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2018-10-23詹道荣

学理论·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思想

詹道荣

摘 要: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它都源于对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社会实践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充分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想以及人类文明史上关于生态思想的优秀成果所提出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及实践举措,这是党执政思路的一次大转折。切实坚持着力实践落实、稳步推进理论创新、准确把握历史大局,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12-0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深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問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并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部署。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有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同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休戚相关。物质财富急速膨胀带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人类对自然资源缺乏科学的利用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致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陷入困境。如果再不严加保护生态环境,其“‘终极衰退随时都可能来临”[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参与和努力。

从国内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生态环境问题时提出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一发展过程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如:雾霾、水体污染、土地沙漠化以及植被覆盖率下降等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后,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同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不仅仅只源于为解决现实发展问题,实际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这其中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更是充分借鉴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优秀成果。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人与自然紧密依存的思想。“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的,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2]。“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首先依赖于自然”[2]。同时,人类通过劳动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得自然界更适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一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劳动去创造物质财富,否则,“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3]。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充分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关于生态思想的优秀成果。人类早期对于奇特的自然现象形成了对自然敬畏的神话自然观、以人为中心的古希腊朴素自然观、中国儒家的“三才”理论、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教“依正不二”的整体自然观等,这些都蕴含着无穷的生态智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种生态问题,同时也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理论,例如生态社会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是在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一被提出,然而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不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的。从邓小平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是长久的,要不断坚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来造福子孙后代,到后来江泽民提出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些发展思想无一不是在中国共产党吸收优秀生态思想及在中国的实践中总结并发展起来的,涉及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第四,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借鉴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中虽有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中的天然缺陷,但也不乏有一些先进的生态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近些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频繁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行生态霸权主义,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霸权主义,习近平从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中借鉴优秀的生态思想,同时将其与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观点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全局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任务、意义等一系列内容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新论断,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重大决心。总的来说,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凸显时代价值

纵观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不论是古埃及、古巴比伦还是古印度,它们的文明发源地都是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平原地带,而最终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是其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基于对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的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高度概括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两者之间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4]。这科学地总结了人类从古到今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充分表现了对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和清晰认识,同时揭示了社会文明兴起与衰亡之中生态文明所起到的作用规律,更指明了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历史属性。

习近平深刻阐释了中国梦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的内在联系,提升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他明确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5]。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将实现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利益

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任务蕴含的人民利益。

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2013年4月习近平于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这充分强调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需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体现出了民生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极大创新,这也是对人民群众追求良好生活环境的愿景的回应,有利于党和人民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于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7],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作為“长远发展的基础”,认为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系列的思想是科学的行动指南,对深入认识、理解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民心民意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他指出“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7],表现了习近平对于人民关心的、社会反映的突出的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对人民最基本衣食条件的深切关心。

(三)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措施、总方向,坚决要求全党“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7],明确了态度与责任,提出了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8],这一理念充分彰显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重要性,极大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他还生动地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来比喻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他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要步调一致,二者相互依存。

习近平尤其注重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他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7]。所谓生态红线,是指“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7]。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来提供约束力。

(四)系统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创新

习近平指出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遵循“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7]。

一是突出思想方法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制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制度,并且将这个整体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做好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微观中保证生产、分配、消费等流程的实施到位,二者相辅相成;强调“生态红线”,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7],必须遵守森林、耕地、海洋资源、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红线指标,坚决守好生态文明的底线。

二是突出管理模式创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面统一管理的理念。严格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由单个部门统一监管,防止统筹失当导致生态问题发生。

三是突出实施路径创新。运用新思路和新理念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降低资源消耗率,提高消耗单位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不再以牺牲环境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代价。总之,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据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对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党提出的一个全新发展理念,其理论意义包括:其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保持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式,是一种既考虑当前又不忽视将来的发展模式,是为解决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要想实现社会永续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污染量不可高于自然界最高承载量,而这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协调。但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使得人类很难维持生态平衡。其二,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关于这一观点,恩格斯曾提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9]其三,为和谐社会理念提供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整个生态环境问题的主旋律就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问题,是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与分配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和谐社会理念的内容,为和谐社会理念提供理论基础。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它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包括:第一,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指南。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改变人们以往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改变现有的错误观念,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第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这一层面所说的和谐不仅指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认为,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因而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第三,有利于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食品卫生等问题愈来愈突出,石油等重要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上升,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美满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我们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意识在各领域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整个社会根本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美]莱斯特·R.布朗.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系统[M].林自新,胡晓梅,李康民,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1.

[5]习近平.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N].人民日报,2013-07-21(1).

[6]习近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1).

[7]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1).

[8]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9(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3.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思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标题党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