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夜之幽灵》之《绞刑架》中降B音持续音型探析
2018-10-24康嘉良
康嘉良
摘 要:《夜之幽灵》作于1908年,它是拉威尔根据贝朗特的诗歌而写的三首钢琴音诗:《水妖》、《绞刑架》和《小丑怪》。本文从技术功能和表现功能两个方面,探讨降B音持续音型与整体结构、音响织体的关系,以及对音乐题材陈述的重要性。从而从写作实践的角度更深一步领会持续音型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绞刑架》、降B音持续音型、技术功能、表现功能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 Ravel)是法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象派作曲家之一,是法国音乐史上承上啟下的关键人物。他有“色彩大师”、“配器大师”等众多美誉,可以说,拉威尔的作曲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所作的《波列罗》舞曲让世人见识到了他使用固定素材作曲的功力。《夜之幽灵》之二《绞刑架》也是一个典型的使用固定素材的作品。乐曲中的降B音持续音型贯穿始终,成为《绞刑架》的重要织体材料。
1 简单介绍《夜之幽灵》及《绞刑架》
《夜之幽灵》是1908年拉威尔从著名诗人阿洛伊修斯· 贝特朗(Aloysius · Bertrand)的《夜之幽灵》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钢琴曲《夜之幽灵》依诗分为三个部分,即《水妖》、《绞刑架》和《小丑怪》“快”、“慢”、“快”的三部分。《水妖》——水中半裸的仙女——源自德国神话——传说中她喜欢把垂死的人带入浪涛之中结束其生命。在此,钢琴版本完全是用声音来一步步的诠释出原诗的意境;《绞刑架》让人仿佛能听到背景中那从城市围墙后传来的缓缓丧钟之鸣, 当落日映红悬挂的枯骨。在这首诗里,五个疑问刻画了诗人在一个夜晚捕捉到的游荡在绞刑架周围的声响。相同的表示疑问的声音反复奏响。诗中从一句到另一句,我们能感受其间的音韵。仿佛作者将诗与散文容为一体;《小丑怪》——描绘了没有踪迹的小矮人和小精灵,半夜李在夜空闪烁,在卧室的阴暗角落里做鬼脸还怪笑,踮起脚尖旋转舞蹈。贝尔纳的叠韵法带有他的含蓄味道。r音的使用营造了小丑怪阴森的气氛。?
《绞刑架》刻画的恐怖气氛受到诗人爱伦·坡的影响,描述了绞刑架上的尸首不断摇晃的情景。音乐家们认为《绞刑架》无论在音乐刻画上还是在演奏技巧方面都称得上高难度,而在作曲家的创作方面同样也具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从最开始就出现的降B音持续音型,音乐从它开始,由它结束,自始至终不间断,保持不变的音区位置和切分节奏型,其他声部在它的上、下方构成,使它时而清晰,时而隐蔽,一直在音乐中,使绞刑架上尸首不断摇晃的情景始终延续在音乐中,是影响整个音乐形象的标志性素材。
2 降B音持续音型的技术功能
降B音持续音型从音乐一开始就独立进入并贯穿始终,尽管素材单一,但变化多端,并与音乐的整体结构和音响织体有着内在的联系。
2.1 降B音持续音型与音乐的整体结构
《绞刑架》的篇幅在《夜之幽灵》的三首乐曲中是最为短小的一首,它的曲式结构看似随意却非常精致。是一个带有连接段的展开性三段曲式。
呈示段包含有两种材料并一次次发展而成,曲式结构如下:
A=Int2+a3+b2+a2+b2+a3+Re2+a3
这一段看似句子多而且短小,显得零散。但是它的材料却非常集中,每一次重复都有变化,音区越来越高,音响越来越厚,力度越来越强,最后形成第一次高潮,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连接段是20至25小节,由两个并行的乐句构成,结构规整,与呈示段形成对比。展开段是26至34小节,由一个假并行二句式乐段,它的材料是由呈示段的b材料发展而来,声部逐渐增多,音响逐渐加厚,直到再现段高潮来临。再现段采用的是动力再现由35小节直至最后。它包含有呈示段、连接段、再现段的所有素材,当它把所有的材料陈述一遍以后,音乐又响起乐曲最初的主题,最后音乐归于平静,只留下孤立的降B音持续音型。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降B音持续音型尽管材料单一,但在不同的结构位置总会有变化。 首先,在音乐一开始,两小节引子就呈示了降B音持续音型的原始形态(例1):
这是降B音持续音型的原始节奏型,也是贯穿全曲的最主要的节奏型,在大部分时候,降B持续音都是采取这种节奏型。持续音型的第一次改变节奏是在15、16小节,也就是呈示段中间的两小节连接处(例2):
这里的变化听起来并不明显,或许是因为节拍的改变而做的相应的调整,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作曲家有意识的改变。因为在连接段开始时降B音持续音型时的变化很明显是由它发展而来。
降B音持续音型的第二次变化是在连接段开始时的第20小节(例3):
这一次变化的节奏型出现在连接段两个乐句的开始一小节,可以看出,它是第一次变化的缩小版,它的音符时值比第一次变化少一倍,这里是降B音持续音型唯一出现十六分音符的地方。
从以上降B音持续音型的三种变化以及所发生的四个位置,我们可以看出降B音持续音型的每一次改变与此曲的结构划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然而它的变化并不仅仅是因为曲式结构的转换而做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做出的相应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节奏形态上,同时,它的声部位置、发音点等等多方面都因为音乐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与音乐的音响织体产生完美的结合。
2.2 降B音持续音型与乐曲的音响织体
拉威尔被誉为“配器大师”,他的钢琴作品也非常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因此,拉威尔的钢琴作品的音响织体是非常丰富的,《绞刑架》同样也不例外。
