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分析

2018-10-23李璜陈玲丽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李璜 陈玲丽

摘 要:2010年新开设的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对18所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点负责人或代表的开放式访谈,深入了解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国内心理学发展历程提出相关对策——建立独立的评价标准与体系;紧跟地区行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基地。

关键词:应用心理;人才培养;专业学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182-02

应用心理硕士(Masterof Applied Psychology,英文縮写为MAP)是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心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于2010年新开设的硕士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各相关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调查工作主要以开放式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国内18所高校的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点负责人或代表。

(一)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础课程设置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后均简称《培养方案》)中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包括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实习。访谈结果表明17所高校均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某军医大学采用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书替代专业必修课的方式,其他高校在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专业必修课。18所高校在开设了必修课之外,还根据各自学校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不同方向开设了许多相对应的专业选修课。

专业实习方面,18所高校均按照培养方案要求设置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实习实践。比如北京大学对研究生的见习、实习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要求,北京师范大学要求硕士研究在读期间达到300个小时的实习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两门实践课程。

(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专硕毕业论文与学硕毕业论文区别度小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又简称专硕,区别于简称学硕的应用心理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应用心理学实践进行选题。论文可以采取专题研究、调研报告、项目设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内容应具有创新性或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然而调查发现18所高校现今阶段应用心理专硕研究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基本上采用科研论文的形式,与学硕研究生培养区别较小。原因之一是毕业论文审核程序导致专硕研究生不得不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毕业论文,如若采取专题研究、调研报告、项目设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撰写的论文可能会面临不好评审、评审不合格的结果。原因二是现今大部分高校专硕导师并未与学硕导师区分开来,导致大部分专硕研究生与学硕研究生进行着同样的学术研究。

2.双导师制中实践导师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大等高校代表表示实践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在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指导中的作用不明显,在论文答辩中实践导师无法发挥指导作用。湖南师范大学代表还提到,聘请实践导师的经费来源也存在问题。

3.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要求:教师数量方面,应用心理硕士每门核心课程及必修课程须配备2名教师授课,并且授课教师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结构方面,教授和副教授占任何教师总数的比例在60%以上,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临床心理学”或“心理治疗方向的任课教师,需具备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或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教学经验方面,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专业实践经验者的比例不低于60%;实践经验方面。具有一定数量来自实际部门的兼职教师(一般在15%-30%)。

调研结果显示,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时间较短,都是在作为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心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点培养人才更加注重科教融合,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接。而所有高校现有的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导师都是以往的学术学位导师,甚至大部分高校是由学术学位导师来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就是说,并没有专门的独立的经验丰富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4.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比较单一

《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但目前专硕招考方式与学硕招考方式基本一致,学生都需要经过报名,全国统考笔试,面试,复试的层层考核。因为考核的难度,大部分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各行各业人才被阻挡在外,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构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使得生源结构比较单一。

5.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方向研究生的核心胜任力达不到国际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代表认为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学咨询咨询培养的专硕研究生的核心胜任力还无法达到国际标准,毕业后无法独立进行个案咨询。美国专业学会制定的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方向培养标准:博士培养3-4年,实习1年(600h-2000h);德国:专业培训3—5年(4200h),实习1年(1200h);中国:无统一标准,咨询师培训3—500h)。相比国外培训国内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方向研究生培养存在较大不足。图1为国内北京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硕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方向见习、实习、督导时间。相较于国外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方向培养的标准,国内高校对于该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力度尚显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评价标准与体系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突出特色,在学硕培养经验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独立的导师、研究生以及论文评价标准和体系。建议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由68家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组成的评审平台,由教指委建立应用心理硕士导师的选拔标准,在68家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选拔导师组成评审导师库;完善应用心理专硕毕业论文评价标准,构建不同内容形式论文的优秀案例集。

(二)紧跟地区行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培养

建立“协同培养,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学校与社会行业之间联系,强化学生专业实践素养和技能。打造院校与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平台,融合实践课程教学、技能实操、专业实践实习、导师企业项目合作研究等为一体,實现院校、企业的共利双赢。各院校可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中有影响力的精英、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制度。借助院校学科优势,以项目为依托,与行业企业精英、专家合作,指导学生解决行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紧跟地区行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培养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协同培养,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学校与社会行业之间联系,以学生专业实践素养和技能提升为核心的培养途径。

建立院校与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平台,融合实践课程教学、技能实操、专业实践实习、导师企业项目合作研究等位一体,实现院校、企业的共利双赢。依托于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院校、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有社会经济效益的应用型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素养和实操技能,拓展学生行业视野,更好地将学生校内培养与实际的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心理学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制度。各院校可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行业中有影响力的精英、专家作为应用心理的校外导师。同时,可借助院校学科优势,与行业企业中精英、专家进行战略性合作,以项目为依托,实行双导师制,师生积极参与合作项目,加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致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强研究生培养中校外导师的参与度,指导学生解决行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三)突出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基地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建设具有专业特点的系列教学案例库,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整合院校、企业资源,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建设专业课程的完整教学案例库,并实现信息化,以便于远程教学和学习。

依托于院校、企业,共同合作建立面向社会的实践基地,将教学融于实习实践。以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方向为例,可依托院校与企业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面向院校师生与社会人士,既能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实习场所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又能消化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实践基地,能很好地将实践实习与实际就业完美融合起来,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丽萍.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J].教育与职业,2016(22).

[2]黄雅君,葛明贵.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基于对12所高校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J].大学教育,2016(8):7-10.

[3]刘晓明,李冬梅,綦越.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2.

[4]吴捷,孟瑜,李帅.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国家职业资格教育的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2012(8):44-47.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