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体系探析

2018-10-23王庆材齐宪磊张晓文聂鑫李艳洁

学理论·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高校

王庆材 齐宪磊 张晓文 聂鑫 李艳洁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考核,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是新时代从严治党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现状,从规范制度建设、严格发展条件入手,把好党员发展关,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从思想引领、学习成绩、综合表现等方面加强党员考核,规范学生党员日常行为,探索出一套适合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考核体系,调动了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154-03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我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和考核工作是新形势下对党员进行从严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培养中的桥头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及考核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团支部“推优”、党支部的培养考核、班级同学民意测评、党员推荐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函调等多种渠道对拟发展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评价,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评选标准缺乏统一

团支部推优和党支部培养考察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通过团支部同学投票的形式“推优”,不能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地推荐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在培养考核时,形式单一,不能全面考察、真实反映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家庭情况函调时,无法亲自到场,无法掌握真实情况。

(二)培养考察侧重点各不相同

各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中,衡量标准不统一、有差异,在培养过程中对理念信念的引导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分注重学习成绩,淡化了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培养与锻炼。

(三)培养教育缺乏连续性

对党员同志的教育培养持续性不足,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思想松懈,言行与党员形象不相符,专业学习与入党前相比不求上进,工作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入党前后判若两人,不能代表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四)培养考核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机制方面还存在规划不合理、形式不创新以及考核不到位等问题。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存在入党前培训多,入党后培训少的问题;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仅限于会议、报告、讲座等形式;没有系统的监督考核体系,很难对党员监督到位,无法真正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对策探析

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核是组织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的主要环节和有效载体。本课题组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大学生党员培养及考核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体系,以期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党建工作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标准,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体系对于党员的发展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国家新形势对学生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原有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党员发展的需要。支部根据多年党建经验,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与优秀党支部学习交流、上网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和健全党员培养和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规范党员日常行为,增强党员自律意识。

党支部经过多次研究与商讨,完善和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林学院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工作制度》《林学院入黨积极分子考核制度》《林学院关于学生组织发展的规定》《林学院学生党员挂牌制度》《关于加强林学院学生党员文明修身的补充规定》《林学院学生党员考核管理条例》《林学院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林学院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制度》等多项考核及培养制度。

(二)严把入党关口,保障党员质量

党支部认真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规范做好学生入党工作。规范开展业余党校培训,增强同学们对党性的认知,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全力做好团支部推优工作;认真做好党员推荐和党支部讨论工作,真正做好遴选工作;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的组织程序,贯彻落实好发展党员各项工作制度。

创新业余党校的工作机制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制。一方面,在业余党校单纯注重集中讲解考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四自”作用发挥等举措,把业余党校的听课、自学、研讨、实践和考核五个环节真正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了理论灌输和讨论引导、学习理论和实践理论、统一集中和分散自学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引领同学学习业余党校课程,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解读,实现了业余党校中的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分层培训相结合,切实增强了党校的教育效果。

(三)以学生党建研究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党员系列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党建研究会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为突破口,努力做到抓好六项学习教育活动,实现六种学习方式结合,落实三项理论研讨措施。抓好六项教育活动,即集中学习教育、辅导学习教育、参观学习教育、影像学习教育、网络学习教育和研讨学习教育。实现六种学习方式结合,即要实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辅导学习与自己学习、影像学习与书本学习、校内学习与参观学习、常规学习与网络学习、研讨学习与灌输学习的密切结合。落实三项理论研讨措施,即每位学生党员一学期要至少撰写一篇党建论文或学习心得,学生党建研究会一年要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党建理论研讨会,学生党总支一年要至少汇编刊印一本学生党建理论研讨论文集。

2.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党建研究会结合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深入开展了多项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图片展等形式,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党员同志认清责任,切实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夯实了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基础。

