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内含类棒状小体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2018-10-23谭小平张水生刘海芸刘梦
谭小平 ,张水生 ,刘海芸 ,刘梦
(1、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2、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江西 南昌 33000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几年来,MM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呈上升趋势,MM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约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1]。多发性骨髓瘤异常浆细胞内含类棒状小体的报道少见,我们近期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2017年11月17日因外伤致腰背部疼痛2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阴性,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实验室检查:WBC:3.5×109/L,RBC:2.90×1012/L,Hb:92g/L,PTL:152×109/L。 尿蛋白(++),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血浆总蛋白:70.6g/L,白蛋白:56.6g/L,球蛋白:16.2g/L。 电解质正常,IgG:3.31,I-gA:0.25,IgM:0.17。 轻链:kappa 1.36,lambda:0.37。血清蛋白电泳:α1:3.1、α2:11.1、β:10.1、γ+M:6.4,考虑kappa型M蛋白血症。免疫分型:异常浆细胞增殖疾病。影像学检查CT提示:骶椎右侧翼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L1椎体密度不均匀,考虑骨转移癌,肋骨骨质破坏可能。腰椎MRI平扫提示:L1及所示腰椎异常信号伴L1病理性骨折。骨髓象:骨髓增生减低,可见骨髓小粒。粒系占30.75%,红系占25.25%,浆系统占19.25%。粒系增生不良,中性中幼粒至中性杆状核比例下降,其他各阶段比例正常,粒细胞形态无异常。红系增生较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稍不一,呈缗钱状排列。浆系统增生异常,幼稚浆细胞占1.25%,异常浆细胞占13.00%,该类细胞个体较小,包膜不完整,核型圆形或椭圆形,多偏位,核染色质粗网状结构,部分可见1-2个核仁,胞浆界限不清,泡沫感不明显,染成灰蓝色或淡红色,可见数条或数十条紫红色类棒状小体(见图1)。此浆细胞还成团出现,成团出现该类细胞类棒状小体可见(见图2),但没单个散在明显。该类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阴性。正常形态浆细胞占5.00%。
结合临床资料、骨髓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为:IgG-kappa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予以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好转后出院。
图1 瑞士染色×1000
图2 瑞士染色×400
2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出现类棒状小体最早由Steinman[2]于1940年发现,之后出现一系列报道。具有类棒状小体的大都为κ型轻链免疫球蛋白(IgG,或少数IgA)型 MM 患者[3]。 国外 Castoldi等[4]和Abdulsalam等[5]在IgG型MM患者观察到类似Auer小体的梭形包涵体。Mahesha等[6]和Metzgeroth等[7]在IgA型MM患者骨髓浆细胞中发现嗜天青圆形或椭圆形包涵体以及大小不同的Auer杆状小体。Tejwani等[8]和Hütter等[3]报道MM 患者骨髓浆细胞中有Auer杆形的针状包涵体。国内对在骨髓瘤细胞或浆细胞中出现类棒状小体的文献报道较少,郭步云等[9]在MM患者骨髓片中发现有“柴捆状”棒状小体,因与髓系白血病的Auer小体不同,称浆细胞Auer小体。李早荣[10]报道不分泌K轻链型MM患者胞浆中出现类棒状小体,形态为短细棒状、球棒状或小块状,有的成簇状,有的胞浆内可见2~3簇。韦巍等[11]和蒋显勇等[12]报道IgA型MM患者骨髓浆细胞中有数根长短不等2~4μm类似Auer样杆状小体。此例报道浆细胞中的类棒状小体与多数学者报道一致。
浆细胞中的类棒状小体的细胞化学染色多数报道 POX 阴性[3,5,9-11],ANAE 阳性[5,6]。 但也有的POX阳性[13],ANAE 阴性[14],β-Gluc 阳性[5,14],ACP 阳性[14],PAS、SBB、CAE 均阴性[5,6,13]。免疫组化淀粉样相关蛋白阴性[5,6]。电镜检查符合初级中性颗粒的周期性,与髓系Auer小体相似。类棒状小体与粗面内质网无明显相关[5,6],其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来源于溶酶体[3,5],也有认为是免疫球蛋白聚集或淀粉样蛋白[15]。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类棒状小体的来源,区分其是由溶酶体结晶沉着形成还是属于胞质内免疫球蛋白结晶。
此病例与Sung-hee等[16]报道相类似,异常浆细胞还成团出现,需与癌细胞骨髓转移进行鉴别。骨髓癌细胞团形态特点:癌细胞体积较血细胞大,核仁清楚,胞浆丰富,染深蓝色,部分可见空泡及细小颗粒;多成团分布,细胞间界限不清,在癌细胞团的周围有时可见散在的癌细胞[17]。报道中成团出现异常浆细胞边界较清楚,核染色质结构较一致,胞浆中可见较多的类棒状小体。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出现类棒状小体较少见,回顾2007年至今我院首诊多发性骨髓瘤的352例中均未见浆细胞中含类棒状小体。由于浆细胞内类棒状小体,不像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浆内的Auer小体那样已对其化学性质、临床意义、各型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形态学特点等,都已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已得到普便认可。该类细胞胞浆内可见数条或数十条紫红色类棒状小体。因此,我们认为将此类细胞命名为含类棒状小体的浆细胞更合适,也可以做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