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从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
2018-10-23徐慧丽
徐慧丽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B23);武昌工学院校级科技创新团队(2017T04)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决定着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因而会对商贸流通业的收益和该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使用我国2003-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商贸流通业从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市场需求规模与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提升。此外,分地区的回归显示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工资收入 市场规模 互联网 商贸流通业
引言
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关系到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一直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关注。商贸流通业作为基础性服务产业,其工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该行业所能雇佣到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行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决定着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进而会对商贸流通业的收益和该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已有部分学者就市场需求规模对整体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展开研究。桑瑞聪和王洪亮(2016)利用新經济地理学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需求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国外市场需求则对工资收入不产生显著影响。李国璋和戚磊(2011)通过构建相应的经济理论模型,论证了市场需求规模扩大对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的集聚,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收入的提升。陈建军和刘月等(2016)发现市场需求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有利于地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升,此外相邻地区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会促进本地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升。也有部分学者就互联网发展对整体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展开研究。李宏兵等(2014)利用2005年的全国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市场需求潜能的扩大促进了工资收入水平的提升并缩小了高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异。庄家炽等(2016)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的劳动者工资收入要高于未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的劳动者,此外男性劳动者有更强烈的意愿学习互联网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李阳阳和肖容(2014)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对全国各个地区工资收入都产生了一个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李雅楠和谢倩芸(2017)利用CHNS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促进了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效应对于高学历人员更加显著。但是,当前还未有学者综合考虑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为此,本文利用省份数据就此展开研究,以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
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当前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统计商贸流通业的数据,因此采用大部分学者的模式,本文采用批发和零售业劳动者的实际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来衡量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wage)。工资水平越高表明商贸流通业采用的技术水平越高,经营收益也越高。
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采用全社会实际零售品消费总额来衡量市场规模(sale)。市场规模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需要商贸流通业提供的各种物流配送服务,进而对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收入和该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产生影响。互联网发展水平由互联网普及率来衡量(inter),该指标越高则表明互联网技术越容易被大多数劳动者所使用,进而表明互联网技术更容易在商贸流通业得到应用。
控制变量说明。本文另外选取了5个控制变量,从而控制其它因素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这些控制变量如下:城镇化水平(city),采用城镇常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表示;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生活成本也相应较高。金融发展水平(fina),采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表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越容易获取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盈利和该行业工资水平的提升。出口竞争力(ex),采用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出口竞争力越强,则商贸流通业可以为更多出口型企业提供商贸服务,进而需要雇佣更多技能型劳动者,从而提升行业整体工资水平。外资流入规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外资企业在商贸流通领域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我国的投资生产有利于带动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进而提升行业整体工资水平。交通状况(traff),采用单位面积上的交通里程密度表示;交通网越发达,商贸流通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越便捷,经营成本越低,商贸流通业的收益越多和该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越高。
(二)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回归数据来自于我国2003-2015年间31个省级层面行政单位的数据,样本时间跨度为13年,总样本量为403个。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和中经网数据库,回归中的所有变量都为比值或者对数值,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实证结果分析
(一)总体数据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我国省份层面总体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表2中。为了更清晰的显示加入控制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的变化情况,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回归。表2的(1)-(6)列单独反映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各自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影响,而第(7)列则反映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共同作用时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影响。由表2可以发现在考虑了所有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市场需求规模与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提升。市场需求规模每增长1%,商贸流通业平均工资上涨0.33%-0.51%;互联网普及率每增长1%,商贸流通业平均工资上涨0.38%-0.48%。随着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更多的产品需要从厂家那里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而商贸流通业作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其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商贸流通业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分配到劳动者手中的工资收入。互联网普及率越高则表明互联网技术越容易被大多数劳动者所使用,进而互联网技术更容易在商贸流通业得到应用,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利润率,进而有利于提升该行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表2第(7)列回归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扩大市场需求规模增长对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效率提升,能够服务的市场规模变大,因而越易提升本行业工资收入。表2第(6)列回归显示,控制变量中的金融发展(fina)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金融发展使得商贸流通业更容易获取改进生产技术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雇佣更多技能劳动者,进而需要支出的劳动报酬也更高。城镇化水平的提升(city)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上涨。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劳动者的平均生活成本较高,为了维持在城市地区的市场份额,商贸流通业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交通状况(traff)越好,商贸流通业企业越容易向各个地区的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使经营成本降低,进而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收益和该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二)分地区回归结果与分析
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文进一步将样本分为东、中和西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的(1)(3)(5)列可以发现,市场需求规模扩大显著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当前东部地区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为了满足该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商贸流通业需要雇佣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对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都加强质量监督,因而需要支付的整体平均工资也需要跟着上涨。西部地区市场消费规模的增长较落后,更多产品运输和销售成本高,对商贸流通业服务的需求高,因而商贸流通业企业获取的经营利润较少,导致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工资水平变化不大。
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在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的提升。由表3的(2)(4)(6)列可以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市场需求对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效率提升,所能够服务的市场规模扩大,最终使本行业的工资收入提升。
控制变量中金融发展(fina)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金融发展使得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能力增强,这使商贸流通业容易迅速获取扩张经营规模所需要的资金,进而增加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收益和该行业的劳动者工资收入。
城镇化水平(city)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上涨,而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劳动者的平均生活成本也较高,为了维持在城市地区的市场份额,商贸流通业企业也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而中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较多,因而商贸流通业仍然容易以较低工资在城市里雇佣到劳动者。
交通状况(traff)的完善对东、中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交通基础设施越完善,则商贸流通业企业越容易向各个地区的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使经营成本越低,进而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收益和该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结论
本文使用我国2003-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商貿流通业从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市场需求规模与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市场需求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分地区的回归显示,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1.李雅楠,谢倩芸.互联网使用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CHNS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36(7)
2.李阳阳,肖容.互联网能提高工资水平吗?[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
3.李宏兵,蔡宏波,王永进.市场潜能加剧了性别工资不平等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1)
4.陈建军,刘月,陈怀锦.市场潜能、协同集聚与地区工资收入—来自中国151个城市的经验考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5.李国璋,戚磊.市场潜力、经济集聚与地区间工资差异[J].财经科学,2011(5)
6.桑瑞聪,王洪亮.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异[J].产业经济研究,2011(6)
7.庄家炽,刘爱玉,孙超.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性别差异—以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为例[J].社会,2016,36(5)
8.魏新,何颖,罗伊玲.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
9.齐云英.技术变革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增长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
10.夏新燕,石来斌.珠三角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商业时代,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