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标准,促进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的实施意见
2018-10-23
为了服从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服务行业去产能、补短板的结构调整需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引领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化解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中的应有作用,结合建材行业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前言
标准除强制性的标准外,绝大多数的产品、装备制造、设计等标准的制订是作为大多数企业生产遵循的依据和进入市场的门槛,也是满足市场和用户基本要求设定的由国家、行业和团体作为裁决产品是否合格、是否具有使用信誉度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规则。标准既是生产和使用方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循的行业规范规则,更是用于提升产品质量、打击不法经营,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和行业不断进步的法宝。在过去的年代里,标准曾为推进建材工业的提高和发展,为很多新开发的产品进入市场赢得社會和用户信任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过去对标准的概念和定义的宗旨只是以能否进入市场运用为前提展开标准设定的,它的时代局限性只在于能否进入,是否对社会产生危害作为制修订标准的依据。显然,标准的基本定义是国内外公认的,但它仍有提升的空间,即使定义原理不变,内涵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扩展与提升。如今,绝大多数产品产能由短缺成为严重过剩,而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的需求又严重不足,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的今天,应适时创新提升标准,即标准不能仅仅以能否进入市场,是否对社会产生危害为作为制订标准的前提。而要发挥标准限制中低端产品、雷同技术、重复建设在低门槛中涌进市场,以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要发挥标准在引领与开发新需求,促进行业发展向补短板和高端发展迈进,促进结构优化与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要发挥标准为美化环境,促进降低各种废气和粉尘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促进生态文明的牵引作用。由此,现有的很多标准无论从出发点和支撑点上都已经不适应行业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创新提升,在创新提升标准与扩展标准内涵、在提升标准自身的水准的基础上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在提速标准制订时效的前提下,为现实行业急需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服务。
一、指导思想
建材标准化工作要以满足行业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转型升级、促发展为主导方向,要敢于创新标准的定义与内涵,使标准制订在动态化中不断创新提升,在提升标准自身水平和提升标准制订人员水平的基础上健全标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标准门槛,提升标准的适用性,提高标准制订的时效性,着力制修订有利淘汰传统落后产能,提升优化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绿色建材等发展的缺失标准,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满足行业新的发展需要。
二、基本原则
——创新内涵提升水平。标准制订不能只满足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对社会和用户有危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更要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满足行业新的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能源、资源利用率提高,满足生态文明环保达标的需要,以适应开发新需求和行业向高端发展的需要。因此,标准要不断创新定义,扩展内涵与时代进步同行。提升标准自身水平,不仅要缩短与产品实际技术水平的差距,而且要有引领产品多功能、高效率的内涵,改变标准缺乏时代进步内涵、落后于先进生产力的状况。要紧紧围绕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提升与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着力创新扩展标准的功能与复合,提升标准质量和水平,围绕行业发展的特点和方向、针对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以紧跟时代和行业进步的要求,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建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突出重点注重实用实效。要围绕建材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的目标和总体任务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装备和短缺产品,在创新提升标准的前提下制订一批新标准、提高修订一批已有标准。特别是要结合建材新兴产业、绿色建材产业、建材服务业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新领域、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走出去的要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抓住抓出一批新标准制订的同时,向全行业发布标准制修订的导向目录,动员行业力量把制订标准的侧重点定位在引导行业调结构与促进转型升级上来。在加强现有国标、行标制修订的同时,加大加快协会标准的制订;在清理的基础上,淘汰、废止一批已经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标准。把制订标准的重点立足在反映产业最新发展水平、技术含量涵盖功能相对全、准入门槛提高的基点上。积极推动发展各专业协会制订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联手各专业协会共同制订与发布实施,推动制订一批行业急需或缺失的、能反映行业最新发展成果水平的协会标准,发挥协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中的牵引作用。
——创新机制构建标准化体系。根据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与构建建材行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在现有建材各专业标委会的基础上,依据国标委批准建材行业团体标准试点的契机,在加快团体(协会)标准制订的同时,构建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目标一致的标准化制订的组织系统、管理与执行系统及市场化竞争系统三位一体的、各有侧重又相互联动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尤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由政府主导制订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订的团体(协会)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各标委会的协调与管理,发挥已有的专业标委会和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两个积极性,统一协调与指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协会标准制修订,发挥标准和标准化系统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三、“十三五”主要工作目标
