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傣族竹编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
2018-10-25徐俊华朱炫霖王月青任海青
徐俊华,朱炫霖,何 蕊,王月青,任海青
(1.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昆明 650224;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竹编工艺历史悠久,竹编文化内涵丰富,竹编产品地域特色鲜明。傣族竹编工艺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传统手工艺,蕴含着傣族的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竹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傣族竹编对于发扬傣族文化,丰富中国竹编文化,更好地发挥手工艺人的创造力,提升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傣族与竹编
傣族,也称“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傣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现分布在泰国、老挝、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我国傣族地区先后属益州郡和永昌郡管辖,实行世袭土司统治,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归朝廷直接统治,在民国时期成立设置了县和局。目前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1]。
竹编工艺是将圆竹剖劈成竹篾或竹丝后再编织成各种用具或工艺品的一门手工技艺,是我国南方地区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手工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从出土陶器上的竹编纹样可以发现,竹编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初期。古人最早用竹搭茅屋避雨,做成弓箭射猎。2 000多年前,随着农耕的发展,用竹编织成竹笼装石筑堰拦水[2]。由于竹资源丰富,亚洲国家的竹编工艺历史悠久、应用普遍、研究较深入。国外竹编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日本竹编工艺在“二战”之后,受到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被迫探索发展创新之路,从而开启了现代竹编工艺的应用研究,尝试使竹编脱离传统的功用型容器而转向“雕塑形态”,并将书法的艺术理念融入竹编中,还提出了竹编工艺传承和保护的策略[3-5]。国内对竹编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东阳、湖南湘西、四川青神、四川渠县、安徽滁州、台湾等地区,围绕竹编工艺的传承保护、编织技法创新、现代产品的应用等角度[6-10]。
傣族竹编工艺保留和传承了我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精髓,同时还融入了傣族竹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使其竹编产品的种类和形制、编织材料的表现形态、编织手法与技巧、装饰纹样与题材等都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
2 傣族竹编的产生与发展
傣族地区竹资源丰富,竹编工艺历史悠久。竹编在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傣族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见证者,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1 傣族竹编产生的原因
2.1.1傣族竹材资源丰富 傣族主要分布在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滇西南,居住在山间平原地区。傣族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热环境非常适合竹子生长,是我国竹资源分布较多的地区。丰富的竹资源为傣族竹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保证。
2.1.2竹编产品较受欢迎 傣族地区温暖潮湿,而竹编产品通风透气、清爽凉快,因此深受傣族人民喜爱。竹编材料唾手可得,傣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竹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充实。竹编产品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器具,同时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礼仪和象征含义。
2.1.3经济状态较为封闭 傣族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但是地处中国西南边疆,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生产力不发达,对外交流不频繁,这种封闭自足性的经济导致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的获取受到很大的限制。竹编技艺相对简单,竹材采集方便、价格低廉,因此傣族的很多生产和生活用品都是竹编产品。傣族男子大多是编织能手,他们编织的产品可实现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11]。
2.2 傣族竹编的发展历程
2.2.1采集狩猎期 在采集狩猎时期,傣族先祖们以游猎为生,他们获取食物的地域范围较广,因此居无定所。居住地经历了山洞和树洞、树枝和茅草搭建的平顶草屋、人字形屋脊的低矮原始竹棚。竹棚由竹、茅草等材料简单编织而成,是傣族竹编的萌芽。
2.2.2刀耕火种期 为了适应刀耕火种的生产需要,傣族先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竹编技艺得到了改善,由简单的砍和削向更加精细化发展,竹编产品的种类也增加了不少,逐步形成了具有傣族特色的竹编。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竹编的晒谷竹席、竹谷囤、簸箕、竹筛、竹箩等;在交通工具方面出现了竹吊桥、竹筏等。编织材料有原竹、竹片、竹篾等,此外还有一些藤和草。随着竹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也有意识的开始种植竹子。
2.2.3集约农业期 集约农业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中初始的全竹型农具逐步向铁竹复合型农具演变,竹农具逐步从农业生产中隐退,但是竹编制品仍然活跃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傣族通常将粮食收割后在地里脱粒,首先将谷穗放在竹篾席上,用竹棍、竹枷等敲打脱粒,然后用竹编簸箕借助自然风或用竹篾扇扬去秕谷,再用竹挑萝运谷。到家后,用竹席晒谷,用竹编谷囤贮藏谷物。
