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育实践
2018-10-23王长春邵超雍燕
王长春 邵超 雍燕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国家精神、国家价值的积淀,又是民族精神基因与文化认同的根源。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资源,用以引导教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本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育进行实践探究,深入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党性修养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党性修养 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形成从严治党新常态,赋予党的建设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大学生党员在数量、质量、素质、成长空间等方面都是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群体是未来党员干部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党员良好的党性修养是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的动力源泉,是净化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的“源头活水”。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党对青年的重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加强青年的引导教育,就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让大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1.正面引导教育力度不足,效果不佳。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中华民族积累的精神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育实践中,从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以党务干部和学生辅导员为主,一是他们工作本身兼任其他管理工作,真正投入大学生党员培养全过程的精力不足,由于专业、从事领域等因素导致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党员不足。二是在正面引导教育方面,未能将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摆在重要位置,对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进行深度挖掘,正面强化引导、榜样示范等力度不足。未能对大学生所学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等文化内涵进行唤醒、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未能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没有牢固树立德育根本,导致融入效果不佳。
2.大学生党员对传统文化认同度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随着国学素质培养、语文教学在学校、社会逐步得到重视,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背诵、掌握很多名篇,这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培养的良好基础。但在當前,高度发达的经济信息时代,“短平快”的信息传输模式,让一些学生不易安静地坐下来,认认真真读一本好书,“一日三省乎己”。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经济高度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让“太忙”成为不学习的借口,一些学生在入党动机、社会公德、自身道德素养等方面出现偏差。也让一些大学生曲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诉诸行动。
3.融入载体单一,方法缺乏创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深入。高校非常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流程程序、政审等方面严格把关,可以说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我们清楚地看到,有些高校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问题。发展过程有严格的流程,但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缺乏动态监督。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时,很多是“拿来主义”,以“说教”、“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有的能够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专题党课,但没有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范畴等内涵清晰阐述,调动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学生党员对教育效果满意程度低,缺乏学习热情。
二、融入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培养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又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①。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开展“一主线三进实践”,即抓住立德树人育人的根本主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党校培训”“支部活动”“社会活动”,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1.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主线,聚焦党员道德修养培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人格完善的伦理型文化。
一是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教育具有文化内在的亲切感和方便性。如在开展爱国、诚信教育中,可以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为主线,引用例子,很多例子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过的,都比较熟悉,比较容易接收,有利于开展强化教育。此外,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和民间习俗开展主题教育。
二是要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将其融入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养过程之中,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与涵养,提高党性修养,同时丰富精神内涵。在日常学生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爱国、修身的内在能力,激发其动力。
三是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与大学生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从大的角度来说,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从小的角度来说,这是学生党员“个人具有高素质和较高道德水平”的体现。
2.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三进”实践,提高党员党性修养。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党校培训”、“支部活动”、“社会实践”三进教育管理实践。充分发挥党校培训集中培训学习引领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优良作风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三观”;发挥支部活动教育管理优势,让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紧密结合,做好引领示范;发挥社会实践指导,将社会公益实践与党性修养紧密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一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党校培训”。党校培训是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设专题培训章节、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先烈精神紧紧联系,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党的优良传统的“魂”紧密结合,内化成自身的行为准则,利用党校研讨,广泛开展“儒家君子操守与共产主义道德”“齐家治国思想与投身国家建设”等专题研讨,倡导学生自学《论语》《大学》等传统经典,领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升道德追求,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让传统文化进入“支部活动”。利用党支部集中学习,增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将弘扬传统文化与爱国爱校情怀教育结合起来,要让优秀传统文化作发挥优势,丰富、巩固和夯实基层党建学习,在学生党员中积极倡导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利用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微党课”,制作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专题的“微党课”,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
三是让传统文化进社会实践。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多种渠道开展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如“党员进社区”“学生党员假期实践”“社会志愿服務”等,通过实地走访和实践,让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树立标杆,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完善提高自身涵养和情操,做到“知行合一”。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智慧、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当代大学生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教育大学生党员,用以引导教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做标杆影响大学生党员,提升道德素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党校培训、进支部活动、进社会实践,通过深挖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有效构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党性修养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OL].新华社,2015.4.3.
参考文献:
[1]李宁.中国传统美德丛书:修身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钟明善,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栗鸿运.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4]马晓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
[5]顾宇,李希,陈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6(7).
[6]陆华烨,赵欣.“90后”大学生党性教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
[7]唐平秋.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及治理路径[J].探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