较多,扩大到教室容量最大班额,最终修课人数达到172人,涵盖47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网站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在网站上发布课程教学信息,课程考核办法及要求,同时向学生手机推送。统计学生课堂出勤率为98.7%,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率为67.8%。修课学生每人完成了1篇课程论文,平均分为17.6分。学习过程考核平均分为38.6分,期末考试,平均为40.5分。选修该课程的部分学生组成了6个创意团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其中4个团队获一、二等奖。1个团队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2016年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精品视频公开课获批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建设项目;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MOOC,获批教育部高教司企业支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年以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健康养殖与生理教学团队”被列为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对象。2017年教学团队围绕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申报获批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教材建设项目1项。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爱锋,苏琳芳.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45-46.
[2] 申玉春,童银洪,李忠炉,等.鱼类增养殖学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6(12):72-74.
[3] 王鹏,王秋芳.开放教育中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15-17.
[4] 申玉春,姜晓丹,刘靖,等.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建设对策[J].高教学刊,2017(2):5-6.
[責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