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智慧
2018-10-23肖冬梅刘俊
肖冬梅 刘俊
摘 要: 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纪的灵性导师,他的生命教育思想享誉世界。他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成为完整的人必须通过认识自我来探求生命真理。他相信生命真理是无限的,点亮个体的智慧之光可以引领人们找到生命的答案。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可以加深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智慧 心灵自由
作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生命教育领域,不可不提克里希那穆提,他在西方被誉为20世纪卓越的灵性导师。克里希拉穆提主张生命教育之重中之重是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思维和心灵,使他们从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而摆脱恐惧和无明,找到自由的生命之路。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教育的本质,改进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等。
一、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剖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幸福感增长并不同步,自杀现象层出不穷,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生命教育”被首次提出,我国港台地区及一些城市相继开展“生命教育”,但相对来说,我国的生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视角来审视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所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1]。生命教育,在低级层面上帮助人学会生存,珍爱生命;在高级层面上,促进人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能促进学校培育内在丰满的生命个体,帮助学生探索生命意义,提高生命素养,促进生命的自我统整。
(二)我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开设生命课程的学校逐渐增多,各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效,课程内容比较贴近社会现实,但通过实证调查,目前我国生命教育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问题主要如下:
一,培养理念偏表层化。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仍然远远不够,教育目标多为使学生寻求好的职业,或获得外在成功的满足感。生命教育常偏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内容多涉及生命来源解读、生存困扰解惑、人际交往开展与生涯规划设计等,忽视帮助学生体察生命之美好、找寻生命之意义等生命教育之根本。
二,教学体系偏碎片化。目前,生命教育包括学生的禁毒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但是,无论从课程安排还是教学大纲各个方面,生命教育课程还都缺乏完整的体系。另外,生命教育课程在一些学校仅仅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附属品或者点缀。
三,教育形式偏理论化。与其他教育相似,当下的生命教育也重视传授知识,教学形式上偏理论性,缺乏体验内容与环节。知识灌输和说教的现象较普遍,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脱节现象,理论形式很多时候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难以唤醒学生的智慧。
二、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受痛苦,他依靠自身智慧的灵光,实现对生命真理的领悟。克里希那穆提很少受既有理论的影响,他个人拥有对万事万物的极强感受力及敏感性,对生命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等都有深刻的思考和见解,他一生都强调智慧觉醒是生命教育的重心。
(一)促进人生命的完整自由是生命教育的目标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自身。近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却在外在追逐中迷失了自己。人们困于物欲中,不能自拔,把物质占有视为生命的最主要目标。“世界性疑难问题——人口无节制的增长、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鸿沟与分裂、社会不公正、破坏大自然……道德价值衰退、丧失信念和不安情绪”[2]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迫使人们对自身进行深入的探索。
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类自身探索者,其著书颇丰,涉及哲学、宗教、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他从现实人生出发,考察人类生存的现状,探寻人生意义。他的教育主题一直都围绕“人是什么以及人如何成为人的问题”,他提出教育应该促使受教育者理解生命和生活的完整性。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要达成生命和生活的完整,首要之务是摒弃二元对立思想。他精准地指出,人类从古至今并无二致,国家之间的仇杀、环境破坏、宗教冲突、穷富不均及种种身心失衡现象层出不穷,这一切问题皆出自“观与被观”之间的简单二元对立。其次,生命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成为完整而自由的人,就必须促进学生拥有自由开放的心灵。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自由意味着人从传统、知识、宗教、习俗等累积的局限中自我解放。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自由是内在的,自由取决于心灵开放的程度。心灵的开放意味着告别自以为是和对权威的简单追随。再次,生命和生活的完整也是爱的状态。化解恐惧,意味着个体发现和接近爱。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只有在心灵真正地安静时,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请求、要求、追寻、占有、嫉妒、恐惧和焦虑时,只有当心灵真正地沉静下来时,才会有爱的可能;只有当心灵不再投射自我、不再追寻它独特的感觉、要求、冲动、隐藏的恐惧,也不再寻求自我实现或被信念束缚时,才会有爱的可能。”[3]
(二)唤醒智慧是生命教育的根本要求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生命教育应该唤醒智慧,帮助人追寻和发现真理,探寻爱之真谛,理解生活的全部内容。每个人都需要点亮自性之光,都需要实现个人的“觉醒”,摆脱惯性和教条的束缚。
智慧不是“智力”或者“智能”,智力是个人化地清晰思考的能力,大脑的思考基于记忆,记忆有限,思考也是受局限的,外部和内心世界的活动受大脑思考支配,我们的行动就必定是局部和不完全的。智力和思想总是在比较、评价、竞争和模仿,它们一方面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带来破坏。它会不断加深人类之间的隔阂和分裂,人类的焦虑、伤害、恐惧等也因此绵绵不绝。智慧超越二元对立,它是感知整体的能力,智慧消融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分裂,化解仇恨,带来和谐,智慧的本质是超越二元对立的爱。
发现自身真理的过程就是智慧不断开启的过程。克里希那穆提强调“真理是无路之国度”,陷入模式化、教条化的规范中时,人们难以找到真理,只能通过破除个人的自以为是和所谓的已知,从约定俗成的概念误区中解脱出来,生命的真相才能得以显现。只有发现生命的真相才能使人超越恐惧,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美,继而进入爱和幸福的当下,才能建构出理想社会。
(三)纯然觉察是唤醒智慧的最重要方式
智慧意味着恐惧的消除。“解除恐惧,是智慧的开始,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使人解脱恐懼的束缚而享有自由”[4]。很多少拼命追求成功、寻求安全感、放纵享乐,其背后的动因背源于恐惧。戒律难以消除恐惧,唯有认识恐惧的来源,加强自我认识,人们才能摆脱恐惧的纠缠。
