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技术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18-10-24高纪文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

摘 要:开展中高职贯通办学模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和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分析了中高贯通专业的培养特色,结合上海电机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提出了通过数控技术中高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高贯通;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紧邻上海临港产业区,与上海电气集团有长期的校企合作基础。经市场调研,明确以大型数控装备的应用为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以使得本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能够对接业界发展的需求,并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产教研协同基地的建设,为先进重大装备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1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贯通培养要依托行业,特色发展

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上海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投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先行,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高端制造业都在培育,新的增长点在不断地形成。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发建设,已经初步集聚形成了清洁高效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设备、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产业、大型工程机械六大装备产业集群。学院的共建共管单位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具有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提供现代装备综合服务的优势。上海电气进一步致力于“聚焦国家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投资,重点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国际化运作能力来提高集团整体的竞争力。上海临港及上海电气的战略转变,迫切需要大量的制造大类专业的高素质数控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这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贯通专业建设目标

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临港科技学校依托贯通培养平台,集聚双方资源优势,通过梳理、调整及优化原中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凸显上海电机学院在数控技术领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发挥两所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和岗位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创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在贯通培养上全面实现“一体化”。

本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面向大型装备制造业从事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设备调试与维护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 數控技术专业中高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既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又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升级转型及其高端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低端化的单一型产业将逐步淡出或淘汰。为此,我们尝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推进“技能+”改革。“技能+”改革的总体框架设计是:作为学校的制度性要求,每名同学入学后均须参加“专业能力+拓展能力”的学习。“技能+”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辅修制,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整体性的制度设计,确立了服务新常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技能+”改革的具体实施模式为:一是校内拓展,即在校内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拓展组合,核心技能与拓展技能的关联度比较高;二是校际拓展,依据各所贯通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拓展能力的培养,三是校外拓展,即学生在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X项拓展能力+1项技术应用能力。核心能力实施双证融通,拓展能力实施以证代考,技术应用能力实施企业评价的形式。

4 数控技术中高职贯通的措施

4.1 自身发展管理模块。制定教师自身发展的奖惩机制,制定师资培养激励计划,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2 团队建设管理模块。制定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提升组织和号召团队的能力,带动团队共同完成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

4.3 资源使用管理模块。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体系;与培训机构、企业合作联合构建共享型基地。

4.4 教学质量管理模块。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定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

5 中高贯通培养关键在于一体化实施

1)做好课程统整工作。在专业课程上加强改革,在数控技术专业相应的岗位技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由联合专业组进行课程统整,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建立共同培养目标,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循序渐进,逐级成长。通过课程统整,避免重复冗余的学习时间,保证知识结构的连贯性。

2)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中职阶段,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辅以专业实训教学,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知识上的充分储备;高职阶段,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3)构建模块化课程。根据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部分专业技能拓展模块与不同年级的课程组合,设置相应实训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及时添加到相关拓展模块中去,为此各个拓展模块的内容采取动态设置模式,不定期进行更新换代。

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的职教理念,加强“双师制”教师的培养,联合校内外教学、实训力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自觉地参加中高职教育贯通的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组建由中高职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增大校企合作的规模和力度。两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在地理位置上拥有今后合作的先天优势,同时又都地处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直接腹地临港地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努力增大与入驻临港产业区企业的合作规模和力度,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发展氛围与空间。

6)加强保障监督。浦东新区教育局作为浦东新区职业教育联盟的牵头单位,对联盟所属各成员单位负有宏观领导、统筹协调的责任,必将对两校合作开展的贯通培养模式起到监督保障作用,对试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

7)完善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把社会评价、企业评价,与学校内部的评估、检查、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收集用人单位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质量监控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特别要深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比较、评价,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承瑞.数控技术发展趋势[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02) [2]

[2]赵中敏.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机床电器. 2006(02)

[3]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VERICUT7.0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高纪文(1967-),男,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工程。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
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CATIA现代信息手段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讨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数控技术在汽车底盘生产中的应用
浅析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