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0-25李娟

教师·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法治观念道德品质

李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门专门以培育人为目的的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难以取代的角色,需要充分重视,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新青年。文章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出发,探究如何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法治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24

作者简介:李 娟,女,江苏常熟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一、引言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够让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能够满足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要品质与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落实,是我国教育与世界接轨,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切实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初中生德育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1.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人的行为与思想受到社会道德准则影响后的体现,具有稳定性与一惯性的特点,主要包括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其中道德意识又可以细分为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识等不同的层面,道德行为也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细分为语言、行动、习惯等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所要培养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三大要点:

(1)明大德。大德指的是从国家与民族层面衍生出来的情感,是对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不懈追求,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国家意识,从内心热爱我们的祖国,有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始终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拥护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对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继承与发扬,坚定为实现中国伟大民族复兴梦而奋斗的信念与信心,并付诸行动;与此同时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看待国际形势,拥有全球视野。

(2)守公德。要有公共精神,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活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关心集体,有高度的责任感,关注环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遵纪守法。

(3)严私德。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在处理社会关系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事有准则。

2.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指的是学生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认识自我还是身体、心理的发展,又或者是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都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珍爱生命与健全人格等内容。

珍爱生命主要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形成健康阳光的人生价值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与此同时,要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健康人格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多种人格特征的综合反映,一般我们所说的健康人格主要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认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对情绪进行合理调控等内容。

3. 法治观念

顾名思义,法治观念就是要求学生无论是对法律的重要性,还是对法律的作用与性质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形成依法治国的理念,培养法治精神。从具体的内容来看可以细分为尊法、守法、用法三个板块的内容。其中尊法指的是学生要从内心敬畏法律,承认法律的权威性,维护法律的尊严,形成法治精神。守法指的是学生要严格遵守法律,按照法律規定的准则办事,严格要求自己,将法律规则作为自身行动的指标,自觉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知法犯法,不打擦边球。用法指的是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对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有充分的了解,在充分行使应有的权利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去践行自己的义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形成辩证思维

观察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觉能力,它在很大层面上代表着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我们常常将这种感性认识能力看作一种思维的直觉。需要注意的是,思维的直觉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引导,它源自学生的内在疑惑,是在对疑惑进行提出、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用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更深入地去体验生活。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与当前国际形势充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检索等形式来收集当前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以及发展现状。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方面分配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分享。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战中美国针对中国出口的重工产业征收关税以及中国针对美国进口的农副产品征税的行为进行解读,这对美国和中国分别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从小的方面来说对我们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以及交流得到的结论,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国家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肩负的责任,以更加热烈的爱国之情投入学习中去。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涉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增添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的形式,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集中到课堂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元素融入课件中去,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经受过磨难却取得伟大成就的名人的相关事迹。结合社会热点著名科学家霍金去世的内容,为学生着重介绍霍金的相关故事,先用文字向学生介绍霍金在学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然后借助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播放根据霍金先生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万物理论》,让学生对霍金的患病前后的生活情况以及变化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才能真正理解霍金的“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从而对霍金先生的乐观精神以及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有更深刻的认知。除了让学生对霍金的学术成就有了解,还可以就霍金在学术之外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参演《生活大爆炸》等经典美剧等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向霍金先生学习,勇敢地直面生活给予的磨难,永不言败。通过对霍金先生全方面的展示对学生的心弦进行触动,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丰富体验与升华,正确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行强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层面,相对其他自然学科来说更为枯燥,如果教师不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差,更不用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与法治、道德以及生命价值等相关的概念知识,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将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没有想办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那么学生不仅学不懂,还可能会进一步丧失学习的兴趣,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取得应有的德育效果,严重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有秩序》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告诉学生,在我们生活周围秩序无处不在,秩序对我们生活的有序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在刚上课开始的几分钟讲课过程中穿插出去接电话的行为,邀请其他教师配合在上课过程中将自己叫出去,如此再三打断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引导学生从上课秩序引申到社会生活秩序,让学生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有一个切身的体会,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社会上很多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与学生一起探讨如果社会无序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通过这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4. 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环节,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学习,还能够指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环节,从过去片面地以学习成绩为核心转变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将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都纳入评價体系中去,督促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评价的内容来看,需要从简单地以学习成绩为标杆转变为注重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的综合;从评价机制来看,要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全面,不仅仅要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还需要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践行进行评价;从评价方法来看,需要改变过去以某一次考试为依据的终结性评价,而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评价。围绕核心素养的相关指标,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后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制定全面细致的评价考核机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习得核心素养,并得到提升。

四、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教育过程,并不是通过哪一堂课或者哪一次活动就能实现的。教师需要在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中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教师要及时转换教学理念,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 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 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3]徐开颜.蒙以养正至圣之功[J].中学 政治教学参考,2016(23):10-12.

[4]严卫林.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路”之探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 治教学),2016(10):10-13.

[5]戴 慧.公民培育视域下思想品德学科 核心素养模型构建[J].中小学德育, 2016(8):46-48.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法治观念道德品质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