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8-10-23李大玉刘澄龚俊杰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李大玉 刘澄 龚俊杰

摘要:从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特点出发,并结合材料专业的知识结构,在教改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措施及实践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材料专业;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一、 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很多学科的研究已经超出本学科的范畴,跨学科研究成为未来大学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提高未来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自身学科的发展。近年来,通识教育被各大高校所重视,其在全面素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的途径。通过设置各种不同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来选择,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创新能力。

材料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一个基础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材料专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工科专业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材料作为支撑,就很难发展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尤其对于目前的智能制造产业,很多新型材料的研发是推动该产业前进的一个基础。所以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本文以扬州大学材料专业通识课程设置为例,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探讨,探索高校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 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具有主体性的人,施以全面的课程教育,旨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要培养学生从材料专业角度认知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课程中要将材料专业的知识素养补充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材料专业的核心知识结构;第三,课程要配合有相关的基本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将材料专业知识进行合理地应用,从而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通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材料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具备该方面素养的一项核心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制定者要多方联合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学习意志力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三、 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类课程对大学老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视野要求很高,但实际情况是目前老师的科研压力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通识课程的设置。还有很多教师只顾在一个科研方向上下功夫,不能全面把控本专业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也有的教师认为授课对象的学科基础不同,往往将材料专业内容加以稀释,认为简单的专业知识就是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内容,而没有把相关课程的核心精髓教给学生。

2. 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内容的“实用化”“技能化”倾向。很多情况是相关课程设置内容太过于应用型或专业化,而忽略了专业的核心知识,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素养太浅薄。还有学生或教师看待通识教育太过功利,在专业通识选修课中设置了大量的技能性内容。实际上,通识选修课的内容设置最好能反映实际,不能只为追求当前社会的需要而培养单一专业技术人员。

四、 教学改革措施

1. 编写合适的教材,编制并修订多媒体课件,在教材与课件中增加生活实例与解决方法,将材料专业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设计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 案例讨论教学,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使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得到快速掌握。还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前沿动态,组织专题讨论,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并进行最终报告以及交流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文献搜索能力、报告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相关知识得到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3. 新型PULL-PUSH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Pushing的意思是“推动”;Pull的意思是“拉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牵引拉动的作用,把握住方向以及难易程度。而后还应起到推动加力的作用,完善并深化教授的知识。这样才能让此门学习的学生如同生产线一样运转起来,良性循环,充满乐趣。

4.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 教学组织与计划(Course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2) 平时作业(Home work)

(3) 互动(Interaction)

(4) 学生努力程度及参与程度(Student effort and involvement)

(5) 最终报告(Report)(含实践活动报告)

其中课堂组织与互动为结合教学进度的专题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小组进行学习和讨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讲授和相互提问。最后根据课程进度结合案例适量布置给学生平时作业。

五、 教改的实践意义

经过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他相关专业,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发现不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制造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装备制造领域获得了很高的关注,那么新型材料的研发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所以材料专业相关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也就更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海云,尹春晓,郭婷,谭晓,方曙.学科交叉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5):119-127.

[2]杜卫,陈恒.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27-131.

[3]李道西,张世宝,陈平.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5):170-172.

作者简介:

李大玉,刘澄,龚俊杰,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