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生物化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2018-10-24骆卢佳曹巧巧
陈 凌,骆卢佳,曹巧巧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环境分院,浙江嘉兴 314036)
“食品生物化学”是高职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受其交叉学科知识点繁多、逻辑联系差、理论和实践操作脱节等学科特点所影响,学生普遍感到“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诸多课程中最难学的课程之一,想要把“食品生物化学”知识传递给学生绝非易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微课作为一种新式的教育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提炼某个知识点和主要概念,运用在线学习或移动平台学习,为学生随时随地提供简短课程[1-2]。微课时间短、内容少,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项技能等[3];微课的视频化,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高效地进行知识建构;微课的主题更加突出,直接聚焦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微课的碎片化、移动化的特性,打破了时空限制,有利于开放性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可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有利于因材施教[4]。
1 课程分析
“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结构、性质与功能;与食品成分相关的物质在其加工、贮存等状态下的变化;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加工过程对食品的影响等[5]。“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学生仅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课程,对物质的分子式、反应式等基本内容仅有初步的了解。由于生物体内的所有反应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单凭课堂上教师的讲授、PPT的讲解,学生仍然难懂,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通过微课动画模拟这些复杂反应过程,直观清晰地呈现,促进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的理解。而受课程学时数和学习进度的限制,高职学生仅在课堂学习时观看一次视频,学习效果类似于走马观花,容易过目即忘。在课堂上多次播放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做法也不现实。
实验教学是食品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传统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受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仪器设备操作的关键点没有引起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图谱分析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对实验结果也缺乏主动思考。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演示就十分重要,即使特别强调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行特别提醒。但由于1名教师示范,30多名学生在旁观摩,受视线和视野遮挡的影响,学生容易遗漏或忽视一些操作细节。实验教学首先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结果准确和可信的重要保证。仪器操作不当不但有可能损坏仪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果教师将这些仪器操作制作成微课,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再次观看,及时纠错,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2 微课设计与实现
微课程的每个知识点是通过一个一个微课连接起来,每个微课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选择的知识点要相对独立、典型。微课程设计要遵循首要教学原理,即“一中心四阶段”: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融会贯通4个教学阶段[6]。微课设计的核心内容还是教学设计,微课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含教学导入、问题提出、重难点讲解、练习巩固、教学评价几个部分。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部分学生缺乏中学阶段化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奠定,需要探索以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主的微课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出系列微课、微测试、微素材、微拓展等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食品生物化学”微课程开发设计流程见图1。
图1 “食品生物化学”微课程开发设计流程
目前,很多微课也和传统课堂一样采用PPT 形式授课,但要与传统课堂上以教师教学的角度设计PPT 不同,微课所用PPT 应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仅关注教学过程,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每个微课要有测试题目,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的要求。
微课程的碎片化知识有消解知识的体系化和结构化,微视频在较短时间内所提炼出的核心知识点要求学习者打破框架性学习思维定势,要求对知识进行重新拼装、对接和创新。微课程资源既分散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有利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可穿插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课前嵌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而且还可以带着疑问进入课内学习。高职学生化学基础差,课前学习可弥补相应知识的短缺;课内嵌入,有助于学生攻克难点、达到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如水分活度教学中插入“水分活度的测定”实验微课,完美地展示了“康威氏扩散皿中试样填装的操作”和实验数据图解处理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一对多”的教学弊端;课后嵌入,让学生及时交流,分享信息,真正将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有问题时可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鉴于此,微课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可消弭缺陷,相映增辉。
教学方式方法对应见图2。
图2 教学方式方法对应
3 微课应用效果
高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微课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将知识点变成可视化的视频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以带着疑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微课的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情景化的特点,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种情景化学习环境中更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迁移和提升。微课容量较小,可流畅地在线观摩,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满足不同进度学生的需求,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食品生物化学”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再加上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讲解比较费力、教学效果一般的情况。例如,酶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温度、pH值对酶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剂对酶动力学影响。酶的诱导契合理论、酶的活性中心理论、酶促褐变、非酶褐变、DNA碱基配对、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等生化课程的重点理论知识采用动画和视频的模式进行展现,内容清晰简明,将抽象问题简单化。将微课上传至移动终端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反复观看、揣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实验教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预习的效果决定着整个实验的成败。微课辅助“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在预习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将一些操作环节按严格的操作规范用微课示范给学生,避免学生在实验中手忙脚乱,而使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教师也要较多的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减少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失误,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淀粉的提取和性质实验、酶促褐变、VC的性质实验、核酸的分离和鉴定等。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教师扮演了“解惑”的角色,教师从知识的讲授中解放出来,为师生交互留出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同学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4 结语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推进微课教学,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入手,优化教学的实施方案。微课作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