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风险的特征探索
2018-10-24郑寿春宋其林萍
郑寿春 宋其 林萍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普通大众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网络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我国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其在为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改革与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及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金融作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其间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发展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网络金融发挥其最大优势,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切。本文从网络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出发,对其特征进行探索。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风险类别;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123-02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网络金融所改变,并沉迷于其所带来的高效便利时,我们很容易忽略其间可能隐藏的一些风险。相比于传统的金融业务,网络金融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且较为隐蔽,要想使网络金融发挥最大优势,对于其风险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金融及其风险
(一)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網络金融借助于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子货币进行结算,因此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优势,其内容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务。从整体来看,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金融有着高效率、低成本且实时便利等诸多优势,但辩证地来看,网络金融的高效便捷通常与其所隐藏的风险之间是一种矛盾的关系。
(二)网络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从事资金融通活动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1]。网络金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携带了诸多风险。网络金融风险是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同时兼具来自于网络的风险和金融的风险却又不是两者简单的叠加。网络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如何对网络金融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从而使其效益最大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表现
网络金融依据其产生的基础及性质可将网络金融风险分为两大类: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传统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2]。
(一)技术风险
网络金融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运行基础,因此其相应计算机技术的优良程度及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金融的安全与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依赖于相应的电脑程序和软件,若所选择、使用的电脑程序和软件的技术性和安全性不够成熟,则易产生技术风险。如因黑客恶意攻击导致的商业银行客户的私人信息泄露,从而引发的银行卡被盗刷等个人资产被转移的恶性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一些互联网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网络金融业务隐含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网络金融相关业务的使用频率也日益增加,存储于网络中的金融相关数据也随之越来越庞大,若发生黑客恶意攻击或盗取金融数据等恶性事件,则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不仅会影响到用户的信心,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金融领域的瘫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当下,随着物联网、区块链等概念的推出,对网络金融安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的研发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但目前我国对于区块链的相关立法及监管都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区块链自身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和技术标准等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金融的网络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业务风险
在网络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隐藏着诸多风险,这类风险即为业务风险,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法律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
1.法律风险。网络金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属于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业。每一种行业的正常有序的运行都离不开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这种监管活动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撑。网络金融尤其是以支付宝、微信钱包、京东支付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甚至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美国出台了《数字签名法》《统一电子交易法》,英国实施了《电子通信法案》[3]。目前,我国有关网络金融方面的配套法规还比较欠缺,虽然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关于鼓励利用INTERNET进行交易条例》《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对于网络金融平台运营范围的界定和运营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平台资质的审核、交易者个人信息真实性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不能给予用户和正规网络金融机构全面有效的保护,则二者在网络金融市场中就容易受到恶性竞争的冲击。如网络信贷、众筹等行为,钻法律的空子,进行非法融资和发行理财产品,隐瞒投资风险,实施网络诈骗,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4]。除此之外,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一些网络小贷平台在不具备网络小贷牌照的情况下依然进行交易。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某些P2P网络借贷并没有按照监管要求做好资金存管和相关电信业务备案。
2.信誉风险。网络金融中的信誉风险来自交易主体双方,即网络金融平台与用户。信誉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道德风险,因此可认为其是法律风险的补充,即法律监管以外靠个人道德进行约束。信誉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水平,公司、机构或平台本身属于无意识主体,其信誉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道德水平。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信誉上的行业,而网络金融交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过程,交易主体双方互不见面,仅靠网络金融平台所登记的少量信息难以辨别彼此交易主体的身份信息及交易的真实性,因此其间蕴藏了大量的信誉风险。信誉风险除了来自其交易的虚拟性以外,在另一方面,还来自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对客户而言,他们除了看重网络金融的便利外,更看重网络金融机构的信誉度[5]。对于网络金融平台而言,其信誉问题远远重于其盈利水平。若一家公司出现内部员工窃取客户私人信息、盗取公司资金的行为,则不仅会给这家公司贴上不诚信的标签,还会影响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风气,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估量。在前段时间盛行的共享单车方面就反映出了不少的信誉风险问题,在消协2017年12月12日对外发布的“致酷骑公司及相关负责人的公开信”中指出,酷骑公司在单车投放过程中大量收取消费者押金并挪作他用,导致押金退还困难,目前,除退还了少部分消费者押金外,至今仍有数亿元资金尚未退还。另一方面,不少由于信用等级不充分、资质不足等原因而无法向银行等正规机构取得贷款的公司和大众将他们的需求投向小额贷款公司。除了法律监管不到位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大额坏账,据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称,至2016年底,来自我国8 6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约1 450亿美元的债务仍未偿付。
3.操作风险。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即为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偶然风险,是人或计算机在使用或操作相关程序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难以做到完全消除。依据网络金融自身的特性,其操作风险同时来自用户和平台两方面。操作风险可能来自用户的疏忽,即对网络金融平台相关操作的不熟悉而出现操作失误,也有可能来自于网络金融平台运营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其内部工作人员的人工操作。如用户在进行转账交易时出现失误将转账金额和收账方账号输错,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如果网络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操作知识,不遵守相关操作规定也容易导致操作风险。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网络金融较传统金融业务的一大特点即是其高效率,即网络金融业务的相关处理流程精简且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处理相关程序的速度)远远超过人工。网络金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因此其金融服务便捷、快速且一般不易出错。而这一让我们倍受其益的特征却是一把双刃剑,即其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网络金融风险滋生的沃土。这一特征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加快支付、清算等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并且网络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其就会像飓风一般迅速地波及相关的各个产业链,即不仅会使用户和平台双方遭受损失,而是像一张巨大的网一样,几乎覆盖住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造成社会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危机社会稳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监管难度大
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虚拟交易,用户和网络金融平台之间很可能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网络金融风险在监管方面难度较大。在法律监管方面,我国关于网络金融方面的有针对性的、细化的文件还比较欠缺,且网络金融的业务包含太多的虚拟性。网络金融極大的虚拟性使金融业务的操作过程失去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交易对象身份难以辨别,交易过程更加不透明化,交易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因此造成网络金融风险的形式愈发多样。同时,互联网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可能出现上一年的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下现状的情况的发生。此时,就需要社会监管发挥其作用,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比较缺乏,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难以把持,无法坚守道德的底线。网络金融的监管问题是其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阻碍网络金融良性发展的一大巨石。
四、结语
网络金融实质上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个重新塑造,且必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好网络金融这一新的利器,关键在于对于网络金融隐藏的各类风险,用户及网络金融平台双方都应学会识别且尽力去规避。与此同时,相关立法机关应适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金融的优势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诱导。在网络金融发展速度日益增长的今天,对于网络金融风险特征的探究还需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邹宏元.金融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2]龚衍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金融经济,2013(4):45-47.
[3]门杰,浅析网络金融风险防控[J].价值工程,2017(27):14-15.
[4]李林燕.论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6(29).
[5]薛妮.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发展趋势探析[J].法制博览,2017(9):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