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2018-10-24王芳红

学理论·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创新

王芳红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发自内心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精神命脉,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它不仅对中华民族,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扬弃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命脉;创新;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014-03

文化自信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发自内心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这一转变和新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高度。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生存智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活力源泉。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独特标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指出,要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特别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要鉴别性地传承和创新性地发展传统文化。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地转化发展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留住中华民族的“根”,保住中华民族的“魂”,积极地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观推向世界,让世界感知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精神命脉和源泉

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特征,民族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宿命,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都必须在继承过去已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发扬和创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不是某一个阶级的文明创造成果,而是中华全民族的创造成果,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的劳动群众,都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因此,那种以偏概全,把传统文化仅仅定义为过时的、束缚人的和腐朽的思想观点是错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孕育出来的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扬弃和沉淀,逐渐形成的关于生存哲学智慧、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各种民俗文化等的文化总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汤因比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化形态,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很多文化形态要么衰落消亡,要么被其他文化征服了,现在只存在七八个文化形态,而其中唯有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挫折,但始终绵延不绝,不曾中断过,这足以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多么强劲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上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将传统文化的积极基因植入到提升文化自信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201当前我国倡导的很多文化价值观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结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性发展,比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气质和传统习惯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无法抹去的文化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像滔滔黄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如果我们抛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就等于割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丢掉了“根”和“魂”。所以,要培育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立足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不是不加判断地将所有传统文化都继承过来,而是要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封建旧时代的产物,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摒弃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民贵君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以及“和而不同”等思想,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与当代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高度契合,对激励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封建等级制度下,传统文化历来提倡“忠”“孝”文化,但当今时代下,我们要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吸取传统“忠”和“孝”文化的合理内核,积极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和尊敬、孝顺老人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摒弃其中不合理的成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国人认识到自身的技术不如人到制度不如人,再到思想文化不如人,文化自卑心理在国人心中不断蔓延和加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国情形成了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种文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越来越自信的表现。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因素。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都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过程中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革命时代特征的宝贵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文化精神,这些文化都代表着革命时期中华民族深远的精神追求,培育了群众参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政治热情和革命牺牲精神。另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群众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出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特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只有扬弃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在多种外来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冲击下,凝聚全民族的创新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创新性地转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正处于发展改革的攻坚期,面对传统文化,不应只是简单地拿来,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创新性地转化发展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创新性地转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国人就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广大中国民众的认同,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入,重塑了中华文化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向,早已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加以创新、提升,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绝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我们要不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创新性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不断学习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坚持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凝练和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并对这六个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一,现代的人人平等和互敬互爱观念就是对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及墨家的兼爱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赋予“仁爱”以新的时代意义,体现出更强的责任感和道德约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宝贵品质。其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创新性继承和升华,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其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讲究“诚信”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信者,人之道也”。当今时代下我们发展和创新了诚信的内涵:不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求诚信原则,企业的发展也要讲究诚信和互惠合作,整个社会也要讲求诚信,如果没有诚信,那么社会就会世风日下,人人自危。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诚信列入了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品德,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从而引导人民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最好的例证。习近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不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坚持平等相待和实现双赢的目标,而且国家与国家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坚持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互惠双赢目标。其五,“尚和合”、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习近平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很多重要的外交场合宣布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将永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其六,“大同思想”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社会生活的世代憧憬和愿望。习近平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肯定中华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社会理想,并提出了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这些思想都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因此,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实现时代价值的创新,面向中国现实问题,解决中国现实困境,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

四、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它曾长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曾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后来由于中国长期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并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共产党将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战略地位,强调对文化的自信不仅仅体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更重要的是要加快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地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观推向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说汉语、佩戴中国饰品为时尚,以学习和了解中国武术、诗词、书法绘画等为荣。对此,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日渐恐慌,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提升文化自信是为了冲击西方价值观和话语权。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不怀好意的各种威胁和恐吓,我们不能因此而惧怕和后退,相反,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客观认识本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最终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敬。另外,在面对国际社会上出现的重大国际热点、敏感问题、全人类命运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时,中国要勇敢地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思想”,让世界了解中国,争夺话语权、主动权,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的东方文明大国形象,从而使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五、结论

总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它不仅对中华民族,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扬弃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我们的文化才能越来越自信。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战略中的巨大作用,首先,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精神命脉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我们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丢掉了“魂”,要做到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不忘根本,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其次,扬弃地承继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要理性地判别一些传统文化是否有时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文化自信。其三,面对传统文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创新性地转化发展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和内涵,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其四,积极地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观推向世界,让世界感知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一贯具有博采众长和兼收并蓄他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有效地推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果传播出去,坚定地走中国自己的路,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下凸显中国文化的实力与魅力,争夺国际话语权,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创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