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技术思想初探

2018-10-24刘亦函

学理论·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技术

刘亦函

摘 要: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以内在尺度作为自身活动的标准,即进行目的性活动,而在广义技术的视域下,人的目的性活动的实现方式就是技术。根据人类目的性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对客观世界的哲学划分,可以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分为自然技术思想、社会技术思想和思维技术思想三方面进行探讨。在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视域下,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三者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马克思;技术;技术思想;广义技术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044-03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现实的人的解放这一目标的追求,他在研究资本以及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命运等问题时,对技术相关的问题也做了深刻反思,其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思想。马克思说:“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1]410“工艺学”就是马克思著作中技术的叙事方式之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伴随着对工艺学的运用,工艺学渗透在直接生产过程当中,为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人在实践过程中改造自然,形成社会关系,并生成自身的精神观念。“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2]383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以内在尺度作为自身活动的标准,即进行目的性活动。因此,本文认为,在广义技术的视域下,技术是人的目的性活动的实现方式,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根据人类目的性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对客观世界的哲学划分,可以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分为自然技术思想、社会技术思想和思维技术思想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技术思想

马克思在阐述唯物史观的时候提到,“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79在这里,“生产物质生活”即劳动,它是人类进行所有历史活动的第一步;同样的,在考察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时,也应当从“劳动”这一首要历史活动展开。“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條件。”[4]181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为了生存而占有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所进行的目的性活动,是一个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自然领域的目的性活动——依靠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的物质能量等,而这一目的性活动的实现方式即为自然技术。

从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来看,人类的诞生伴随着原始自然技术的产生。原始智人在获取生活资料时,如采集植物果实,使用的是自身的器官即双手。但是由于物种特点的制约,他们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食物,必须弥补自身器官在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生理阈值;而使用和制造简单工具就是实现突破的第一步。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就是为了实现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这一目的的重要方式,即自然技术。马克思认为原始智人在通过使用简单工具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中,劳动资料与原始智人肢体器官的地位和功能类似,因而提出了人类器官延长说。“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1]204人类器官延长说是马克思技术思想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它形象地展现了人类诞生和技术起源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必然包含着技术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同时也伴随着对技术的思考而展开。

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正是人类广泛使用机器进行大工业生产,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出巨大生产力的时期。他注意到复杂机器代替简单工具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认为之所以机器的使用能够使得生产效率倍增,是因为它突破了劳动者的肢体和器官的天然限制。“人能够同时使用的工具的数量,受到人天生的生产工具的数量,即他自己身体的器官数量的限制……同一工作机同时使用的工具的数量,一开始就摆脱了工人的手工工具所受的器官的限制。”[1]411马克思还明确指出,“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4]178;“机器是劳动工具的集合,但绝不是工人本身的各种劳动的组合。”[3]165这就把工具、机器等劳动资料与制造和使用这些劳动资料——实现物质生产这一目的性活动的方式——自然技术区别开来。“利用机器的方式和机器本身完全是两回事。”[2]535

“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不过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没有过去的、积累的劳动,哪怕这种劳动不过是由于反复操作而积聚在野蛮人手上的技巧,任何生产都不可能。”[3]3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自然技术思想是在研究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时形成的,他发现并强调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资料的必要性——自然技术的必要性。

二、社会技术思想

马克思指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3]344故自然技术的实现也需要在社会联系中进行,即自然领域的目的性活动的实现方式的成功达成必须处于社会环境之中,由此产生的这种自然技术的实现方式可定义为社会技术。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6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目的性活动最重要的领域就是社会领域,因此,社会领域的目的性活动实现方式必然存在,即社会技术是社会的人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中,社会技术体现为围绕社会领域的目的性活动目标的实现而生成的社会组织机构运行的机制规则,其功能是协调生产分工、社会运行管理等上层建筑的构建,进而确保生产更有效率地开展、社会稳定地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等。他认为,正是社会技术的运用使得生产劳动事半功倍:“正是劳动本身的这种社会形式才把上述这些外部条件从单个工人的分散条件变为社会的、集中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由于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以及由于它们被协作工人共同使用,而更能经济地利用。正是由于这一点,它们才能够在劳动过程中既有较高的效能,又能耗费较少的费用,即消耗较少的价值,较少地进入价值形成过程。”[5]514他还认为,上层建筑的构建也离不开社会技术的指导,而相应机构的发展是对社会技术的更新,并构建出法律、制度等新的社会技术形态:“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人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4]538

这样看来,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是在研究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构建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实的人的社会性本质,是相对独立的自然技术融入社会生产、社会关系之中形成社会技术的前提。

三、思维技术思想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部分地又可以和精神生产领域内的进步,特别是和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进步联系在一起。”[4]410人类在实践活动同物质对象发生的相互作用,既将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因而思维活动始终伴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并随着物质领域的活动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这种思维活动主要是指理性思维活动,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而使这种活动得以实现的方式就是思维技术。

思维技术是人特有的能力,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必然地伴随着思维技术,实践活动能力的进步历程中也贯穿于思维技术的进步。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以及芝诺的辩证法都是思维技术,体现出许多技术特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一种思维技术,它的产生也可以追溯到从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思想,到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最后在马克思这里进一步发展形成。而随着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辩证法相关的思维技术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创立使人类思维技术更加丰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在思维领域產生了巨大影响,大数据思维技术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辩证思维方式等。

思维技术的功能是解决思维活动如何开展、脑力劳动如何进行等问题。正如马克思所创立的思维技术即唯物辩证法就是这样,它确保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成果,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管理协调等实践活动中提供指导,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恩格斯就指出:“然而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了模式,从而提供了说明方法。”[2]284

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思维技术是伴随着物质领域的技术一同产生和发展的,并且对实践活动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的关系

首先,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技术是人类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并构建出社会技术;而社会领域和社会关系、体制、机制等社会技术保证自然技术的有效运行。同时,自然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技术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影响社会技术的发展方向;社会技术的创建和运行对自然技术运行和开发也会起到规范和导引作用。两者的辩证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6]301

其次,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共同构成人类物质活动领域的技术,与思维活动领域的技术互为前提。人类历史的起点是生产劳动,在这种物质性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理性认识。因而确保物质性活动实现的技术必然生成相应的确保理性认识实现的思维技术,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大数据思维的产生。同时,思维技术是物质领域技术的重要保障,它是人类所特有种群禀赋,渗透人类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确保实践活动更有效进行,例如指导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方法流程创造。

再次,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构成了一个技术系统。其中,自然技术是基础,确立了这套技术系统的功能,即实现何种目的性活动;社会技术是纽带,将系统中各个自然技术的基本元件连接起来,以保证系统的运行;思维技术起到调制作用,生成系统特有的评价机制,分析系统运行的效果是否达到,改进运行的方式。例如,一个建设项目的完成构成了一个技术系统,如图一所示。编号表示此流程采用了自然技术,即建设单位统筹项目、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等;编号表示此流程采用了社会技术,即项目竞标、指导施工、审批验收等;编号表示此流程采用了思维技术,即总结了众多项目建成后的反馈并进行评价,确定了行业规范的更新,进而用新规范改进流程。

总而言之,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涵盖了人类目的性活动的各个领域,从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过程到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以及由此生成的思维领域的活动方式,人的这些实践活动中无一不存在着技术。在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视域下,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三者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马克思技术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