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2018-10-23张瑞瑞韩东

学理论·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张瑞瑞 韩东

摘 要:振兴乡村战略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六个方面展开:立足课堂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现实逻辑;培育农村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政工人才;激发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高尚情操;引导和培养农村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的宣传者;积极开展与农村村委会的交流,促进农村马克思主义特色政治文化作用的发展;积极开展新时代背景下培育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政工人才;宣传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242-0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教育、经济、文化等相对落后,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农村的发展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乡村振兴实践内容广泛,层次丰富,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任务重大,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国家大政方针宣传践行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政教育自身鲜明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独特的功能,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在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立足课堂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现实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和意义只有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才能得到切实的拥护,才能有较好的实施环境。思政课堂是创造这一环境的理想阵地,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深入阐释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和意义。第一,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历程[1],农村为工业发展输血的国家政策,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性[2]等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逻辑的必然。农村的落后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发生了城市化,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使西方国家发生革命性突破。我国是一个依赖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国家。思想上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农业生活方式的惯性作用加之当时的动荡时局,使我们没能搭上工业文明的顺风车。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发展经历了农村为工业发展输血的国家政策,农业为当时的国家的生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城市在这种历史原因的作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使得工业反哺农业非常重要。第二,从中国共产党人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政治目标、均衡发展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3]等方面阐述振兴农村战略的政治逻辑。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不协调的二元结构社会,使城市的发展机会高于农村发展的机会,直到今天,城乡人口的比例、工农产业结构的组合仍然是二元的,农村劳动力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仍有差距,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第三,从中国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民整体素养等论述振兴农村战略的现实逻辑。城市和城市工业的发展较快,但是农村和农业的落后问题仍然影响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通过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历程和建设历程,论述振兴农村战略色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现实逻辑,让高校学生成为振兴农村战略的认同者和拥护者、倡导者、支持者。

二、培育農村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政工人才

农村基层的政工人才是农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实施者,优秀农村政工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振兴农村战略实施效率直接相关。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各种群众关系更为复杂[3]。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政治素养高的优秀青年人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以青年人特有的青春与激情,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政治工作中去。开展思政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政工作者自身的素质非常关键,思政工作者自身的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培养马克思主义政工人才的任务。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培养高校大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去剖析各种社会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政治素养。要以扎实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应用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怀感染或熏陶高校学生,在高校学生心中种下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种子。高校思政教育应鼓励学生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中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一线就业或创业。

三、激发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高尚情怀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大学毕业生掌握前沿的科学知识[4]。乡村振兴战略能得到大学生广大群体帮扶,其实施就具有了强劲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需要激发大学生群体扶弱济困的高尚情怀,激发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热情。要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和最终目标等。通过剖析乡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使乡村发展滞后,要认识到乡村对先进知识的渴求,对先进技术的渴望,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乡村发展的短板瓶颈,乡村落后的现状等,同时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他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发帮扶乡村发展的愿望,有自发地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意愿。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从多种渠道帮扶乡村的发展,必定会给乡村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提高乡村振兴的速度和质量。

从历史角度激发大学生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中国的乡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革命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在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火种逐渐以燎原之势散播开来;在延安,中国革命思想传播到全国;在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国革命力量蓬勃发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率领工人和农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战斗。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绝大部分为农民子弟,农村人民的牺牲和奉献,让中华民族得以战胜日本侵略者。现在,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农村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创新务实的精神支持农村的发展。

四、引导和培养农村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的宣传者

乡村振兴战略,一个最艰巨的任务是提升乡村的精神风貌。因乡村发展的历史因素、发展惯性、乡村文化传统等原因使局部残留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小山头主义等在乡村地区相对更为突出。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使农村人对于知识分子较为尊重,农村大学生在乡村人眼中是知识分子,是社会栋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政治素养扩大这种影响力和说服力,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针对农村建设的各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思政教育要引导农村大学生积极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宣传者。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系统的培训,让大学生成为乡村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最靓丽的风景,从而构建乡村新时代所需的精神风貌。

五、积极开展与农村村委会的交流,充分发挥农村马克思主义特色政治文化作用

农村村委会是农村最基本的组织,农村村委会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绩效。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教育者积极与农村村委会交流,通过座谈、宣讲、走访、实地指导等形式推进农村村委会的工作。通过与农村村委会的交流,详细了解当前广大农村居民的状态,了解他们的现实和迫切的需求,更好地针对实际状况制定出适合的工作形式。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群体的群体性特征,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和接收能力,制定更加适合的形式和内容,这就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乡村宣讲的形式深入农村,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還需要具有较高的视野、更为广泛的信息来源,及时输送乡村发展的有益信息,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六、积极开展新时代背景下培育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开展新时代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针对乡村文化的现状、乡村文化的特点、现存文化发展的困难等开展科学研究,探索不同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之路,从而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通过乡村文化的研究,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提出助推乡村发展的对策,从而避免乡村发展走弯路,引导乡村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褚晓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哲学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3(9):35-36.

[2]鞠典通.我国诚镇化推动农村发展的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刘文纪.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刘胜君.30年来大学生社会地位及思想教育变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6):96-9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