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2018-10-24刘俊娴
刘俊娴
摘 要:文化自信的研究总体呈现繁荣之势,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借此,本文主要从文化自信的全面界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三个方面出发,对近五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文化自信在研究内容上要全面、在研究性质上要注重学理性、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多样性。
关键词: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021-03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能与之相比。因此,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文化自信的。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中守住阵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实现民族复兴。
一、文化自信的全面界定
对于如何全面地把握文化自信,更加深刻地了解文化自信,学者们主要从其内涵、核心和来源这三个维度出发,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从而对文化自信有了全面的界定。
1.文化自信的内涵
有学者从心理学的维度定义,“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1]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并不是文化与自信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把握文化发展历史、熟知文化基本内容、明确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做出的肯定性体认。”[2]还有学者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建立在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基础之上对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定信念与自觉实践,是民族成熟进步的标志之一。”[3]
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得出了各自的观点,也因此使得文化自信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笔者认为可从心理学的维度对文化自信的内涵进行定义。因为,文化自信是区别于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对自身文化在认知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对其价值和生命力认可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文化自信的核心
有学者从价值观的维度阐述,“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内容。因此,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2]也有学者从价值观和伦理自信的维度阐述,“文化自信归根到底在于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系统,以及看待世界与事物的独特思维方式等的自信,在于对这些中华文化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核心理念和独特的精神气度的自信。”[4]还有学者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形成的维度阐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比较优劣长短,反思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而形成的。这一文化自信实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滋养和价值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基因和灵魂的作用。”[5]
学者们关于文化自信核心的观点各有不同,使得这一核心到底是什么变得更加全面。笔者认为文化自信的核心可从价值观的维度进行阐述。因为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但其中稳定的、核心的就是价值观,所以文化自信就是价值观自信。而在今天,就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3.文化自信的来源
有学者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阐述,“历史向度: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实向度: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和当代中国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未来向度: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正确文化发展道路的体认”[6]。也有学者从中华优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维度阐述,“其一是中华民族独自形成了系统的原生文明”,“其二是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之河”,“其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的真理力量”,“其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蕴含的道义力量”,“其五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7]。还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的文化认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8]。
学者们关于文化自信来源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维度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可从历史向度、现实向度和未来向度三个维度对文化自信的来源进行论述。因为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加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关于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学者们主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进行讨论与研究。从国内来看: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国际来看:有利于应对全球化下的意识形态斗争。
1.有利于应对全球化下的意识形态斗争
有学者认为,“只有对共同的文化传承、文化价值、文化血脉、文化取向上的成熟理性的自觉,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中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抵御腐朽、有害、不良文化冲击,不断实现自身的完善、创新与发展,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9]也有学者指出,“全球开放环境中文化交流交融的频繁使得文化间的交锋更加凸显,西方发达国家乘机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实施文化和价值输出,利用文化竞争优势维护其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话语霸权,三者构成了当前提升文化自信的外部挑战。”[10]
2.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源于文化自信,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自信,才能更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厚基础在于文化的繁荣兴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11]
3.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有学者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實力,首先必须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即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推动对内具有凝聚力、规范力、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9]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和基础。践行文化自信,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从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真正以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2]
4.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学者指出,“文化自信是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中华民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孕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灵魂,赋予中华民族蓬勃的生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精心耕耘,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文化遗产的智慧推进治国理政,用昂扬的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9]也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确立了民族独立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文化创造新辉煌的精神引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当代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难题,更需要文化的支撑、精神的砥砺,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凝聚起磅礴的力量。”[13]
