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8-10-25孟令佳金立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左房瓣膜

孟令佳,金立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外科用以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整体过程比较复杂,患者需要承担很大的痛苦,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协助患者治疗,减少患者整个治疗期间的不舒适感,降低患者疼痛[1]。本文对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予以总结,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心脏外科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32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为(42.6±3.8)岁。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左房黏液瘤患者20例,二尖瓣发育不良合并左房巨大脂肪肿瘤患者4例,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合并左房黏液瘤患者4例,三尖瓣发育不良合并右室流出道恶性肿瘤患者4例。32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1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具有计划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纳入的32例患者均经过心脏正侧位片以及心脏彩超检查且确诊。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24h持续生命特征监测,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患者的循环血量,告知患者遵医嘱服用多巴胺以及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术后注射药物需经过微量泵进行持续性的泵入,如果患者存在心率较慢的现象,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具体情况泵入异丙肾上腺素。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患者体内钾、镁的平衡,密切监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2]。对患者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进行密切观察,即使补充胶体液,保持胶体渗透压的稳定,避免出现血肿。倘若患者出现心律紊乱的现象,则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在床旁放置除颤仪以及临时起搏器备用,一旦患者出现室颤心律,及时予以心脏按压救治,并将患者心率控制在100次/分左右。

1.2.2 体位护理

由于心房黏连液瘤患者容易出现脉栓赛的现象,从而致使患者出现晕厥甚至猝死,为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如有晕厥发生,应采取卧位,对于左房黏液瘤的患者,应采用交替取右侧卧位以及平卧位,对于右房黏连瘤的患者,应采取交替左侧卧位以及平卧位[3]。

1.2.3 饮食护理

术后注意合理健康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吸烟喝酒。如果患者出现高血氨症,应当禁食蛋白质饮食,如果患者出现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当以软食为主,给予患者低蛋白以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多补充维生素以及适当热量。如果患者的血氨出现中度增高,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直至患者情况好转,方可增加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出现负氮平衡现象。

1.2.4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4]。因此,需要对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需要积极的鼓励患者,适当了解与其自身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热情、耐心、温和的护理服务态度,安慰患者,与患者耐心沟通,理解患者的感受,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保持同情心,与患者家属积极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充分配合,共同参与到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其术后疼痛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2.5%的治疗率,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止痛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实施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大都病情较重、病史较长,因此,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快且复杂,这时,医护人员能否全程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与准确判断显得至关紧要,良好的医疗与护理服务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更好地保持患者病情的稳定。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左房瓣膜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烂”在心里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