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0-23沈言锦
摘 要:通过阐述株洲职教城建设对株洲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并在分析株洲职教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六点对策:一是建议株洲职教城在内涵建设过程中,采用“政府主导、院校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二是研究成立株洲职教城公共基础教学部的可行性;三是以教材建设为资源整合的载体和切入点进行建设;四是建立学分互认制度;五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六是转变狭隘的教育资源观念。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199-02
株洲职教科技园是株洲市职业教育的一号工程,也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职业教育界的最大工程,在整个南方地区都具有极大影响力。面对“中国制造2025”,建设好株洲职教科技园对株洲地区,乃至湖南中南地区的职业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株洲职教科技园的基础教育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职教城的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却是空白,为服务株洲地区经济服务,为迎接已经到来的“中国制造2025”,加强株洲职教科技园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整合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的意义
研究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对策,对株洲地区的发展、其他省市职教城的建设、服务“中国制造2025”及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株洲职教科技园是株洲市人民政府为促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及“两型”社会的发展,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而强力推出的重要举措。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利用株洲职业教育这一资源优势,并把握了长株潭关于“两型社会”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因此,株洲职教城的建设对株洲的职业教育、科学研发及经济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目前全国各地职教城的建设如火如荼,湖南初具规模的就有三个职教城:长沙职教城、株洲职教城、常德职教城,研究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对策,对其他省市职教城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
第三,“中国制造2025”已经开始,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对策,对提升株洲職教城的建设质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株洲职教科技园公共教学资源现状
株洲职教科技园创建之初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株洲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于2009年底开始动工建设,距今已经8年之久,目前,进入或即将进入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有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三职)、株洲市工业学校(二职)、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等10所院校。
由课题组调研可以发现,株洲职教科技园中的职业院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市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招生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园区内各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大幅度提升,但仍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第二,由于办学历史的不同,园区内各职业院校的公共课教师分布不均衡,年课时量差距较大。有的院校公共课年均课时量只有220课时,有的则多达720课时,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制约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由于招生规模的不同,有的院校的住宿略有剩余,有的院校则住宿非常紧张。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宿舍面积39 971平方米,容纳10 500人住宿,住宿条件非常紧张,均为12人间、8人间宿舍。
第四,实验实训室建设极为不平衡,有的职业院校的一些专业,由于历史较短,招生规模较少,缺乏相关的实验实训室,教学都只停留在理论方面;而有的院校,由于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下降,实验实训室则有很大剩余,造成了极大浪费。
第五,体育馆面积及运动设施设备都较为完备,但仍无法满足学生运动高峰时的需求,缺乏能够承办大型赛事的体育馆。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2015亚洲篮球锦标赛,株洲市职业院校则缺乏相关的体育馆。
总的来说,园区内各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合理,呈现以下特征:高职院校的硬件资源较多,但仍不够用,软件资源呈现局部过剩和局部缺乏现象;中职院校硬件资源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且略有结余,软件资源普遍缺乏,且质量尚待提高。上述特征决定了整合株洲职教科技园的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整合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可行性与必要性
由于历史原因,每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是这些优势和特点不足以能够培养出复合型职业人才,特别是面对“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的品格和规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共享,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满足学习型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运用资源共享是提高株洲市职业教育整体办学实力、大力提升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有利方式,同时,也是努力把株洲职教城建设成为全国职教改革创新示范窗口的重要举措,是把株洲职教科技园建设成为集职业教育、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竞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职业教育基地的必由之路。
教育资源共享涵盖面广,包括课程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享、图书馆资源共享、体育设备设施共享、实验实训实训共享、住宿及餐饮共享等,甚至还涉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在建设这些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基础后专业的原则,逐步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
四、“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整合株洲职教城公共教育教学资源具体对策及建议
1.建议株洲职教城在内涵建设过程中,采用“政府主导、院校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在内涵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又要提高职业院校的参与度,还要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力争全员参与,共同受益。
2.研究成立株洲职教城公共基础教学部的可行性。在优化职教城内涵建设过程中,公共基础教学是优化教师资源的最佳载体和切入点。通过成立株洲职教城基础教学部,不但可以很好地配置园内各职业院校的基础课教师,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3.以教材建设为资源整合的载体和切入点进行建设。株洲职教城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考虑进行教材整合,职教城要想使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实训达到优化、共用,首先就要进行教材的整合,因为教材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载体,只有实现教材整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4.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园区要建立学分互认,要使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实训达到优化、共用,首先就要进行教材的整合,因为教材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载体,只有实现教材整合,才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真正整合。园区可以先行尝试统一编写、出版相关的基础课程教材,利用园区公共师资队伍水平,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有影响力的公共基础课教材,提高园区的影响力,进而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5.建立教育信息化共享平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是为职教园区内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办公提供一个高速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与网络应用平台、支持各种事务处理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园区内各学校的科研、教学、实验实训、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全部信息资源实行共享,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到教学(教案、教学PPT)、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
6.转变狭隘的教育资源观念。要实现资源共享,必须让职业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们充分认识到资源共享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让他们意识到资源共享不是意味着失去,而是意味着互利,共赢。任何一所职业院校,都只是在某些学科、某些专业上具有特色,对于处于劣势的学科和专业,就需要借助于其他院校的优质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不仅可以解决本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让本校的优质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职业院校应认识到实现资源共享并非让所有职业院校“大统一”,而是在各个院校在共享的过程中,做出可供共享的优质资源,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不论是利用共享资源,或是本校资源都应突出自身的特点,办出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0).
[2]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11)
[3]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
[4]黎修良,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5]黎修良,沈言锦.高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6]李玉靜.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5(6).
[7]夏建国,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5).
[8]刘金山,曾晓文,李雨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研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9]邓小华.“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基于《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7).
[10]刘桂涛,李志敏,贺秋冬.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冶金机械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
[11]黄红珍.锐意创新潮头立百舸争流敢为先 余姚创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市)的路径思考[J].宁波通讯,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