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尔维格之歌》曲式分析研究

2018-10-24

传媒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索尔维主音和弦

(乐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里有独特的海岸线风景。格里格出生于挪威的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家庭生活状况良好,父母皆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背景。由于有独特的海岸地形,这里就有不少以打鱼为生和在森林中伐木为生的人。格里格为了创作获得灵感经常去帮助这些人工作。而挪威在1905年以前并未完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独立出来,而格里格在1894年接受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邀请为其话剧《培尔·金特》配乐。他需要发扬独特的挪威民族主义精神,于是他选择了这个根据挪威地形特点所表现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音乐。《索尔维格之歌》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一剧配乐的《培尔·金特》的第二组曲的第四乐章。是一首柔美的抒情乐章。配乐为主人公索尔维格设置了一个善良纯情的音乐人物形象,《培尔·金特》共两个组曲,即《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第一组曲中四个乐章:《朝景》 《奥塞之死》 《阿尼特拉舞曲》和《在山魔的宫中》;第二组曲中四个乐章:《诱拐新娘》 《阿拉伯舞曲》 《培尔·金特的归来》和《索尔维格之歌》。《培尔·金特》剧情跌宕起伏,主要讲述了放浪不羁的主人公培尔·金特与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主人公索尔维格之间的故事。主人公抢走了朋友的新娘却狠心的多次抛弃了他的未婚妻。但女主人公索尔维格对他的爱情一直忠贞形成了矛盾冲突,达到戏剧高潮。最后,浪子回头,女主人公索尔维格白发苍苍却依旧对他死心塌地,培尔·金特的一生也在此画上句点。然而,这样的剧情却久久令人感慨,为这样一位无私为爱奉献一生的姑娘可敬可叹。而格里格为这样的一部作品所配的音乐也是十分的应景。《索尔维格之歌》在整个剧中出现在第四幕第十场,也是全剧最打动人心的一幕。这首作品在歌词及情绪变动上表现了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年复一年的期盼着主人公能回来与自己相守。在这个作品中,格里格用简单的歌词及简单的调性塑造了一个纯洁、温柔的形象,也是音乐的中心形象。

一、作品音乐分析

(一)曲式分析图示

(二)作品音乐语言分析

从曲式结构来看,这是一部无再现的并置型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两个部分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关系。几乎包括了所有音乐语言结构要素的方面的对比。两个部分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前者表现索尔维格一年四季中不断地等待及愿意持续地相信这种等待会有美好的结果;后者则是一段偏器乐化的特点的纯人声哼唱。两段在调性上则是选择了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在节奏及节拍,速度、节奏、织体等音乐语言的使用上都不相同。但是具有前奏和尾声,首尾呼应,加强了乐曲的统一性。因此,这个作品是具有戏剧性的作品,体现了戏剧的矛盾与统一的思维,正好与配剧内容相呼应。

(图一)

前奏(1~9小节)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前奏。前4个小节是描绘型的前奏,后5个小节是节奏型的前奏。前四小节是由两个动机构成的。其中3~4小节是对1-2小节的上三度模进变化而来的。在力度上进行强弱对比,一开始的带有部分伤感、失落弱起与第二个模进部分上行旋律的渐强形成情绪上的对比。在第二个动机上使用了大跳的上四度回到主音上有属到主的解决带给人似乎又充满希望的感觉。之后的5~7小节则是包含了主题动机的影子在其中,先是属音到主音的单音,之后是加入八度和音,在之后是Ⅴ级和弦。这一部分整体在力度上都较弱。在情绪上这部分有渐渐进入主题的感觉。在8~9小节则是以柱式的和声作为伴奏形式,使用了a小调的主和弦,左右手在节奏时值上错开,预示了主题的进入。同时,在第一主题中也大都使用这种形式的伴奏。在第9小节最后一拍中进入歌词,是一种弱起的风格。作者借此在表达忧伤暗淡的心情的出现。

整个前奏部分调性为a和声小调,有一定主题的影子在里面。强弱对比明显。和声使用简单,主要由主和弦和属和弦构成。旋律主要围绕主和弦运动。节奏舒缓,伴奏织体主要以柱式和弦为主。前奏短小而安静,情绪与尾声相应都是有淡淡的忧郁及部分充满期望的心情,预示着主人公两种情绪不停交织并矛盾的相互出现。这与主题部分也是相符合的。

(图二)

