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建设中资金来源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2018-10-24李倩倩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综述融资

李倩倩

摘 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投融资模式会不同程度影响其发展。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文献阅读,对特色小镇的基本情况和融资模式的归纳总结,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融资;综述

1 特色小镇重点融资领域

特色小镇现有的开发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融资体制建设,目前主要以土地储备的融资和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分析。邱俊杰、邱兆祥(2013)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金融困境的原因作了分析,指出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同时受到投融资体制的限制,最后提出应该创新融资方式推进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鲍海君等(2013)阐明了土地储备机构按照一定的使用年限、区位、用途等因素将项目分类并将土地收益权形成一个“资产池”,设定为土地信托财产。土地储备中心因为有政府的信用担保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融资成本和风险都比贷款低,可以作为开展土地储备的融资手段。韩谨遥(2013)依据当时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现状分析,针对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从几个方面对投融资体制的完善进行分析。

2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投入高、周期长,融资约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障碍。黄显钧,林雅娜(2015)分析了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融资需求和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模式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2015)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特征入手,分析了城镇化和融资规模的相关性,得到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融资模式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是长期的影响过程并逐年提升。

2.1 政府主导融资模式

政府主导型特色小镇建设,政府的投入主要是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收入来源主要是建设过程中的税收和企业投资项目持续运营的税收以及来自土地出让和政府基金收入的非税收收入,主要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土地优惠政策、PPP融资和银行贷款。

叶晓青、李若云等(2017)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针对投融资渠道少,政府财政压力大,产业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提出了创新投融资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等对策建议。

2.2 政企合作融资模式

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融资模式,以政府资信为担保、一定的项目收益率作保证,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林峰(2017)分析特色小镇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和融资渠道后着重阐述了特色小镇的PPP投融资模式和投资收益模式,通过政府资金发挥推动作用和社会资本发挥“主体作用”完成特色小镇的投融资。周兴荣、袭梅琴(2013)对PPP融资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PPP融资模式的成功因素在于政府支持、成立项目公司、定价和补偿机制以及风险机制。

2.3 企业主导融资模式

以企业为主导的项目大多发展成熟,可以进行市场化,主要有以下方式:收益信托、发债、资产证券化。周红(2017)探讨如何将特色小镇建设与资本接轨,确定融资与投资模式的选取,以古北水镇项目为例进行融资模式讨论。旅游公司项目资金由自有资金加上以项目土地及地上建筑为抵押物,从银团的贷款进行项目的实施。陈菲妮(2016)在分析了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基础上,得出三类特色小镇的打造重点,结合厦门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对成熟项目可以委托实力较强的私人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3 政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全省“十三五”时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结合国家政策,针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3.1.1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评价体系

建立对特色小镇多标准的科学评价体系,以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评估、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作为事前标准,以建设中的特色小镇的阶段性、综合性、系统性建设目标以及特色小镇产业结构潜力等作为事中标准,以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能力、达标度、知名度、发展潜力以及特色小镇对新型城镇化还推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事后标准。

3.1.2 建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考评机制

严格按照卫生、环境、抗震等标准在规定期限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便民利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传承文化,发扬文明,用社区人员对精神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实现社会效益。根据产业发展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在实现经济发展达标的基础上,增加就业、投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税收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效益。

3.2 鼓励多方主体参与,构建科学的治理模式

特色小镇从开发建设到品牌传递是一个长期运营的过程,构建可持续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模式是关键。需要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小城镇建设,并在治理观念、治理结构和模式上进行创新,充分挖掘“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潜力,提升多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3.2.1 建立多方参与的治理委员会制度

特色小镇相关参与者都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建立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专业人士、社区以及其他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委员会,共同参与讨论、沟通和决策各项发展议题,并建立科学、可行、权责明确的特色小镇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能。

3.2.2 推进政府与市场合作的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

特色小镇作为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载体和经济增长空间,要加强完全市场主体形态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坚持在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政府要高要求选择开发商,摆脱卖地型建设模式,避免过度房地产开发。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与投资商建立以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回报机制和激励机制,以确保产、城、人、文融合和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俊杰,邱兆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J].理论探索,2013,(04):82-86..

[2]陈宇峰,黄冠.以特色小镇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05):28-32.

[3]黄显钧,林雅娜.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融资需求研究[J].福建金融,2015,(08):41-45.

[4]吴国培,徐剑波,张奇斌,朱敢,陈福生.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的融资特征和动态预测[J].福建金融,2015,(06):4-11.

[5]朱东阳.特色小镇PPP项目主要法律风险识别和防范——以社会资本方为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7,(15):70-71.

[6]鲍海君,王娜,周娇君.土地信托:土地储备融资新模式[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01):53-55.

[7]宗建岳.PPP模式下土地储备融资的变革与创新[J].中国土地,2015,(06):24-25.

[8]张李波,韩超,李华,刘振尧,葛朝阳.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知识经济,2017,(05):5-6.

[9]韩谨遥.土地储备融资创新模式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3,(26):267-268.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综述融资
融资
融资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5月重要融资事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