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8-10-24阮早晨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0期
关键词:南北极内能磁极

■阮早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追”在思维的过程中,“问”在问题的关键处,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能使波澜不惊的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下面就本人在课堂观察中所收获的追问时机的课例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

一、追“思维过程”,问出“真知”

教学片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教研活动示范课)。

师:刚煮熟的鸡蛋很烫,为了让它很快冷却,可以将它放入冷水之中。那么问题来了:

①热鸡蛋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②冷水的内能又是如何变化的?

③内能在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追问和图例把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师生总结出了热传递的概念。)

师: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①发生热传递需要什么条件?

②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③热传递到什么时候结束?

④热传递传递的是什么?

生:①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③终止标志——温度相同。

④实质——内能转移(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降低问题难度,将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的层层追问,学生的层层思索,将热传递的概念、实质、条件等知识点抽丝剥茧,对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化解知识难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师: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了多少,如何来衡量呢?(让学生意识到热量是用来衡量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多少的物理量。)

师: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在热量的定义产生之后,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

师:1kg0℃的水和1kg0℃的冰,哪个内能大?

(5分钟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集全班学生智慧解答问题。)

生:根据熔化的条件,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所以1kg0℃的水比1kg0℃冰的内能要大。

师:1kg0℃的水和1kg0℃冰,质量、温度相同,内能不同,说明内能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层层追问,启迪学生思维。学生讨论热烈,运用初二晶体熔化的条件、特点等知识,顺利地将内能的又一影响因素——分子势能这一知识加以完善和拓展,将本课的知识难点水到渠成地解决好,也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课堂小结不是知识点的梳理和重现,而是通过问题的追问将知识升华。)

师:投向空中的篮球,具有机械能和内能,它们是同一种形式的能吗?如果不同,你能找出它们哪些方面的不同点?

生:……

本课例中教师通过追问,活跃了学生思维,其思维过程中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书本上的知识,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因此而生机勃勃,绽放异彩。

二、追“节外之枝”,问出“精彩”

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节外生枝”,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抓住有意义的细节,追问下去,巧妙引导,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面对学生的“意外”应耐心聆听,睿智追问,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精彩。

《磁铁》教学片段:

师:磁铁有几个磁极?

生:有南北两个磁极。

师:磁极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谁能帮助老师判断一根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的磁极?

(小李同学自告奋勇地冲上讲台去拿磁铁,但没拿住,意外发生了,磁铁掉在地上,断了,且刚好从红蓝中间断开。)

生:老师,你的磁铁南北极分家了,一块只有南极,一块只有北极。

(学生们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谈论,教师没有责怪小李,急中生智,赶紧追问。)

师:它们真的是南北分家吗?还请小李同学用刚才的规律来辨别断磁铁的南北极!

(小李把断磁铁的红色一端与标明了磁极的完好的磁铁的南极接近,吸在一起,又与北极接近却不能相吸。)

生:这块红磁铁断的那端变成了南极。

师:你再用蓝磁铁(学生认为只有南极)试一试。

(小李继续实验,发现蓝磁铁断的一端是北极。学生议论纷纷,不相信磁铁摔断后居然能长出南北极。)

生:我们再用别的方法试试!

师:给你们一根细线,能不能再做实验试试?

(小李用线系在断磁铁的中间,等它静止后,果然又指南北了。学生们兴奋不已,真的呀,有点像蚯蚓,断了头能长头,断了尾能长尾!此时教师不急于讲授,又继续追问。)

师:如果把磁铁再连接在一起,南极会变吗?

(小李又兴奋地为大家实验,他小心地将断开处接近。学生们尖叫:它们又吸在一起了。)

生:哈哈,断磁铁合在一起,南北极不变。

追问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体现。本课例是典型的课堂意外,教师急中生智,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有效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亮点并及时追问,让学生思索于追问,实验于追问,升华于追问,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南北极内能磁极
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结构
勇敢与小心
细辨温度、热量和内能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做功还是热传递
地球磁极“翻跟头”
地球的旋转
热和能易错点辨析
用矿泉水瓶改进内能实验
出行南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