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美好愿景与实现路径
2018-10-24梁光晨
梁光晨
摘 要:城市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的最重要的奇迹与生存依托。由于城市人口的聚集速度远超城市的物质和基础设施乃至城市政府的公共品供应的提升速度,导致了传统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互联网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建设城市的方向——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第一要义是全民参与。智慧城市的第二要义是开源。智慧城市的第三要义是通过技术实现脱贫。建设智慧城市应当由城市党委和政府主导。向城市注入“智慧”这一立足今天、面向明天的“城市灵魂”,是城市党委和政府首要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智慧城市;美好愿景;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075-03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16日在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强调: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互联网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今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城市中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城市共同体。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力量不但使城市向着更有智能的方向演化,还从更高的角度赋予了城市更鲜活的生命力。一种人类前所未见的崭新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究竟是什么模样?智慧城市应当如何运行与管理?智慧城市最可能的实现路径是什么?这些都是今天的城市居民必须正视并给出答案的问题。
一、传统城市的发展困境
城市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的最重要的奇迹与生存依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等到由若干村坊组合而为‘城市(城邦),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在这种社会团体以内,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1]
在城市中,人们不但得以居住安身,谋生立业;更得以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由此,城市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还同时建构起了不同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文化。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城市文化当然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統文化这一共性。但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着韵味独特、使人立即可以产生辨识和心灵归属感的个性文化。由此,人们把自己界定为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等等。正因为如此,随着城市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其速度远非城市的物质和基础设施,乃至城市政府的公共品供应所能追及。于是,传统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与治安恶化,交通不畅,教育和医疗等资源紧张。这就带来了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降低,生活幸福度逐步丧失,人们不由自主地又想逃离城市,回归诗意的乡村。这样的现象几乎成了传统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通病。病况严重的一些城市已经走向了发展的反面——衰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构思。“田园城市”的构想曾激发了众多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社会改革者的热情参与,甚至后来还演化成了一场波及面颇广的社会运动。但事实上,“田园城市”的幻想终究因背离当时人们在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初衷而未能变成现实。传统城市的发展困境仍然深层次地困扰着包括城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城市居民。
二、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
一项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似乎在不经意间突然刷新了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建设城市的方向——让我们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随着智能化住宅的出现、大数据的开放、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无人驾驶交通工具、生物技术进步,以及即将到来的量子计算等等,已经赋予了智慧城市全新的内涵。如何在这一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把握趋势与机会,整合各种建设智慧城市相关的全民性力量,才是我们当前应有的视焦。
我们该如何定义智慧城市呢?“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实现的是城市系统的优化升级,使城市各系统更完善,更智能、更协调、更发达,使城市中的人和物更智慧、更和谐。使城市中的人生活更幸福。”[2]
那么,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用人类历史的文明演进史和今天已知的科技成就为其做一个粗略的勾画。
