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客家文化培养文化认同

2018-10-24余美花

关键词:客家文化文化认同红色文化

余美花

【摘要】 文化认同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文化认同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依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梅州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我们通过挖掘这些特色文化的内在价值,让学生感受文化、探究知识、引起共鸣,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红色文化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171-01

0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了“核心素养”是这次课改的方向。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政治认同、科学技术、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文化认同是属于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文化认同是指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相对抽象的虚化的,抽象虚化的教育必然要依托具体课程资源。面对众多的课程资源,怎么样的资源是文化认同教育最有效的资源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校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使课程资源开发呈现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梅州作为文化之都、世界客都、革命摇篮,本身所包含的特色资源就非常丰富,比如客家围龙屋文化、以叶剑英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等。那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些资源运用到文化认同的教育中去呢?

比如,我们可以“客都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主题讲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这一内容的讲解中,我们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性与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近几年来,梅州的旅游产业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的成绩中,客都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再深入思考,客都文化的什么特点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客都文化的保护仅仅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吗,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价值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可以逐步了解到文化是如何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并区分“经济塔台、文化唱戏”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再或者,我们也可以在让同学们查找客家围龙屋文化的前世今生,在围龙屋独特的建筑智慧中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在围龙屋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人口迁徙对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结合围龙屋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并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況为围龙屋的发展出谋划策,体会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在这几个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围龙屋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明白只有这种沉淀了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才是真正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旅游的原因。今天,以围龙屋所代表的客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当地文化的代表,更是客家人勇敢与智慧的体现,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涵养与底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家人凭借围龙屋文化所具有的团结自信勇敢的精神,爽朗大方地走出围龙屋、走向世界。以“围龙屋”为依托,围绕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等知识点,在具体化的事例中,既解决了抽象的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感受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梅州的红色资源与客家文化同样珍贵与丰富,比如有叶剑英纪念园、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平远红军纪念园、青溪红色交通站、五华客天下红色旅游区、古大存故居、何子渊故居、何天炯故居等等。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极为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它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道德情感的体现,是一种精神内涵与家国情怀的体现。我们在利用这个资源的时候,不是通过展示一两个简单的事例,再让学生简单探究一下课本理论知识,这就会使资源的使用枯燥无趣,和传统的事例进行说教的模式没有区别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红色文化了解中国过去的历史,理解中国今天的发展,学生感受到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思想指导意义和德育教育价值。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丰富红色素材,让学生查找从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或者介绍三河坝战役的惨烈,并谈谈自己对这些事迹的感受。当然,我们还可以扩展到今天对这种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比如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并可以谈谈自己如何学习这些精神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从知识到行动的升华。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一些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通过实地考察或者人物采访或者宣传,把学习中的自我感受与红色文化交融起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加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

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情景资源,使学科素养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经验,并且通过教育成果提升人格素养,增强了文化认同。

[ 参 考 文 献 ]

[1]张妤.教学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G].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郑卫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G].校本课程2015.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文化认同红色文化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