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神”

2018-10-23刘芳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人神自由

刘芳

摘 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心灵极其感兴趣,他笔下的“人神”类人物代表了作家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这类人物以自由的思想武装自我,在驱逐了上帝之后,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整个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这类人物主要受到了俄国当时新旧文化结合的影响,此外还有作家自身的信仰因素。“人神”对人类自我解放的追求,最终导致了不自由和灭亡。时至今日,这类人物形象依旧具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神 自由

自称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19世纪俄罗斯的底层社会进行了全景而细致的描绘和分析。在他的笔下,尽是些凄风苦雨、穷街陋巷,连哀号的风里也充溢着肺病患者呛咳的气息。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关注当时的社会,更对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大众抱以深沉的同情。他描绘了小人物们的挣扎求生,描述了走投无路投河自尽的女人,描绘了垂头丧气挤在昏暗而肮脏的小酒馆里醉生梦死的男人们。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了俄罗斯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更对人们的精神状况进行了关注。基于当时俄国社会上官吏的横暴,小人的得志,金钱的罪孽,以及普通人生存的不易,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中敏锐地察觉到:面对此等社会现状,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士,包括作家自身,必须做出的首要决定是,他们想要成为哪一种人。

一、“人神”产生的背景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明确提出“人神”与“神人”的问题。这两个名词出现在后来自杀的基里洛夫与斯塔夫罗金的对话之中,“那个教导过人们的人,被钉上了十字架”。“他会再来的,他的名字叫人神”。“神人”?“人神,区别就在这里”。“人神”和“神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两类人物形象,“人神”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卡拉马佐夫;“神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阿廖沙·卡拉马佐夫。

按照别尔嘉耶夫的说法,上帝和人的关系存在两种运动方向,神向人的运动,也就算是道成了肉身的基督神人,而人向神的运动却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实现“神人”,另一种是“人神”。神人表示神自由地走向人的过程,是神降临到人的灵魂之中,这是一种拯救和牺牲;而人神则表示人成为神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意志无限膨胀乃至占据了神的位置。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家对人的精神自由的重视,也是他面对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做出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俄国的资本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相比,虽然起步晚一些,但这个时期已进入了激变的时代。俄罗斯新旧生产方式交相混杂、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不同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并逐渐掌握国内经济命脉。随着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对俄罗斯的渗透,俄罗斯传统宗法式伦理道德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陀思妥耶夫斯基察觉到了人类精神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在作家看来,“人类变得过于喧闹,过于追求实利,缺乏精神上的安宁”,旧有的历史基督教的式微,使他在苦苦思索上帝存在的终极问题的同时,发现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剧变:以科学和理性作为新武器的人们产生了驱逐神的强力,并凭借分析一切、研究一切的理性开始摒弃传统的盲目信仰。作家发现,在经受了现代教育的很多人心中,上帝已经失去原来的光环,人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的中心和新的信仰。神不仅从自然中退场,还从历史中退场,“人神”就是这一现象的产物。

二、“人神”的代表

“人神”类人物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实的哲学思考,代表了他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这类人物最早接受了西欧传播而来的科学、理性等学说,或接受过大学教育,或曾经到欧美旅学。随着他们阅历的丰富和视野的开阔,以往传统的东正教学说或一直令他们心生困惑而无解的东西被科学和理性一一解答,使他们对之前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最终走上了质疑上帝存在的道路。人神的普遍特征是不信仰上帝,也不信仰人。他们在推翻以往的神之后,愈发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认为“只要意识到没有上帝,我们就应该成为上帝”,而在现世成神的人神则可以为所欲为。

这一类的人物普遍具有深刻的怀疑精神,拉斯科尔尼科夫、伊凡莫不如此。他们因现实的困难向上帝发难,否认上帝的存在,进而开始用新的理论填补精神的空缺,并思索作为新上帝的自己将如何行事。

