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CP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患者肝功能、症状改善和并发症影响分析

2018-10-25唐承璐邵立华郑小岚吕小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4期
关键词:肝功能胰腺炎炎症

唐承璐 邵立华 郑小岚 吕小红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胆道阻塞致胰腺分泌流出不畅,使胰酶在胰管或腺泡内提前激活,引起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1]。该病是一种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症,临床初期具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若临床治疗不当,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出血、黄疸、休克等,从而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SAP),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临床传统治疗ABP的方法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随着我国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ABP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大进展,该术式属于一种微创技术,具有痛苦小、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优势,减小了患者在治疗中痛苦感,已成为临床治疗ABP的常用微创治疗技术[3]。故本文探讨ERCP术治疗ABP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BP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6~ 79岁,平均(55.4±7.9)岁;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分型:轻型(APACHEⅡ<8分)47例,重型(APACHEⅡ≥8分)2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3~46 h,平均(27.3±11.9)h。对照组男 39例,女 28例,年龄 32~80岁,平均(56.2± 8.3)岁;APACHEⅡ分型:轻型 45 例,重型 22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48 h(27.6±11.4)h。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分型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中ABP相关诊断标准;②经CT、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确诊;③临床具有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胀及不同程度发热、黄疸等表现;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①酒精性胰腺炎、非胆源性胰腺炎等其他类型胰腺炎;②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③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研究人员正常沟通。

三、方法

1.入组前治疗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其胃肠减压、禁食、针对性抗生素抗感染、胰酶活性和胰腺分泌抑制及水电解质补充以维持足够循环血容量等常规内科治疗。

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静脉推注醋酸奥曲肽(生产企业:Novartis Pharma Stein AG,Switzeriland诺华制药批准文号:H20150364)0.1 mg,再采用静脉输液泵输注醋酸奥曲肽0.3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连续治疗7 d[5]。

2.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ERCP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及碘过敏实验等相关检查,肌肉注射镇静剂和解痉剂,行咽部麻醉后,经ERCP造影检查,明确胆总管结石,行标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若结石较小可直接取石,若结石较大则经碎石机碎石后取石,若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可用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后取石,必要时可联合鼻胆管引流取石[6]。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且采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鼻胆管,2次/d[7]。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鼻胆管造影,观察结石残余情况。

三、观察指标

1.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

2.肝功能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

3.症状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肠道通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4.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 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 1。

二、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GGT、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治疗组AST、ALT、GG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 2。

三、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肠道通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 3。

四、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 论

ABP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胆汁内细菌毒素或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引起括约肌痉挛,导致胆胰管共同通道阻塞,从而引发持续性胆道梗阻,出现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8]。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ABP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相关统计显示,ABP的患病率在急性胰腺炎中约占40%~60%[9]。ABP临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早期治疗以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胰管畅通以防止病情恶化为关键。随着我国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EST等技术在胆道疾病中应用广泛。据报道[10],ERCP可迅速解除梗阻,控制病情,且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因此,ERCP已成为目前治疗胰胆管疾病公认的“金标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x±s,μg/L)

表2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x±s)

表3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x±s)

表4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因ABP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自身生命安全[11]。传统的ABP治疗是内科保守治疗,必要时开腹手术以解除壶腹部梗阻,但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极易导致血清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12]。而ERCP对机体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放置鼻胆管引流后,清除胆道结石,并减少胆汁胰管反流,抑制血淀粉酶活性,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CRP、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明显低于对照组43.29%(P<0.05)。结果表明,针对ABP患者实施ERCP术治疗,可明显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多数研究发现,肝脏是胰腺炎患者极易受损的器官,同时胰腺水肿引发胆管梗阻,胆汁引流不畅,损伤肝功能[15]。同时血清炎症因子的释放,极易导致肝细胞膜出现过氧化反应,造成肝组织损伤[16]。吴春生等[17]研究发现,肝功能变化与术中牵拉反应及术后胆囊一过性功能丧失密切相关。而ERCP属于内镜微创治疗,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术中牵拉反应较轻,对术后患者胆囊一过性功能影响较小,因此术后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相对较轻[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肝功能(AST、ALT、GG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但治疗组AST、ALT、GG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肠道通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ABP患者行ERCP术治疗,对患者肝功能损害较轻,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对ABP患者采取ERCP术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肝功能损害小,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ABP的首选方案之一。

猜你喜欢

肝功能胰腺炎炎症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