自我了解是智慧获得的最根本方法,这是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他认为,生命教育的首要之务是帮助人了解自我的整个心理过程并超越它。“自我认识是自由的开端,唯有当我们认识自己,才能带来秩序与和平”[5]。教育者必须密切注意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觉察自我的限制及种种活动和反应。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智慧,使自己和他人及其他事物的关系有根本的转变。自我了解的人会逐渐消除内在和外在之对立和机械化,逐步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不再着眼人们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和谐的崭新世界。
自我认识需要纯然的觉察,也就是纯然的观照,因为选择或评判都不能实现自我了解。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任何拣择地觉察自己,看看当下到底在发生什么事,这意味着你能够允许整个‘自我的活动充分显现出来;如果所有的历史背景——亦即老旧的观察者——不存在了,自我就会产生真正的突变;如果你能这么去做,就不需要倚赖任何权威了。那时你的观察和真理之间也不再需要中介了。”[7]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纯然的觉察导向解脱,也促使人从依赖、执着、渴求经验之中解放出来。
纯然的觉察以放弃已知为前提,它能使心灵纯真而充满活力。唯有在此心境下,真正观察和了悟才能发生。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只有当下无碍自由的观察,才能让人打开心扉,让人体验到自由、美与爱。纯然的觉察是对内外世界一种没有观察者的观察。这种觉察的方式不是肤浅的静坐或冥想,而是一种内在意识活动和外在事物变化发展的见证。
三、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教育思想的启示
在全球范围,教育改革持续不断,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各国持续改进教学内容、探寻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方法,然而成效不大。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现状。
(一)领悟教育本质以唤醒学生的生命智慧
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现有的生命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恰恰忽略对生命智慧的培养,教育的真谛就是引领人们增长智慧,探寻真理,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内心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冲突并不会因为获得知识而减少。相反,如果缺少对生活整体过程的体验,滥用知识还有可能毁灭人类自身。在学校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唤醒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用智慧运用知识。生命教育是获得生命智慧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以获取智慧为核心。
让学生获得生命智慧,就需要他们学会了解自己和了解生活,这是生命教育最根本的内容。生命教育应该始终将教育的关注点放在促进个人和生活完整上,帮助孩子获得纯然的觉察力,认出生命之实相,学会没有私心地面对生活。正确的生命教育内容应该包括爱与自由、智慧与美、生与死、生活与秩序等主题,教育内容应指向人的内心和自我本质。其中,爱与美能促使人摆脱自我的局限,带来具有创造力的智慧,在生命教育内容里是不可或缺的。
(二)调整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
现有的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在内,较多依循固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普遍强调纪律、规范和权威的作用,但事实上这种教育模式有其较大局限性,它并不能使人的完整和自由。“方法、制度、模式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学生思考或行动也会因此受到诸多局限”[8]。依据理想、理念、精神指导而发起的行动都会强化自我意识,会使人难以寻求到自身的真理。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际交往中纯然的自我觉察是实现自我了解和改造的根本方式。问题、冲突和矛盾皆起源于人心,只有向内观照,人们才能了解自我思想的本质,在问题的源头找到化解之道。在克里希那穆提多年的生命教育过程中,他从来不给提问者答案,而是“在对话关系中,根据提问者的具体情境以反问、举例的方式引导提问者直面问题本身,直至问题不攻而破”[9]。
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看,生命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仍需一些传统教育方法和模式,这是教育体制的需要和教育惯性使然。但是在实际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条件开展“对话式”的、向内观照的教育,帮助个体心灵从传统束缚中获得解放。在教育他人过程中,教师应接受再教育。
(三)改进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的自由发展
生命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由发展,促进他们心灵自然、完全地绽放。为此,学校应让人感到安全和宽松,学生在其中可以毫无恐惧、快乐完整地生长。要创设出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学校应促进合理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合理健康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权威某种程度的摒弃。克里希那穆提强调,权威的存在会助长了人的惰性,消减了人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10]他认为:“人生的第一课就是不再追随。”[11]对“权威”的简单依附意味着放弃了本自具足的智慧。他人难以觉察到我们内心底端的恐惧和生存焦虑,唯有自我觉察方能看清和转化这些根深蒂固的情绪模式和认知模式。
在我国当下的生命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扮演权威和榜样的角色。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榜样意味着纪律和服从,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控制,任何形式的控制都会产生恐惧。师生之间应建立友好、谦逊和不相互限制的合作关系,教师要着眼每位学生的生命本质,丢开对他们智力上的比较和度量,相信每位学生生命成长的潜能。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一位指向智慧和真理的人。学生和教师生来都有局限,教育者应唤醒自身智慧和获得生命的完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为他们释惑解难。另外,教育者要学会真正爱学生。只有出于爱,才会与学生加强沟通,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过程及根深蒂固的制约。如果教育者心中无爱,就难以了解学生,难以培养出完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道友.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13.
[2]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159.
[3]克里希那穆提,著.罗若萍,译.爱与寂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29.
[4][5]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59,28.
[6]克里希那穆提,著.桑靖宇,程悦,译.生活的难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22.
[7]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译.点亮自性之光[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12.
[8]蒋雅俊.论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3):6.
[9]杨立新.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32.
[10][11]克里希那穆提,著.若水,译.重新认识你自己[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