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8-10-25孔坚秋宋志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实验组测试

傅 媛,孔坚秋,道 焰,宋志宏*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80)

大一学生,尤其是自律性较弱的新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生生和师生互动不足且缺少交互平台,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再创造和批判性思维。为此,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1-3,5],以临床医学八年制高等数学微积分专题学习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习实践证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合作及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基于网络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该学习模式将网上小组合作学习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合作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模式图如下(见图1)。

图1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图

招募中山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40人为志愿者。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1)小组组建原则:以男女比例、性格特长、学习习惯、测试成绩等因素为依据,将40名学生分为两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2)将实验组20人编制成5个小组,每小组4人。

2.合作学习前准备。教师设计微积分专题有关问题用于小组讨论。学习前一周将学习资源挂在网络平台上。

3.微积分小组合作学习。其过程分为连贯式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应用性练习测试。(1)自主学习:每一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2)小组讨论:每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通过协商选择问题、分工收集资料,进行组内讨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后形成作品;(3)应用性练习:主要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学生进行应用性练习测试并交予老师评价。

4.对照组20个学生按照传统法进行学习,即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己复习有关内容。与实验组同步进行相同的应用性练习测试。

二、制作高等数学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微积分教学资源建立课前和课后学习互动平台,为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提供支持。(1)建立专题学习网上学习情景及操作平台,框架图如下(见图2);(2)进行学习前引导和平台操作培训。

图2 学习互动平台框架图

三、教学效果

该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已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3次,效果如下:

1.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应用学习平台获取、甄别、支配、利用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验前后平均分为(65.65±6.69)分和(81.10±7.24)分,P<0.01。

2.学生协作能力、基于小组讨论的合作活动技能(合作完成任务、人际交流和评价):试验前后平均分为(68.50±5.81)分和(83.80±3.30)分,P<0.01。以上是学生利用评价量规表进行自评价的结果。

3.学生学习成绩(见附表)。t检验:(1)横向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试验前测试成绩和第一次测试成绩,P>0.05;实验组第二次测试成绩,△P<0.05;(2)纵向比较:①对照组:与试验前测试成绩相比,第一次测试成绩和第二次测试成绩,#P<0.05;与第一次测试成绩相比,第二次测试成绩,P>0.05;②实验组:与试验前测试成绩相比,第一次测试成绩和第二次测试成绩,*P<0.01;与第一次测试成绩相比,第二次测试成绩,△P<0.05。

附表 试验前后学生测试成绩比较

注:△P<0.05,*P<0.01,#P<0.05

4.实验组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新学习模式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参与意识、合作与沟通能力有明显提高的学生百分率分别为78%、77%、77%和73%。

5.学生对新学习法开展所持态度的调查(调查总人数为328人)。统计结果表明,认为很有用的学生百分比为78.05%、一般20.73%、没什么用1.22%。

四、讨论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等数学微积分学习中,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了其信息素养、沟通合作及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模式,可以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并进行知识的再创造[4]。

首先,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指南及设计的小组作业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以个人为主,前期的独立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这对于学生学习自律性和使命感的培养很重要。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确定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其捕捉、筛选、评估及应用信息的能力[1]。本研究表明,实验组学生试验后较试验前信息素养明显提高(P<0.01)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可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后,小组每一成员利用网络平台交流空间进行小组协作。小组各成员展示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问题,协商选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分工收集资料,运用并整合所得到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以团队为主,合理利用小组每一成员的知识技能协同工作,集思广益,互补互助,以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协作能力越强,越能激发组员工作激情和进取精神,解决问题效率明显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同时,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5]。本研究显示,学生协作能力、基于小组讨论的合作活动技能,试验后有所提高(P<0.01)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最后,通过应用性练习检验学生对专题知识的内化程度。这同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加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4]。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第一次测试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第二次测试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验组学生适应了新的学习模式后,学习成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呈现递进式增加(第一次测试成绩明显高于试验前测试成绩,P<0.01;第二次测试成绩明显高于第一次测试成绩,P<0.05),表明新的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满意度和学生对开展新学习法所持态度调查显示,新学习法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参与意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对新学习法的开展持肯定态度。

另外,小组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网上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将个人的学习成果上传到网上等方式,引发更多学生对知识的探讨和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小组展示中学到了不同的信息化学习手段,从而优化高等数学课程中有关微积分的学习。

传统学习活动只注重复述和再现知识,学生很少主动思考,同学之间很难及时有效沟通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和方法。故其学习能力和效果均没有实验组提高明显。

因此,构建基于网络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知识应用连贯式三个环节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其信息素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实验组测试
幽默大测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