智慧城市的第一要义是全民参与。任何城市首先是属于这一城市的全体居民。因此,智慧城市题中应有之义就必须包含着城市应该由城市的主体——全体城市居民共同参与建设。但是,过去的城市建设恰好分别走向了两极:一极是精英主导的主观上有序的城市建设;另一极是居民自发进行的无序城市建设。前者的后果是使得城市仅仅呈现出个别人的主观臆想,城市成了一群构筑物的堆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其最坏的结果就是“鬼城”的出现。后者则使得城市建设的杂乱无章与低公共配置共存,严重时甚至营造出城市恶瘤——贫民窟。究其原因,这一切都是城市建设中没有达成真实的信息共享造成的。今天,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共享成为了现实。再加上技术进步带来的营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历史上设计和建设城市的方式已不复存在。通过信息共享实现组合创新,让城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意愿完全一致,集城市全体居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协力解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交由城市的居住者来解决,这就是智慧城市真正的建设动因与起点。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互联网的创建者们在设计互联网这一我们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时,已经植入了让人类的所有成员参与创建互联网这一思想。事实上,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参与性最高的项目。
智慧城市的第二要义是开源。传统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城市之所以繁荣发展,是因为其为人们创造了从事商业、获取就业、进行学习、参与娱乐的互动机会。这一实现过程是通过紧密而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但是,今天我们需要一个从直觉上了解城市居民,创建一种让整个城市可以高效运行,从而使得每个城市居民达成置身其间生存与发展的新方式。这种新方式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技术上的开源,实现整个城市的开放,当然也包括每个城市居民相互之间走向开放而不是封闭。现实的图景是,我们已经实现了通过高性能的智能终端,可以为所有人创造出不期而遇,进而紧密互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发展的无限机会。具体而言,作为个体的城市居民,在智慧城市获得的将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动而带来的更加公平的人生出彩机会。更重要的是,数据信号的全城市覆盖,不但将更新传统的商业街区、公共文化场所,使城市面貌更加美丽;同时也为城市政府更有效地加强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监管提供了更全面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城市也将是更令人赏心悦目、安全感更高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第三要义是通过技术实现脱贫。今天,传统城市中最大的窘境是普遍存在于其中的城市贫民问题。如何让城市贫民脱贫,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一直是困扰城市政府的頭痛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努力,会回到一个人们或许根本没有想到的原点——如何准确地把握城市贫民居住和生活现状?现在一项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技术,也就是电子地图,再加上个人信息的汇集与大数据处理系统的运用,就可以很便捷地解决这个问题。掌握了一个城市的贫民群体的完整居住和生活现状,政府及社会各界就得以实施有针对性的定向乃至定点的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逐步解决城市贫民的脱贫问题。而这一努力最有效的起点,可能恰好是更廉价的智能终端、更快捷的无线网络和更公开的政府数据进入城市贫民全体之中并得到广泛使用,从而激发城市贫民行动起来,自我脱贫。也就是说,赋予城市贫民一种找到机会的新技术手段,应该才是让他们摆脱贫困、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关键所在。
三、智慧城市的实现路径
建设智慧城市的路线图无论如何设计,都绕不开一个关键问题:建设智慧城市谁来主导?无可置疑的是,城市党委和政府始终摆脱不了这一角色。也就是城市党委和政府必须成为主导者。其背后的逻辑是:城市党委和政府对城市必然承担着发展与管理的双重职责。既然智慧城市已经明确无误地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智慧城市就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不二选择。城市党委和政府对未来城市的建设就必须以此作为基本指向并尽早做好规划。向城市注入“智慧”这一立足今天、面向明天的“城市灵魂”,是城市党委和政府首要而迫切的任务。就城市管理而言,我们可以借用曾任纽约市长的迈克尔·布隆伯格的一句名言:“不能量化就无法管理。”[3]确实,在不能全面量化时,对城市进行管理烦琐而困难。今天,有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网络,城市党委和政府不但可以通过数据的挖掘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缩减公共服务的成本,对城市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这种建构于数据驱动之上的管理方式,迟早必将取代城市政府的传统管理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在技术上做出的努力是建构一个“城市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对智慧城市而言,相当于存在于每台电脑中的微软系统一样,起着最基础的运行载体作用。至于应用软件,在智慧城市中无可置疑地将快速实现私人定制化。“城市操作系统”将成为建设智慧城市新的、共同的出发点。并且,它还将加速良好的理念和技术的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将会逐步形成并不断更新关于城市内部结构、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共同语言及技术标准。这就是“城市操作系统”的自动升级。未来在智慧城市中,作为“城市操作系统”的网络系统应当实现的目标是可以实时交换意见、数据和工具。有了这个“城市操作系统”,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就能够在共同参与中做出理性的优化决策,共同努力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可以确信,城市的创新发展也将在这一逻辑轨道上展开,城市的生命与活力将绽放得更加鲜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我们热爱城市,因为它承载着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让城市具有更高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个城市居民应当付出的努力。这也正是在城市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必然行动。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美]安东尼·汤森.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