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18-10-23李健
李健
[摘 要]近年来,教学不再只注重学生学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也成为教学重点。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中,批判性思维作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点思维,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17-02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学生的整体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语文阅读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对文本的研读和分析,但从深层含义上看,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学生的思维水平。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指通过积极合理的反向思考方式来质疑、推理和分析事物的思维,这种思维对开放学生思想、增强学生自信心等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对事物的适应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有很多,接下来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狄德罗说过:“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合理质疑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有善于思考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自信。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心不是一时就可以拥有的,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建立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一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放松内心并且改变内心的想法。首先,教师不能只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是要将这个工作穿插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授课时可以对班级里比较内向少言的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他们回答问题时比较磕绊,教师就要适当放松课堂氛围或者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放松心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小活动来强制性地让他们在多人面前发言。当学生参加活动的经验增多以后,内心就会建立起自信。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能力的产生从一定角度上看是与个人自信有关的,学生有了自信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但这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而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去思考。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引入了“为什么焦仲卿母亲会如此反对这段婚姻?”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是焦仲卿母亲觉得他们门不当户不对,但有一名学生否定了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最根本的原因是两人无子,理由是古代对传宗接代的重视。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于其他学生,相对于大多数学生从文章内容出发进行思考,他选择从时代背景切入分析。
二、理性分析,合理批判
阅读过程是一个分析与理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批判都是建立在自我分析和理解上的。因此,要提出合理的批判,就要进行理性的分析。
要进行理性分析,首先,教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倾向,不偏向分析。每篇文章的情感基调都是固定的,作者不会在一篇文章中表达多种感情倾向,掌握正确的感情倾向是实现合理分析的基础。例如在《我的母亲》一文的阅读分析中,有“她等到夜深人静时,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一段文字。在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时,学生需要把握文章“赞扬母亲”的感情倾向,准确判断出这段文字是为上文中母亲“慈母严父”的形象作解释的。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人情感的掺杂。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波动幅度大,在阅读时容易因为个人感情倾向而影响分析。仍旧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许多学生在本文阅读结束之后对焦仲卿母亲的做法产生了一定的情绪,因而把关注的重点由原本的爱情的坚贞偏移到对焦母的批判上。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提醒学生抛开个人感情,从中立的角度去分析整篇文章,进行正确批判。
三、开放思想,优化思维
个人思想和阅读的关系就像河流和大海,即个人思想注入阅读过程,引导阅读后的情感变化。由于作者和读者的生活环境及情感经历不同,两者之间的思维开放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学生以自己原本的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感情,那可能会因为思想开放程度不同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作品的阅读上。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开放思维,更加适当的思维角度去阅读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要开放思维,首先,学生要扩大阅读量,了解更多的写作风格和背景类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外国书籍来加深自己对外国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的了解,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史料来了解不同年代文章的思想背景。如果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那可以在阅读整篇文章之前仅针对当前文章去了解特定的背景。例如在《出师表》一文中,整篇文章的背景时期是蜀汉的危机时期,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感。其次,学生要积极接受不同文化下的思想。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遇到事情时会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但学生的阅读范围是很广的,会遇到许多价值观不同的文章,这主要表现在阅读外国文章时产生的思想差距上。外国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一般比较开放,语言特点也不同于国内的文章,学生往往会产生不解。要消除这种现象的根本做法就是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去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四、自我审视,准确批判
所谓“自我审视”就是對自己的想法再次进行思考,重新定义自我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产生错误思考和错误批判,如果学生不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再次审视就直接表达出来,那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对自我的再次审视不仅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还是在自我思维方面的突破。因此,自我审视是养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推动力。
学生在自我审视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是换角度思考,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因为有时只从一个角度思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第二是深层思考,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只停留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的浅层次分析上,不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这种现象会导致情感把握错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重点词句、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表达,避免错误批判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和普通的学习思维有所不同,它的养成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汝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6(6).
[2] 黄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小作家选刊,2017(18).
[3] 胡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中华少年,2017(32).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