2.2.4旅游蓬勃期 如今,竹编产品仍然在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这种重要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削弱迹象。由于竹编工艺属于传统手工艺,工作效率较低,付出的劳动与收益不成正比,年轻人参与度不高,愿意从事竹编工作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且老龄化趋势严重。因此,竹编产品款式陈旧,缺少创新,市场需求量较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手工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傣族竹编工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政府部门引导以及市场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竹编行业中来,使得傣族竹编技艺和竹编产品在不断创新。竹编产品的范畴得到了拓展,比如茶文化周边产品(如杯垫、壶承、茶滤、茶桶、茶盘等)、产品包装(如普洱茶盒或其他天然产品的包装,如图1)、创新型竹编工艺品(如竹编挂件、竹编摆件、竹编提篮、竹编灯具等办公室用品及家居用品)等。竹编的装饰技法也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将竹材与木材、金属、布艺、玻璃等其他材料相结合,也有将镶嵌、彩绘等手法用于竹编产品中的,使得竹编工艺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和民族气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a.普洱茶饼包装;b.普洱茶包装;c.提篮包装;d.收纳盒包装a. Packing of Pu′er tea cake; b. Packing of Pu′er tea; C. Packing of a basket; d. Packing of a storage box图1 傣族竹编包装Fig.1 The bamboo woven package of Dai nationality
3 傣族竹编的文化内涵
3.1 傣族竹文化区
竹类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世界范围内有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3大竹区,其中亚太竹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类资源分布区。我国堪称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国家,约有竹类植物39属500多种。傣族地区所处的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云南本土竹种有28属220余种。傣族地区属于高原地带,热量充裕;由于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再加上地势变幻无穷,山川交错,沟壑万千,江河纵横,环境多样,非常适合竹类植物的生长、繁衍和演化,因此竹类资源非常丰富[12]。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造就了材性不尽相同的竹种,各地傣族对竹种的选择和竹材的利用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形成了3大竹文化区[13],见表1。
表1 傣族竹文化区Tab.1 The bamboo culture areas of Dai nationality
3.2 傣族竹编与佛教文化
傣族对竹子的偏爱还体现在宗教活动中。他们信奉小乘佛教,主张一切皆空,即人空、生空和我空,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都不外乎是苦。傣语《二十八佛诞生记》中记载,第十五代佛释伽牟尼(即佛祖如来)原先是一个平民,在他当官升佛成萨版尤召(傣语,即释伽牟尼)时,是在弯钩刺竹下换穿黄披巾(升佛的象征物)的,因此弯钩刺竹从此就成了他升佛的证据而被尊为佛树。这一记载表明了竹类很早就在傣族地区分布,同时也折射出傣族与竹联系密切的生活习俗和对竹岛的尊崇[14]。
受到佛教的影响,傣族在社会实践中也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他们消极隐居,过着寂静的生活。在傣族家庭所用的竹编产品当中,也表现出实用、质朴、自然的特征。但是,祭祀用的傣族竹编工艺品却十分富丽华贵,往往通体髹漆,内饰朱,外漆金,并压印出傣族地区代表性动物纹样——孔雀翎纹,有的还镶嵌五彩琉璃图案,展现了傣族高超的竹编工艺和装饰技巧,表达了傣族人民对佛教的崇敬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傣族竹编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少数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竹编手工艺的重要组成,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瑰宝。
3.3 傣族竹编产品与民俗文化
傣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喜爱竹子,善于利用竹材,擅长竹编工艺。傣族拥有一批竹编巧匠,他们继承了傣族民间传统竹编技艺,同时借鉴了外地的竹编技法,使其与本地竹编相融合,创造出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竹编产品。这些竹编产品技艺精湛、朴实大方、种类繁多,遍布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包括笆箩、扁帕、鱼笼、饭桌、茶几等大、中、小30多个品种,是傣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笆箩(图2a)是傣族竹编的代表之一。在傣语中,笆箩是一种挂在腰间的小竹篓,它既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腰间配饰。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的筒裙时,时常会在腰间系一只笆箩,走动时笆箩随着身体轻轻摆动,显得傣族妇女十分朴实健美。笆箩还是傣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传递物。傣族男孩从小就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小伙会精心编织一只私心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姑娘亲手织绣的筒帕。编织私心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编织爱情的技艺”。如果一个小伙不会竹编,就如同一个不会织绣筒帕的姑娘一样,很难找到心爱的伴侣。
a.笆箩;b.竹桌(水波纹腿);c.竹桌(竹编腿);d.竹柜/箱a. A bamboo basket; b. A bamboo table with ripple leg; c. A bamboo table with knitting leg; d. A bamboo cabinet/box图2 傣族竹编家居产品Fig.2 The bamboo woven household products of Dai nationality
傣族家具以竹材为主,圆竹用于制作框架,起结构支撑和加强作用;竹编起到承重、封闭或分隔空间的作用。傣族家具以低矮型为主,包括椅、凳、桌、几、箱、柜(图2d)等。竹桌是傣族家庭最常用的家具,主要用于喝茶和就餐。这种竹桌(如图2b)的框架为圆竹,桌面为竹篾编织,形制上采用落堂作法,即桌面低于桌沿,使得桌面放置的东西不易掉落。桌腿利用竹子的韧性,反复弯曲,形成水波纹,产生节奏与韵律美感。也有的竹桌(如图2c)桌腿用竹篾编织而成,呈透空状。傣族过去在桌下的竹编筐体里养鸡,饭粒掉下,刚好被下面所养之鸡啄食,使得家具功能多用。傣族竹桌,注重功能,外观朴实,展现了傣族的审美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5]。
4 结语
傣族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传统竹编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物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傣族竹编需要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才能永葆青春。政府政策的引导、学科专业建设、理论基础研究、传承人队伍的壮大、设计师的参与、竹编品质的提升以及产品销售渠道的推广等都会对傣族竹编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