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跨文化理解的初中英语诗歌教学实践探究

2018-10-24谢建民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0期
关键词:韵律意境诗歌

■谢建民

一、引言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诗歌是英语文化的重要组成方式,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随着英语教材的改革和优化,包括诗歌素材在内的富有文化内涵的英语原版素材逐渐增加,运用诗歌欣赏作为阅读能力考查方式的比例也在加大。例如2017年无锡市中考,即以欣赏Robert Frost的英语诗歌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畔小驻)来考查学生对英语诗歌的赏析能力。目前,初中英语诗歌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对英语诗歌文化内涵未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英语诗歌的文化内涵在促进跨文化理解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大多数教师即便开展了诗歌教学,也只是单纯地把英语诗歌教学当成一般的阅读课来上,局限于知识和语言,却忽视了文化内涵、情感和思维。有些教师只在意与应试的关联度,弱化甚至忽略了诗歌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审美能力等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优化教学设计,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曹澎,2017)

2.测试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近几年的中考题逐渐涉及英语诗歌考查,但题目设计更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教材中的诗歌分布相对零散,系统性较差,导致英语诗歌教学也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些都对英语诗歌文化教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3.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英语诗歌教学不仅需要简单的翻译、欣赏和讲解、演练等,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音乐素养。不少教师在教到某一首诗歌或者歌曲时往往会选择一笔带过;本来具备韵律美、情感美的英语诗歌被教师一翻译反而显得枯燥,让学生无法感受诗歌美,自然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江苏牛津译林版英语初中教材的阅读材料收录了多个英语经典原著节选,本文以8A Unit 7 Seasons(A poems about the seasons)为例,从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三方面开展促进跨文化理解的初中英语诗歌教学实践探究。

二、初中英语诗歌教学实践探究

1.注重朗读,感受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美。

Lown&Steinbergh(1996)指出:英语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精华,是语言的音乐。音乐性是英语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英语诗歌通过音节押韵,使诗歌读上去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诗歌韵律追求的是语音的回环节奏美,重音则是诗歌节奏得以展现的核心要素,也就是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交替出现,以此来实现诗歌的回环节奏美。英语课标对英语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感知歌谣中的韵律;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在英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诗歌最基础的韵律,让学生进行有节奏的朗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韵律美。

笔者在教授诗歌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英语的韵律。播放英语诗歌的flash视频,让学生模仿跟唱,在韵律中不知不觉进入课堂氛围,逐步了解英语诗歌的韵律。接着借助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文版和英文版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感受中英文诗歌的异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英语诗歌的兴趣。英语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学生通过主动认知、合作探究去发现英语诗歌韵律的规律(两个单词最后一个音节发音相同),并找出押韵的单词及发音,如“lying”rhymes with“crying”,“showers”rhymes with“flowers”等,同时找出中英文诗歌韵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学生基本感知英语诗歌韵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上诗歌的韵律节奏特点进行分析,领悟重读、停顿、语音、语调、语速等要领。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和仿读,组织小组朗读竞赛来感受英语诗歌的韵律美。学生六人一组竞赛,每组成员大声并清晰地朗读英语诗歌,看看哪一组朗读得最优美,最具节奏感。每组成员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边读边拍手或用手轻拍课桌打节奏。这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韵律节奏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初步掌握英语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单词韵律匹配和诗歌韵律匹配的形式来进行巩固操练。学生根据单词发音,尽可能地找出与day,sea,sky,know,blue,bright等单词发音韵律相匹配的单词。学生们相互讨论,集思广益,找出很多单词。以day为例,有away,bay,grey,hey,lay,may,pay等。然后,教师在PPT上呈现诗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根据诗歌的韵律和意思,填出最适合的单词。此环节为学生搭好框架,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领悟英语诗歌的韵律美,也为后续完成创作诗歌的任务做好铺垫。

2.品味文字,赏析英语诗歌的语言美。

英语诗歌以语音系统为基础,词有其音、形和力才最终形成让人赏心悦目的语言文字。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会运用多种技巧,如排比、重复、修辞、象征、拟人等,同时也用更精练的语言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红玲教授指出,“语言所传递的意义通常具有语境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诗歌的语句进行欣赏,并且领悟诗歌中语言文字所具备的感情美,提升欣赏语言风格的层次。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往往一个字、一句话就包含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去发现那些最传神的字句。(李雨晨,2007)如教授诗歌中的句子:“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其中的 forget to grow,play和hide就将花草树木、蜜蜂蝴蝶拟人化了。

诗歌语言中的抽象性、含蓄性、象征性和复杂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语言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架空分析,要建立在对诗歌整体的认知上进行语言分析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诗歌主旨和情感的理解和领悟。(李佳颖,2015)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教师可将诗歌语言和日常用语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寻找、揣摩、推敲和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让学生结合问题进一步地思考和讨论。例如:诗人为什么用“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而没有写成“when trees and flowers don’t grow”?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和推敲的过程中,就会对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有更深刻的了解。

3.体会情境,领悟英语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有着强烈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意境是“意”和“境”的融合,也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生活的融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李雨晨,2007)诗歌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意义的理解、主题的挖掘,还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过程,是学生接受情感陶冶的最佳契机。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阅读、朗读来欣赏和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精神境界。(王淑霞,2016)诗人创作出的诗歌作品必然会借助于一定的意象,这些意象必然会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分不开,也就是“to do things with words”。(Austin,1962)

笔者在教授这首英语诗歌时,将四季的图片和诗歌中描述相关意象的短语的顺序打乱,让学生把图片和对应的意象进行连线。比如学生在看到full of snow,birds fly far away时可以想到是冬季;看到a perfect time to fly a kite,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可以想到是春天。之后,教师根据PPT上的图片及文字,指导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朗诵,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结合自身经验进入到不同的意境当中,探究诗歌传达出的意蕴,领悟英语诗歌的意境美——冬季万物寂静,春季鸟语花香,夏季避暑纳凉,秋季硕果累累。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出现的意境进行描述,同时推测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意图。

深层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还要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审美乐趣以及文化沉淀,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杨宏丽,陈旭远,2013)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对“四季”的体验必不相同。学习完诗人眼中的“四季”诗歌,让学生将眼光从文本诗歌收回,走向自己的生命季节,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描绘自己眼中的四季,这不仅是英语语言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生命的自由表达。(钱希洁,2014)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中西方诗歌文化及背景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这一基础上学会辨析、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关心人类共同问题,形成国际理解态度。如笔者将所教诗歌与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并提出相关问题:Why does this English poem start with winter?这个问题的发散性比较强,学生的答案也显得多样化。然后,笔者再对中西方文化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释之前提出的问题,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诗歌的印象。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探究发现,初中英语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借助英语诗歌可以让英语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朗读,感受、赏析、领悟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领悟中英文诗歌文化的异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英语诗歌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有别于母语文化的文化要素,不仅能感受到文化差异,也会逐步构建多元的文化视野,形成开放的思维习惯,学会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形成正向的文化价值观和良好性格。(王蔷,陈则航,2016)

在英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英语诗歌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以使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诗歌的作用。

基于此,我校将英语诗歌诵读引入日常的英语教学,大胆实践探索,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分层次插入英语诗歌教学,逐渐由表及里,由浅层理解走向深层思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体会到英语诗歌的美——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韵律意境诗歌
诗歌不除外
书的国度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