1.设立标准创新目标和提升目标,既要坚守国家和国际公认的标准定义,又要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拓展标准化的内涵,使标准功能、作用适应社会进步与行业的发展。为此,在标准制修订的内容中,既要依据行业已经进步与提升的实践,各类制修订的标准要提升,体现当代中国顶尖并成熟的技术为主要支撑;又要进一步增加产品、技术、装备不仅有技术质量的要求,还要兼顾产品装备的功能,档次配套与绿色的内涵,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2.做好“十三五”期间新型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确立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的目标,满足转型升级的需要,建立、完善建材行业新型标准体系。通过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整合一批、制修订一批,逐步解决现行各类标准中存在的新兴产业标准缺失、滞后,传统产业标准交叉、重复、矛盾和超范围制订等主要问题,实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政府主导制订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订的标准协同发展,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在政府标准和协会标准层面提出未来3年支撑去产能,补短板及引领行业发展的标准制修订项目不少于120项。
3.在清理的基础上,发布淘汰的标准目录。提出不适应行业发展、列入淘汰与废止标准目录,优化标准结构,进而带动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四、“十三五”期间建材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措施
(一)提升标准化自身标准和制修订的水平根据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推进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提升。新的标准的制订首先要提升标准自身的水平,要对标于国际水平,超越已有的行标、国标水平,将已经被实践证明成熟的、目前已经达到各行业的顶尖技术作为提升标准水平的依据,新制订的所有产业的标准都要在现有水平基础上,上一个档次或上一个台阶。要提升标准制修订队伍的水平,提高站位、提高认识,提高技术水平和提高对新的业态的把握能力,增加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感。通过两个提升,真正发挥好标准的引领、带动行业发展进步的引领作用。
1.创新提升产品标准的制订水平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行业就没有新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产品标准制订水平的定位问题。虽然除强制性标准以外,我国的推荐性产品标准的制订是以满足大多数生产企业和用户基本性能要求为基准而设定的门槛,这只是供需双方及社会各相关方共同遵循的技术文件,产品标准只是规定明示的、达成共识的技术规则。也就是说从已有的产品标准和规定的内容只是对产品的红线要求,虽然达到了标准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体现当今的水平。标准不是为标准自身服务的,标准是为行业发展进步服务的,是紧跟行业发展实践并为指导实践提升服务的。由此,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标准的制订必须随着行业进步而进步,随着技术创新而创新,随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而升级。由此,标准制订定位必须与时代进步同步,与实践的先进生产力水平发展同步,进而,标准的制修订是依现实进步了的技术为依据,而不是躺在原地不动。事实上技术和生产力还在发展与提升,因此,标准制订用当今已经成熟的各行业尖端的技术才是适用的,才有价值。由此,提升标准水平定位是提升标准水平的前提,只有既站在行业发展的高水平上,又站在满足用户期望质量与功能需求的角度上制修订标准,才能真正达到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的目的,才能将落后于市场的产品,劣质产品排除在市场之外,达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目的。
2.提升扩展标准的内涵和文本质量标准是有定义和规范的标准格式规定的,但与其他事物一样,它是动态与变化的。标准是行业一定阶段技术、装备、设计等实践的提炼与总结,它既来自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它既以成熟为依据,留有一定余地,它又以发展为前瞻,有着发展空间,由此,扩展标准的内涵是必然的。建材行业的标准化必须体现当代质量水平,体现社会和行业发展进步的特征,体现产品、设计、装备功能的扩展延伸的特征和体现产品之间组合配套与便于施工使用的特征,还要赋予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要求。同时,标准是规范、引导与衡量产业技术与发展的标本,其自身应更加规范,但是现实的是标准编制本身不够标准,特别是团体标准大量涌现之后更是缺乏严格的标本水准,标准文本的编写,文字的逻辑与严谨、语言的描述缺乏提炼和顺畅,有损标准自身形象,严重影响了标准的质量和效果。为此,要拓展标准内涵和提升文本質量并举,提升标准制订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夯实标准制订人员的思想和业务能力,严格标准制订的流程,并建立起合格文本审核标准和不合格文本退回机制。
3.提升标准制订的时效性和执行力随着市场需求质量和价值的提升变化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当看到技术创新与提升是日新月异的,过去一项工艺,一项技术,一个产品的开发少则三至五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而如今一项技术成熟后在一二年内又会有在一定层面上的突破;标准应由实践指导,而不是原地不动脱离实际。由此,根据产品标准的质量功能水准的动态变化,必须提高标准制订的时效。实际上,政府每5年的复审工作就是检查和评估标准的时效性和是否经济性。为有效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提升标准的时效性、实用性、针对性,对于“供大于求”、产能已严重过剩的产品,要缩短复审年限,复审年限由5年调整为3年以内,一般在2年内完成整个复审;对于空缺的、补短板产业的标准要优先制订,并且提高时速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复审。同时要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坚决取缔非标,坚决关闭不达标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标准引领、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调控作用。
(二)以实现“去产能”为目标,提出重点标准制修订目录,加快落后技术装备、产品淘汰进程在清理梳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各专业标委会各自负责在2017年内把各类需要废除的,需要修订的,需要新增的标准的家底清理清楚,然后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分别提出各大产业去产能的标准目录,依据质量、能耗、环保和安全去产能的四条标准,具体出各产业“去产能”的标准。在明确“去产能”标准目录的同时,做好各大产业的标准创新与提升,主要组织开展对水泥向高端、特种水泥领域发展的相关标准;平板玻璃国家标准的提升与修订,取缔非标产品,向新需求,高端发展和深加工的相关标准;建筑卫生陶瓷瞄准国际领先,向新需求,高端发展的相关标准;2018年一季度内对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墙体材料、石材、非金属矿及玻纤复合材料8大产业的标准创新分别提出新的标准制订的目录。
