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疾病妇女围产期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8-10-23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围产期心脏病资料

401320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

随着人们对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患有心脏疾病的孕妇逐年上升。因为孕妇在围产期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心脏容量与全身血量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1]。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进而影响母婴生命安全[2]。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围产期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更大。

故应详细了解心脏疾病妇女围产期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为心脏不良事件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收治的产妇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 妊娠次数 LVEF 流产史[%(n)] 自然受孕[%(n)]对照组 32.8±3.7 1.23±0.26 66.9±7.7 32.00%(16/50) 70.00%(35/50)观察组 35.7±3.8 1.35±0.27 53.8±6.1 36.00%(18/50) 66.00%(33/50)t/χ2 5.737 4.373 8.344 3.786 3.622 P 0.038 0.120 0.001 0.127 0.122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心脏疾病产妇100例,根据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与否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有心脏疾病史,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患者。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4~38岁,平均(32.8±3.7)岁;平均孕周(24.9±3.5)周;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心肌病6例,其他7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40岁,平均(35.7±3.8)岁;平均孕周(25.1±3.6)周;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心肌病6例,其他5例,围产期心脏不良事件中急性左心衰竭36例(72.00%),急性右心衰竭9例(18.00%),心律失常4例(8.00%),心脏骤停1例(2.00%)。

表2 两组患者疾病史方差分析结果比较[%(n)]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妊娠次数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疾病史、心脏病NYHA分级情况[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般临床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妊娠次数、流产史与自然受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疾病史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史、妊娠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NYHA>Ⅰ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妇科炎症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NYHA>Ⅰ级均是围产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讨 论

孕妇在围产期受激素水平变化、代谢水平、血容量、分娩过度紧张疲劳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而具有心脏疾病史的孕妇风险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LVEF、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NYHA>Ⅰ级是围产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这与以往权威报道相一致,提示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应该格外注意。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围产期心脏病资料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