主题一(9~25)这是一个由4句按前两句平行并与后两句对比的关系构成的方整性、稳定性结构的乐段。主题出现于前奏最后一拍,属于弱起小节,主题旋律也就是声乐部分伴随着柱式和弦出现。

第一句(9~13)调性在a小调上,开始的部分运用了前奏部分的上四度进行,旋律流畅,音区超过一个八度,起伏较大。节奏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错进行为主,并使用前十六后附点节奏,这可能与唱词的发音有关,由于是挪威语演唱,有弹舌音需要快速地发音,部分单词的发音长短不一;又似乎是女主人公自言自语的一段诉说,有些泣不成声的断续。旋律为向上级进的音阶式上行及向下的三度小跳流畅雅丽,像在讲述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故事一般。选择在旋律上行最高音小字二组的e-f处渐强,并在下行旋律时渐弱。起到强调此时女主人索尔维格情绪由高涨到失落的状态。伴奏织体采用了第8~9小节的伴奏形式依旧是左右手节奏错开的形式,低声部主音a持续,运用了主和弦及属和弦,最后结束在主和弦。是一个稳定收拢的结构。

第二句(13~17)是由第一句模仿而来。在力度及节奏型和旋律轮廓上都大体一致,但在最后调性通过小主和弦转入a小调的平行关系大调C大调上。且以C主和弦结束。想要表明接下来女主人公索尔维格即将进入另一种情绪了,这体现了和声色彩的大小调交替。伴奏织体在这时变得稍单薄一些,减少了一些五度主持续音,使此时伴奏效果弱化,以达到强调主旋律唱词的目的。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索尔维格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一直等待却始终没有盼来自己等待的人。以至于她在这种等待中产生了些许无可奈何的心情。而这句与第一句情绪相比,有些许急迫焦躁甚至是度日如年的心情。

第三句(17~20)调性在此句回到主调a和声小调上。结束于a和声小调的属和弦上。旋律在此句中围绕主音a和属音e展开,并加入升d和升c的跳进的辅助音,整个旋律更具色彩。在力度上一开始渐强,后渐弱。通过歌词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索尔维格在深信培尔·金特用“一定”一种很坚信的语调,这里使用渐强来表现,而说到对于培尔·金特是否真的会回来时,女主人公索尔维格却是没有底气的了,用渐弱来表现她又突然暗淡下去的心情,之后又重复一遍“你一定能回来”这句话,又在力度上用到这种处理方式。在低声部运用对位的方式使低声部旋律化与主旋律相对。这句在第一主题中,女主人公情绪发生改变,变得充满希望。与一二句的乐思形成一个矛盾冲突的小对比,却又是建立在之前的立场上构成的。由于加入了辅助音,使得这句颇具特殊的挪威民族风情。

第四句(20~24)这句是由第三句模仿而来的。在力度和旋律轮廓上大体一致。高声部在音区的选择上也大体一致。但在伴奏声部加入了大字组甚至大字一组的音,这原是加入了低声部的八度和音,却方便了后来格里格改变成管弦乐作品中低音乐器的加入,使其具有管弦乐色彩。在节奏上,比第三句使用前附点节奏使这句情绪更加强烈,及加入前倚音方便演唱。收拢结束于a小调主和弦上。最后这句女主人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作者虽然在这里使用了收拢性结构,却巧妙地使得听众跟随女主人公进入无比漫长的等待之中。也是为第二主题的开始做了一层铺垫。

整个主题一句式以(aa’bb’)前两句和后两句按平行关系构成,这两者之间按对比关系构成。调性简单,使用交替大小调的方式使和声更具色彩。整个前奏及主题一都使用四四拍,速度为庄严的行板。节奏较密集,使音乐具有叙述紧张感。用小调使音乐抒情而凄美。旋律音区跨度不大。两句间在力度使用上一致。旋律由女高音演唱。伴奏织体简单。

(图三)

主题二(21~35)这一主题明显与主题一形成对比。是一段器乐化的旋律。在人声部分主要由“啊”字代替。由花腔女高音演唱。虽然看起来像是一气呵成的一段,但是我认为还是可以具体地拆分成三个小乐句。这部分旋律性很强,调性发生了改变,转为主题一同主音大调A大调,拍子变为有舞曲风格的四三拍。伴奏织体则以柱式和弦主和弦与属七和弦为主。