(三)以实现“补短板”为重点,提出重点标准制修订项目目录,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标准缺失问题未来3年要把标准制修订的重点放在新兴建材,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建材、新材料和环保等市场急需、缺失的标准制修订方面。用标准引导和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加大标准制修订的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围绕补短板,着力结合新兴产业七大领域和当前重点推进16个项目,以及已经颁布的重点产品导向目录118个项目作为重点,对其中已有标准的选择重点对象进行提升修订;对尚缺标准的作为当前一段时间内制订标准的重点。对新兴产业标准的制订,不仅要有产品质量与使用安全的标准,而且要赋予功能、性能以及材料之间相互配套组合,节能、绿色和低碳的内涵,使标准充分体现进步的时代内涵。未来3年拟制修订的不少于120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中,其中新兴建材的标准要占到70%以上。以支撑新兴建材领域健康发展及为各种新材料在市场应用中标准奠定开路。同时标准制修订要侧重在绿色发展方面,不仅新兴产业标准要体现绿色的内涵,而且将提出以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列入建材行业标准制定的重点之一。要按照市场符合率不超过5%的达到率,制订节能玻璃、保温材料、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陶瓷砖、卫生陶瓷等6项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用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标准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四)加快协会团体标准的制订,以标准“领跑者”为鞭策,在创新提升中带动行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新的目标,新的水准,创新标准模式,构建与提升建材标准化工作体系;瞄准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以超越引领为目标的超越国标、行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协会团体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分别会同各相关专业协会制订出一大批技术水平高、体现出行业向高端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强、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的协会团体标准;利用协会标准制订的快速机制,今明两年内,制订不少于50项市场急需的缺失的新技术,新功能、新材料的协会团体标准,使建材协会团体标准真正体现出行业进步的时代特征。进而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和带动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创新性地完成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团体标准试点任务。同时积极争取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五)标准走出国门,为建材行业产能转移和在国外发展服务围绕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的方针,标准化工作也必须迈出国门,在与国际标准对接和与相关国家标准相同点共享,不同点创新与融合的基础上,做到产品发展到哪里,标准跟进到哪里。结合落实国标委《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2015-2017)》,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跟进建材行业优质产品、先进技术、先进装备“走出去”,适时制修订能够用于他国的各种相关标准,在建材八大产业以及相关产品、装备率先制订或对接有关国家的标准。在制修订适用于他国的标准的基础上,进而承担扩展不同国家的标准制修订。2017年底前做出“走出去”标准调查、对接、制订的方案,然后根据不同需求分别与各相关标委会和有关专业协会分工协作,形成“走出去”标准制订的工作系统。
五、创新并强化建材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强化标准化工作的行业意识建材标准化工作系统随着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已有的各标委会归属不一,承担的任務不一,但都是为行业服务的,必须以创新提升、超越引领为统一目标,以提升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为此,必须建立起归属不一的,业务有连接的,目标一致的,各自责任清晰的,相互有机配合,具有协调功能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新设立的建材行业标准化指导委员会是联系和引导建材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机构,其有着指导协调提升行业标准制订工作的责任,有着与各标委会联手制订标准规划与指导实施的责任;有着制订与规范各标委会工作制度与督促检查工作的责任。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改变与防止由于体制归属不一而各自为政,本单位不专管,行业管不着而无目标,无监督、无管理的状况。
2.强化行业引领与协调标准化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建材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为了进一步强化系统功能,更好地发挥生命力强、作用显著的标准化对行业工作的推动作用,必须强化行业引领作用,要建立起行业标准规划统一制订,行业现状研究与政策研究趋向一致,标准创新提升与淘汰废除的标准尺度大体一致,标准制订其内涵的创新与水准提升一致,各标委会和团体标准组织之间相互信息沟通,计划交流与协调保持畅通,防止重复,重叠与浪费。对一些有重大的影响的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的制修订或废止,可以建立由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标委会召开联席会议的制度,共同商讨、取得共识,以在行业和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影响。
3.不断创新提升标准,赋予标准新的内涵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标准创新提升。标准化指导委员会,各标委会和归口单位,直接从事标准编制的工作人员,都要从标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出发,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开拓视野,提升站位;只有大家的思想创新了,站位提高了,才有标准的创新提升。改变标准滞后的根子是思想观念滞后,为此,不断地创新提升标准的基础是各级领导和标准化队伍自身的创新提升。标准支撑于技术,但技术不代替标准,标准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生产要素的综合反映,只有不断地提升制订标准、管理标准的单位领导和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创新提升标准,沉淀的标准是没有生命力的,行业发展的客观实践必须适时创新提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