一开始,八度降B音持续音型就孤零零地进入我们的听觉,仿佛是挂在绞刑架上不断摇晃的尸体。接着,主题的第一种材料程平行和弦在中低音声部沉稳、缓慢地奏出,持续音型与之交混在在一起,只有小字一组的降B音浮在最高处。在这里,持续音型尽管不如引子那样清清楚楚,但它的每一次发音都是清晰可辨的。第二句的旋律移到了高音区,仿佛是与第一句的对话。和第一句一样与持续音形成交混式的织体类型,只是变成了小字组的降B沉到了低声部。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情况大致相同,只是第四句在旋律的上方加上了三度重叠。随着音域的加宽和升高、织体的加厚以及音乐情绪的高涨,从第五句开始降B音持续音型完全夹在了旋律的高叠和弦中间,有时甚至就要淹没在了旋律中,只有在15、16两小节的连接时降B持续音到了最高声部才得以突显出来。
连接段旋律的节奏素材完全是等分的八分音符节奏型(见例3),高低音和弦声部从音域两端向中音区收拢。这与呈示段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有很好的过渡作用。但弊端也随之而来,这种节奏型不同于呈示段,呈示段的旋律声部有众多的长音和附点节拍,加之持续音型不变的切分节奏,持续音的发音点轻而易举地与旋律的发音点错开。而连接段的这种节奏型让持续音型如何切分都只能与旋律齐步走,那么就很难听见中间的持续音了。因此,为了让降B将持续音显现出来,同时也为了演奏者的方便,这里的降B音持续音型采用了第15、16小节的节奏型并加快一倍,这样既可以使降B音持续音型有独立的发音点,让这个持续音型不绝于耳,又可以让演奏者降低难度,同时加密了乐句开始时的发音点,到乐句的后半段还原,正好符合这里由紧张到松弛的音乐走向。降B音持续音型在乐句后半段只剩下小字一组的降B单音挂在织体的最上方。
展开段首先在中音区两次重复呈示段b材料的结尾,仿佛是“在绞刑架上那个垂死之人的一声叹息”。然后第28小节开始在高音区用此材料发展。第一句相当平静,降B音持续音型也没有作过多的变化,只是单调地重复程逆分节奏型的两个音,织体也非常简单,只有在高音区的单音旋律和处于中音区的降B音持续音型,因此,这两个声部在这里显得非常清晰也非常空旷。随着低声部持续长音和中声部的加入,降B音持续音型也恢复到了原来的形态。
再现段一开始就变化再现音乐开始的曲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不仅在音高、和声等方面和呈示段相比有变化,而且乐段的起始点也与之不同,它在后半拍开始,与降B音持续音型的发音点相重叠。这是全曲唯一一处与降B音持续音型发音点相重叠的开头(例5):
这里仿佛有一削弱降B音持续音型而突出位于高声部的长音,这里是全曲的最高超潮。到45小节降B持续音以单音形式回归到最高声部。当中声部原样再现了主题句之后,只剩下高声部的八度降B音持续音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降B音持续音型始终保持在中音区的小字组和小字一组上,可它在全曲的织体中却能游走在不同的位置,它可以单独出现,可以出现在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或者夹杂在任意一个或两个声部之间。反观其他声部,它们可以游走在固定持续音型的周围,也可以把它厚厚地包裹住,更加可以离它远远的,与它形成距离感。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全曲从头到尾都只用到了主调织体和合唱织体,却毫不涉足典型的复调织体,这是因为复调织体的发音点过于密集,容易削弱甚至遮盖住持续音型这一固定材料,这种处在中音区的单一音高的持续音型不同于帕萨卡里亚、恰空、固定旋律等里面的固定因素那样处在音乐的外围,它们不容易被掩盖,可以有异常丰富的织体凌驾于他们之上,我认为,像《绞刑架》中的降B音持续音型这样的固定因素应该处于相对单纯的织体中。
3 降B音持续音型的表现功能
《绞刑架》中的降B音持续音型可以说是“绞刑架”这一特殊题材的特殊产物,它对于刻画“绞刑架”这一题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绞刑架》这首乐曲的标志性素材。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去掉降B音持续音型,那么,这首音乐只能刻画出一幅悲伤、凄凉的景象,充其量也只能达到恐怖的音响效果。而这些决不是“绞刑架”所特有的。有了降B音持续音型则加上了“绞刑架”这一题材的特定含义。他可以让我们想象绞刑架上的尸体不断摇晃的情景,可以让我们想象在绞刑架旁可能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当它在外声部比较明显时我们可以想象它是“那从城市围墙后传来的缓缓丧钟之鸣”1; 当它处于内声部在织体中哄响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那是“被狩猎的嘈杂声震聋的耳畔的准备猎食的苍蝇”4;当它不断重复逆分节奏型时,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为那勒紧的颈编织着半尺细纱领带的蜘蛛”……
4 结语
《夜之幽灵》之二《绞刑架》中的降B音持续音型在整首乐曲中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素材,可是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游走于各个声部,变化出多种形态,使原本单调、呆板的音乐素材变得内涵丰富,使“绞刑架”这一景象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难看出拉威尔这一杰出的作曲家对场景的刻画和对固定素材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这首《绞刑架》中的降B音持续音型进行研究,让我们更深一步地领会持续音型的写作技巧以及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注释
1.转载自加拿大維多利亚大学(法文)网站上的资料
2.选自贝朗特的诗歌《夜之幽灵》之《绞刑架》
3.选自贝朗特的诗歌《夜之幽灵》之《绞刑架》
4.选自贝朗特的诗歌《夜之幽灵》之《绞刑架》
5.选自贝朗特的诗歌《夜之幽灵》之《绞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