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2018-10-23孙焕崔宏智范盈盈戴聪李世豪王雷

居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建筑上海市互联网+

孙焕 崔宏智 范盈盈 戴聪 李世豪 王雷

[摘要]历史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一座城市的个性、气质等独特的“城市DNA”有很大一部分储存在这些古建筑中,因此对古建筑的保护势在必行。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催生并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日益影响下,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势必离不开“互联网+”新引擎的带动,以推陈出新,重返辉煌。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市在“互联网+”背景下保护古建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为古建筑保护这一永恒的课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古建筑;上海市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 01 - 0050 - 02

1 上海市现存古建筑情况

上海市自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城市演变和时代变迁深深融入建筑文化中。经过近40年历史建筑与区域的保护规划工作,目前全市共划定了44个历史风貌保护区,总面积逾41平方公里,包括名人故居和革命旧址等在内的古建筑数量众多,然而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日益冲突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在古建筑中创造新的价值,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推动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上海市古建筑的多样性为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互联网+”思维在新时代的特质体现

在资源高度共享、信息传播高效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被包围在网络世界中。随着微博、微信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对人民生活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历经多年发展,“互联网+”已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公共服务、科技进步、文化传媒等领域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日益体现,“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由此我们设想,如果将“互联网+”融入到古建筑保护与开发中,必然能为古建筑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可行路径,然而当下古建筑行业与互联网的联系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3 “互联网+”如何重塑古建筑

对于古建筑保护与开发这样一个从未间断的课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更有效地保护有限的古建筑资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阐述“互联网+”模式在古建筑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1 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融合

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何依然有人对古建筑的研究嗤之以鼻?我们认为,有的历史建筑没有受到高度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对它产生距离感。上海作为华东第一大城市,每年来沪旅游的游客众多,在旅游行业中开发古建筑显然成为一种优势。通过互联网将古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都能够知道并了解一座古建筑,产生真正的对古建筑的尊敬。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二维码的商业价值渐渐显现。以上海市中共一大会址为例,这幢饱经沧桑的老房子见证了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如果我们把一大会址的建筑信息,如历史背景、建成时间等内容嵌入二维码中,游客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便可真实立体地获取建筑信息,改变了以往游客乱写“某某到此一游”的不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明旅游。因此,通过“互联网+古建筑故事”的旅游新模式,任何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会对这栋饱经风霜的老建筑肃然起敬,必然会对古建筑的保护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2 眾筹经济的拓展与利用

“众酬”已成为时下一个广为人知的热词,那么何不把“众酬”运用到古建筑保护上来呢?对于古建筑开发来说,资金问题往往是一个很大的困扰,政府部门不够重视,资金拨付较少,普通民众更是无法找到一个综合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力量。而借助于“互联网+”,将古建筑保护与“众酬”模式结合起来,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让分散的资金更有效地融合起来。让普通民众参与到“众酬”之中,并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可以免门票参观,发放一些和所保护建筑相关的明信片,就能够调动起普通民众参与保护古建筑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

利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建立一个上海市古建筑数据管理系统,对各个古建筑的性质、年龄、破损情况等展开全方位调查,并进行必要地分析,优化整体运行效率,以期得到更加统一的决策与管理。同时,可以将数据库里的数据分享给普通大众,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时下热门的新媒体,将古建筑的故事传达出去,让数据库里的数据“活”起来,真正做到让古建筑保护走进千家万户,让古建筑保护成为国民文化素养提高的一个“突破口”。

4 结语

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是一项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的挖掘,能够更好的带动城市经济与文化的互通互惠,更全面地展现当地历史文化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历史建筑犹如一位老者,静静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换。好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让我们的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而运用“互联网+”的力量来助推古建筑的新生与重构不失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对于古建筑来说,在“互联网+”的浪潮里,我们将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价值。希望我们的古建筑在我们的呵护下能“重返青春”,成为我们国家在21世纪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参考文献:

[1]邵甬.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上海城市规划,2016,(05):1 -8.

[2]周文彰.互联网思维与文化产业[J].前线,2016,(05):32 - 34.

[3]黄宗成,互联网+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运用[J].中国经贸,2015,( 24):97.

猜你喜欢

古建筑上海市互联网+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照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