小乐句一(21~25)这一句速度变为流畅的行板,旋律流畅优雅。节拍变为四三拍,旋律声部节奏使用小前附点节奏,而伴奏声部则使用大切分节奏,使其强调重音不同,有错开感。这一句主要突出器乐化的旋律声部,所以伴奏声部在力度上用pp。在属七和弦上稍作休息,但主音一直在这部分持续。

小乐句二(26~33)这句主要是在节奏上变化,大部分使用规整的八分音符前进,最后打破常规用一个三连音连接第三个小乐句,这里还是以属和弦收束,却在旋律上未做停顿处理。这句中每个“啊”字都做了强音处理,像是女主人公声声无奈的叹息一般。

小乐句三(34~35)这像是一个扩充的小乐句。之前既有主音在,却又是属和弦,旋律却是连接在一起的。但这句是速度回原速,节拍回到主题一的四四拍。调性是A大调,并在A大调主和弦上结束。旋律声部只有一个八度的主音,伴奏织体有一个六度的对位声部,以增强旋律感。以渐弱收束并自由延长,用以预示这个部分的结束。

主题二在音乐语言上的使用上与主题一大不相同。两个主题之间形成对比。主题二乐句比主题一少,节拍、节奏、伴奏织体都与主题一有区别。主题一以女主人公的述说的形式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情绪,使我们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她的心情,她那样年复一年地等待自己深爱的人虽然很无奈,却从未放弃希望的两种心情。而第二主题但却没有歌词,带有舞曲风格的这一段似乎是女主人公突然变得开朗起来,所以选择了主题一a小调的关系大调。从歌曲情绪上说,这倒更像是女主人公对于等待爱人情绪的延续,一种延绵无尽的感觉。

主题二之后是整个单二部曲式反复一遍。在音乐语言的使用上和第一遍完全一样,只在歌词上发生了改变。这在声乐作品中很常见,体现了歌曲的统一性。

(图四)

尾声(68~74)调性回到a小调,旋律变化和前奏比起来是围绕主音运动。最后收拢于主和弦。前四小节是由两个动机构成的。其中70~71小节是对68~68小节的下三度模进变化而来的。在力度上渐强和渐弱形成强弱对比,一开始的带有部分伤感、失落弱起与第二个模进部分上行旋律的渐强形成情绪上的对比。在第二个动机上使用了大跳的上四度回到主音上有属到主的解决带给人似乎又充满希望的感觉。之后的72~74小节则是包含了主题动机的影子在其中,由属到主的倾向解决。

尾声部分与前奏部分属主关系形成呼应关系,使作品具有统一性。由于主题一与主题二在音乐语言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这种统一使得其无须再现也能保持其完整性。这既是一部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也是起源于领唱加副歌的分节歌。

二、简单的歌词分析

由于笔者对于挪威语不了解,此处歌词分析只能参考钱仁康老先生所翻译的歌词。

根据曲式结构来看,《索尔维格之歌》是一个单二部曲式结构,但是整个单二部有反复一遍。歌词在其中起到统一的作用。由于音乐本身是具有抽象性的、不确定的,歌词的出现可以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对歌词的解读能更清楚明了作品真正的思想。

这个作品的歌词十分简单,主要是为了表现女主人公索尔维格对待爱情的坚贞。于作品的第一段呈示:冬天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会消逝。词意明确,想要表现索尔维格在一年四季的等待叹息中度过,既无奈又心酸。配合歌曲使用忧伤的和声小调及断续的节奏像是在述说女主人公的少许焦急和不满。接着歌词发生转变:我深信你会回来,我愿忠诚的等待你归来。这句表明女主人公即使在这种难耐的等待中也不曾放弃,反而充满希望地继续等待。符合作品为女主人公设计的纯洁且温柔的中心形象。第二段则无歌词,却使用音乐语言转变成一种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情绪,让人觉得这是女主人公在这时好像是陷入了甜蜜的回忆中。反复一遍歌词的变化不大,这次是说男主人公无论生死,她都愿意等待。主要情绪与第一遍一样。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格里格创作《索尔维格之歌》的历史背景及构成整个作品的音乐语言和简单的歌词大意分析,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解读格里格为易卜生的戏剧所塑造的一位善良、钟情的美好姑娘的艺术形象。

猜你喜欢

索尔维主音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和声小调音阶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索尔维推出可持续防腐蚀Halar ECTFE水性涂料
索尔维成为Stratasys公司增材制造(AM)材料的战略伙伴
索尔维推出创新解决方案
索尔维常熟PVDF工厂正式投产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