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有效性探究
2018-10-23钱春梅
钱春梅
摘 要: 网络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还存在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不够、网络文化环境良莠不齐等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网络安全教育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下存在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大学生作为我国上网人群的主体之一,其网络安全教育方面仍有待补的功课。随著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往的电信诈骗犯罪与网络攻击、手机木马病毒等“融为一体”,使得网络安全形势更不明朗。
针对大学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开展了高校网络安全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教育部办公厅开展了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等集中专项教育工作。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开展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要求各地各校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深入宣传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开展全国网络安全微课征集、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安全宣传体验、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日等活动。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每年网络安全相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以“校园贷”为例,一些大学生本想贷款“圆梦”,却陷入无尽的噩梦,说好的“零压力”变成压力重重、不堪重负。一些大学生缺乏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不能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没有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二)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不够。
一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多数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信息化处、安全保卫部的工作人员等,缺乏专门从事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老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1]。
此外,因为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相对较低,部分高校官网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三)网络文化环境良莠不齐。
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网络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是赋予信息最显著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已经是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各种思想文化在网络上传播得更加快捷,互联网信息庞大、传播快捷、监管环节薄弱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新媒体和自媒体给网络带来了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当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网络安全素养,就极容易受到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积累了一些关于网络诈骗、校园网贷、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典型案例。在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题教育宣传活动和防传销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联合学校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结合相关案例宣传,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渠道,组织开展学生校园不良网贷、传销风险问题调查和排查工作,研判评估校园不良网贷、传销潜在风险,并及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短信平台向学生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开展专题教育、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电子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类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向广大学生积极宣传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其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源头方面的管理。
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改变不良上网习惯,不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程序,不点击不明信息链接,不传播隐私信息和未经确认的信息。年轻人往往因为网上一句毫无根据的“随便说说”、“好玩”等无意识心态,造成被转发的负能量信息飞速传播。大多数个人隐私泄露主要来源于用户平日操作中对隐私保护的疏忽,为不法分子留下侵害的漏洞。
此外,高校还应当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3],使学生心中能够形成网络使用的道德和法律标准,避免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学校应由专任教师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网络安全教育的专任教师应该定期学习网络知识,强化知识结构,提高网络教育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4]。
全体高校工作者应该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制度,严禁公示“个人敏感信息”,如在奖助学金等评定环节,不能将学生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出生日期等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公示。
此外,高校网络信息涉及的范围包括招生、教学、科研、教务、学工、人事、财务、培训、一卡通等应用系统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一旦丢失或者遭受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必须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高校教师应树立“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习,深入了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化素养,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校园新媒体是学校思想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主要包括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以及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的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其官方平台运行的社交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体,包括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网络视频、APP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要以“科学发展、积极利用、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为指导原则,立足于教育事业及学校科学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规范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校园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校园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对互联网发展的适应性,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好网络信息公开、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等工作,形成新媒体工作合力。学校可以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加强校内各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融合,联合做好信息发布、舆情应对工作,促进校园媒体资源整合和服务信息共享。只要每个人都保持良好的网络素养,网络空间就一定会更加安全、稳定、清朗、良好。
参考文献:
[1]方兵.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24-127.
[2]任海波.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64-67.
[3]张青彩.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2):125-128.
[4]彭阳慈航.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