拉斯科尔尼科夫对自身毫不在乎,他未完成的学业、是否有钱吃晚餐、大衣在俄罗斯的冬日里太过单薄等都不在他灼热思维的考虑之列,他被一种狂热的念头所折磨。如果说人们被区分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话,那么他究竟属于哪类?假如他属于“不平凡”一类,他是否敢于摆脱良知的羁绊,是否“允许自己涉过血泊”,是否敢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杀掉少数“繁殖同类的材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行动动机在他自己看来是崇高的,是实际的。而伊凡的理论里则多了理性的质疑和对各种行动后果深思熟虑后无所依着的倦怠。从小孩子的眼泪出发,理性使他对丑恶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使他无师自通地触摸到了人道主义的根基。如果说真的有上帝的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惨绝人寰的悲剧?什么样的上帝允许这些灭绝人性的事件发生?所以,唯一正确的结论就是上帝早已缺席,因此他才唆使斯麦尔佳科夫“上帝不存在,你可以为所欲为”。但他本人又无法彻底泯灭对信仰的神往,理性的怀疑和对信仰的追寻在他心灵中纠缠不休、撕扯不已。

简而言之,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一种理论所鼓舞,并通过实践想要证明作为“不平凡”中的一员对世俗规范的跨越,而伊凡则沉浸在驱逐上帝的决意及信仰空置的虚无之中。

三、“人神”的归宿

人神始于自由意志,却终于对自由的反抗。“自由意志对人类社会的理性设计具有破坏性,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制度体系就是以压制个体非理性的自由意志为目的”。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又发现,建立在这种科学理性基础上的文明社会却并非人间乐园,准确来说,并不是大部分人的人间乐园。拉斯科尔尼科夫从自己家庭的悲剧,看到周边形形色色的悲剧,小人物的百般挣扎,只为求生;伊凡面对生活的仇恨、艰难、卑劣,认为建立在小孩子血泪基础上的辉煌人间大厦不可接受,甚至还以宗教大法官的名义对上帝进行了审判。因此,人神们或陷入理性思考后的虚无和自我质疑,或被某种理论鼓动,迫不及待地付诸实施。

拉斯科尔尼科夫信奉的超人理论,是人“希望达到和神一样”的思想的另一种表达,这是人的自我肯定的极度夸大。他的这种超人哲学,实质就是人认为自己是神,为了崇高理想的实现,人可以脱离道德的束缚,甚至践踏人类的道德。他的超人思想的背后隐藏的是理想的逻辑,或者说冷血的算计,“用一条人命来换取几千个生命,使之免于腐烂和朽败,用一个人的死来换取一百人的生——这是很简单的算术啊”。这种理论彻底消解了生命的神圣性,取而代之的是用利益、财富等衡量个体是否具有存在的理由。這种杀人的“合理性”,本应帮他摆脱道德上的藩篱,但杀人后的噩梦和焦灼不安证明,任何哲学理论都无法消除这种罪恶感。他对自由的追求最终只证明了作为人只能拥有有限的自由。

四、结语

“人神”是俄国社会新旧文化结合的产物,新的思想文化为他们的跨越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撑。当新理论破产之后,他们或者自我毁灭,或者重回传统文化之路。就像别尔嘉耶夫指出的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揭示了在自我意志中自由怎样被消灭,这种结果除了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外,当然还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作为一个宁可选择和基督而不是真理在一起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受制于信仰。但别尔嘉耶夫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样深深知道人神的诱惑,科学和理性几乎与上帝等重,假使上帝不存在,人们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理论在作家去世后的百年之中,依旧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神”失败的跨越中搜寻生命的本真。

参考文献:

[1][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朱海观,王汶,译.罪与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伊信,译.地下室手记[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4][俄]别尔嘉耶夫,著.耿海英,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徐海娜.生命神圣性的复归——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神”形象[J].世界文化,2012(11).

[6]罗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问题:“人神”还是“神人”?[J].俄罗斯文艺,2017(02).

猜你喜欢

人神自由
敦煌藏文本P.3288V《逐日人神所在法》题解与释录
敦煌古藏文医算卷“人神”喇(bla)禁忌研究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
民族音乐学视阈下“人神共舞” 的诠释——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乐舞文化研究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八大雅
——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