3.建立学生党建实践机制,切实增强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教育既是理论教育、主题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又是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党建研究会充分发挥“四自”作用的独特优势,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实施以“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先锋旗帜”为主题的学生党员先进性示范工程。把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一号公寓楼前空地划定为“林学院党员自留地”,设立“党员活动岗”和“义务奉献日”,成立“党员突击队”参与迎新工作,建立“党员监督信箱”,举行党员佩戴党徽和宿舍挂牌活动,签订党员为同学服务和模范遵规守纪责任状。开展“七个一”党性锻炼活动。每一名学生党员每学期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体会,汇编一本论文集,帮一名学习后进生,帮扶一名贫困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推荐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等。自发组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的“三下乡”活动,组成以党员为龙头、以团员为骨干的宣讲团,深入农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研“三农”问题。

4.重点抓党建活动载体和阵地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最大政治优势,学生党建研究会从最大限度联系同学、服务同学入手,维护好学院党建红色网站——星火在线,在学生社区建起了稳定的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场所——学生党员之家。通过以上两种平台密切联系同学、服务同学,接受同学监督。通过传统方式和微博、QQ、人人网、微信等新媒体对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进行教育管理。

(四)多措并举,认真做好党员培养考核工作

1.开展行为自律活动,为党员培养及考核做好有效监督。开展晨读、晨跑活动。党建研究会统一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晨读或晨跑活动,并进行严格考勤,将出勤及表现情况记录下来以量化积分的形式进行考核,严格规范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习惯,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日常行为检查。党建研究会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宿舍进行不定期检查,将检查情况记录下来以量化积分的形式进行考核,提出“党员身边无安全事故,无脏乱差现象”,保证宿舍安全及卫生,规范学生党员日常行为,达到“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光辉旗帜”的效果。

通过此类活动的监督,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能够有效地帮助其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2.开展先进示范活动,为党员培养及考核构筑服务实践阵地。积极开展党员自留地活动。学生党员自留地有两块,一块位于一号学生公寓南侧,该区域位于学生公寓与商业区中间,容易造成生活垃圾的集聚,影响了同学们的生活;另一块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由于工作人员太少,加上创业团队入住,难于保证卫生。党建研究会组织学生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打扫党员自留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为广大师生营造清洁干净的学习生活环境。

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建研究会以建设服务型学生党组织为宗旨,积极开展温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综合楼等地点党员示范崗工作,协助学校开展禁止饭菜进入教学区的活动。此外,毕业生离校期间,学院党员在各宿舍楼下值班,为毕业生安全离校做好保障。迎新期间,组建党员突击队,与迎新志愿者一起奔波在迎新现场,用微笑迎接新生、服务新生。

开展“党员在我身边”活动,公开党员联系方式,喊出“有困难、找党员”的响亮口号,密切党群关系,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通过开展党员先进示范活动,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奉献精神和成才意识,促使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主动配合党组织做好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年学生中发挥了桥梁纽带和表率作用,使学生党员真正走上了一条先进理论和模范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3.建立学生党员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党员自律意识。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让同学们时刻监督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及日常行为;实行群众监督制度,由非党员学生组成群众监督小组,对学生党员进行日常监督;并设置意见箱和投诉电话,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4.建立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比党性、比纪律、比奉献、比学习、比进步、比业绩等评比活动;督促党员同志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标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激发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完善学生党员发挥“四自”作用的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考核评价机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项考核评比。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比党性、比纪律、比奉献、比学习、比实践、比创新等专项评比活动,通过评比竞赛活动,让党员们在竞争中成长、提升。二是民主评议测试。评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遵纪守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学业竞赛等方面。在民主评议工作中要细化标准,落实指标,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实施党内和群众的“双测评”制度,对学生党员的测评结果向支部和本人分别进行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实践证明,只有运用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党员“四自”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结语

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体系是新形势下高校对党员进行从严教育管理的有效探索,对于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素质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林学院党支部“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理论探讨为动力,以长效机制建设为根本,以学习政治理论、开展党建实践和建设党建载体为抓手,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四自作用,切实增强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学生党员的培养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文霞,李博强,艾玉萍,刘湘.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考核方式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3(12):10-11.

[2]蒋龙琴.高校学生党员考核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3]周菲.高校基层党组织及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4]刘刚.论新时期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15.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高校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