学者们关于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从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化自信具有时代价值,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愈加重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导致意识形态问题突出,为此,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使命。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事关文化自信的理念能否得到实践,因此这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学者们主要从历史、价值观、指导思想、中西方交流以及话语权的维度对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进行思考,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从历史的维度思考,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学者认为,“今天的文化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就没有今天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古今问题。我们要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血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厚滋养。”“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创造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其生命力”[14]。也有学者指出,“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共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和自信,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7]
2.从价值观的维度思考,要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提升要牢牢抓住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支点,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进而为坚定文化自信确立强劲的价值主轴。”[10]也有学者指出,“培育文化自信的灵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自信离开了对于思想引领的坚持就会迷失方向,更会走向迷途。因此,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无论是在制定政治政策、经济政策,还是制定社会政策的时候,都务必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更要成为每一位中国人自觉的实践”[3]。
3.从指导思想的维度思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有学者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体现和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不信仰、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会变质,根本存在不下去”,“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钥匙,才能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本铸魂”[14]。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文化自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自信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12]
4.从中西方交流的维度思考,要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有学者认为,提升文化自信“要坚持吸收外来,秉持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要坚持面向未来,以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审视世界文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10]。也有学者指出,“提升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内在实力,还要借助外在力量”,“一方面,要继续‘引进来,另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去”[2]。
5.从话语权的维度思考,要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不只表现为对内的一种文化态度,更表现在对世界文化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度。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难民危机仍在持续,以‘华盛顿共识为标识的西方新自由主义文化遭到质疑。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挑战着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要求改变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世界格局。全球企盼日益崛起的中国,能够为人类未来提供一个能够替代西方模式又具有优秀文化价值和值得称道的中国方案,但由于国际地位、话语权、规则制定的不平等,严重影响着中国声音的表达,更制约其向世界的传播。习近平在8·19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的同时,能够创造出既彰显中国特色又凝聚世界共识的话语表达。”[10]
学者们对于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从多维度进行讨论与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生命力所在;另一方面要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的成分。
四、总结
笔者认为,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对文化自信进行了立体化的阐释,为我们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文化自信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首先,关于什么是文化自信,学者们主要是从内涵、核心和来源三个方面讨论与研究,这也丰富和充实了文化自信,为我们理解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其次,关于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学者们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研究,得出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主要是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应对全球化下的意识形态斗争。这也让我们明白了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最后,关于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学者们从历史、价值观、指导思想、中西方交流、话语权的维度进行研究,得出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这也充分说明学者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虽然,近五年来学术界在文化自信研究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在研究内容上不全面。学者们大都是从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三个方面来研究文化自信,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研究。这也就造成了研究内容不全面,较难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文化自信理论。例如,文化自信与人的关系、文化自信研究的背景、文化自信的影响方式、文化自信的影响深度、文化自信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等这些领域,学者们都较少涉及。其次,在研究性质上不够学理性。学者们更多是重视政治的宣传,而忽视学理性的分析。从许多关于文化自信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其内容更多的是对中央精神的解读,很少进行系统性的、学理性的分析。这也就可以看出学者们较少对文化自信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进行研究,因此较难将文化自信理论化。最后,在研究方法上过于单一。学者们更多的是用文献研究法,而且大多是运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这也使得在研究成果上,相似的较多,创新的较少。许多关于文化自信的文章虽然题目不同,但其观点具有相似性,可谓是换汤不换药。
针对学术界近五年来对文化自信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首先,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全面性。要跳出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领域,更多地关注文化自信的其他未研究领域,注重创新,形成对文化自信系统而完整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性质上要注重学理性。文化自信的研究是一种学术性的研究,因而不能停留在政治宣传层面,而是要对文化自信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要上升到学术层面,以将其理论化。最后,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多样性。仅采取文献研究法研究文化自信,过于单一,也会造成研究成果的相似。因而,可以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例如,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文化自信、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的文化自信等,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文化自信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林涛.文化自信概念、本质特征及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
[2]石文卓.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5).
[3]陆卫明,孙泽海.论习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4]肖群忠,杨建强.价值观与伦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1).
[5]董朝霞.文化自信的根本在于核心价值观自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6]秦志龙,王岩.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7(1).
[7]汤恒.文化自信的来源及价值[J].红旗文稿,2017(18).
[8]李月明.文化自信的意义、来源及表征[J].实事求是,2015(5).
[9]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6(9).
[10]刘旺旺.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的意蕴、挑战及对策——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8(1).
[11]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
[12]龚亮.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6(11).
[13]肖贵清,张安.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
[14]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