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中学生叛逆的解读

2018-10-24张钦林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叛逆中学生

摘 要:叛逆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这个时期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正是如此,它也就成为了教育界一个难以攻克的问题,令众多教育者头痛不已。教育学、心理学虽都已应用其中,但却往往不能有效根除。学校社会工作的兴起为中学生能够顺利度过叛逆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其中标签理论使我们对叛逆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包括存在的误区,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以此来把难题简单化。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中学生;叛逆;标签理论

1 青春叛逆期的具体表现

青春叛逆期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这直接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反抗,他们反抗父母,反抗老师,处处与他们作对。甚至与以前行为习惯截然相反。在家里,他们和父母唱反调,想摆脱父母的束缚。一旦有任何不满意或不愉快的,他们就会顶撞父母,甚至会离家出走,或者通过暴力行为来发泄。在学校,他们会在课堂上捣乱,捉弄老师,经常性的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以违反学校纪律为乐趣,最后成绩一落千丈,这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中,他们穿着奇装异服,泡网吧,早恋,甚至打架斗殴,这都是经常性的行为表现。

2 对叛逆的误区及群体污名化

大部分人认为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不正常的心理,针对一些叛逆行为严重的就认为是孩子不正常,需要看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病专家。从“叛逆”这个词就能看出来,这明显是由“叛”和“逆”两个贬义词组合而成,由此反映出大家已经对这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群体形成了刻板印象。还有的人认为他们篡夺成人角色[1],篡夺这个词偏见尤为明显。这样的群体污名化,使他们产生了错误的自我认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对自我的一个正确审视。

他们处于青春期,这同时也是一个过渡期,是需要过程的。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叛逆行为越明显,说明他们越具有创造力,好奇心以及渴望追求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方法上慢慢引导,循序渐进,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但前提是要消除对他们的污名化,让大家包括他们自己对其心理以及行为变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3 原因分析

3.1 忽视沟通与主动倾听

倾听是社会工作的另一技巧,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内心独白,没有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更谈不上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了。平时还经常与孩子针锋相对,不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虽然以此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但却因此而疏远了与他们的距离。再者,父母和老师缺乏主动倾听,尤其是父母,总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小孩子看待,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尊心受挫,继而深陷在困惑的泥潭之中,行为也变得更加恶劣。

3.2 缺乏专注与鼓励

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除了他们想向成人那样追求独立、自由、拥有自主权之外,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想借此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在家里,他们顶撞父母,冲动,易发脾气,这样,才能受到父母的关注;在学校,他们奇装奇服,自我放弃。不仅课堂上捣乱,捉弄老师,而且打架斗殴。他们就是想引起学校里老师同学的注意,以此来弥补差学生不受老师欢迎的心理。父母和老师越是批评他们,他们就会越反感,越叛逆,认为他们不关注自己,甚至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3 对群体标签化

标签理论是从主观层面探讨个人偏差行为的形成,认为偏差不完全是个人品质所决定,而是他人应用规范及制裁于违反者的结果。[2]对于过渡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被明显的标签化了。由于他们行为的差异,父母对他们不抱希望,认为管不了他们,打骂都不行,本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就这样熄灭了。他们经常数落孩子,认为他们不争气,看到他们就一顿大骂。并且还认为孩子身上没有一处优点是值得表扬的,也就是一无是处。对于老师来说,更是眼不见心为静,恨不得学生不来才好呢,这样也不会拖班级的后腿。老师往往喜欢拿他们和优等生相比较,这样一来,更有偏见了。本来一些学生可能就是轻微的叛逆行为,这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很重,而老师却不分青红皂白的当众辱骂他们,甚至给他们加上坏学生的标签,这就促使他们以后向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了。其实大多时候这是周围的人给他们贴上固定标签的结果。

4 对策与建议

4.1 学会沟通与主动倾听

在孩子迷茫时期,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学会主动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烦恼与困惑,及时的给予帮助。当孩子愿意诉说时,说明我们已经与此建立了信任。这时候要做的就是主动倾听,不要轻易打断,等他们说完之后,就要针对内容开导他们,告知他们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要以正常的心态去看待,遇到問题要思考与之相对应的对策,而不只是陷入苦恼不能自拔。

4.2 给予专注,多鼓励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表扬,喜欢被人关注的感觉。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们就会通过行为异常来引起家长、老师的关注。因此,对老师来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好学生而忽视差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和好学生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天赋,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成绩很差。这时候老师不应该仅仅以分数论高低,一味的批评他们,打击他们,而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多鼓励他们,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家庭而言,孩子行为表现与其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上,还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即给予足够的关注。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心理上,都应该多关心,遇到问题要及时开导,锻炼孩子自身的能力。孩子偶尔犯错误时,不能完全否定他们,更不能直接批评或者打骂他们。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易冲动暴躁,越是这样越容易引起抵抗情绪。相反,家长要学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逐渐增强其自信心,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为以后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4.3 消除标签

标签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作为中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我们不要轻易的下结论,更不要随便就给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贴上固定的标签。没有人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对于家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把握住青春期的特殊性,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化不满为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感受到无论何时你们都在他们身边,陪伴着他们。对于老师,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的眼睛去看他们,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高低。这个时期是学生是极易学好也是极易学坏的阶段,非常关键。作为老师,我们尤其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多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帮助,继而引导他们提升自我,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鑫源.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5(30):232.

[2]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70.

作者简介

张钦林(1992-),女,汉,河南漯河,在读硕士,湖南湘潭大学,湖南省湘潭市,社区服务与家庭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叛逆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允许他更“叛逆”一些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