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学习:与文化传承的美好遇见
——以平湖莫氏庄园《春晖·堂里堂外》教学为例
2018-10-23何聪聪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
■文/何聪聪 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
莫氏庄园是平湖豪绅莫放梅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陈设上,集家具、字画、古玩器于一身,浓缩江南文化精华,三座花园更是如诗如画,彰显中国古建筑之美。基于核心素养下更好开发利用身边的地域资源,笔者与学生走进莫氏庄园场馆,与文化传承的美好遇见,开展实践欣赏探访课《春晖·堂里堂外》。
莫氏庄园资源丰富,是教育的优质资源,由于它学习环境的独特性,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和学生特点,从活动形式上设计,便于学生学习。探访以学生视角出发,从初识庄园,联结感知的兴奋点;品读正厅,激活识读的思维点;探访庄园,展现欣赏的探究点与文化传承的美好遇见,开展实践探访。
一、初识庄园,联结感知的兴奋点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本源对学习感兴趣,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学有收获。”
1.初入春晖堂,直觉感知
审美从感官开始,欣赏从感性开始,当我们每到一个新地,往往会是喜悦或沉默。孩子们第一次步入莫氏庄园正厅(正厅,在古民居中正厅显为庄重之地),在清式建筑里,孩子们定是许多思绪在心头,对亲临清代建筑,以往许多同学对正厅的信息来自阅读、旅游或是影视剧,所以对正厅作用的初识描述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导入环节,教师以猜一猜、聊一聊正厅认知开始,当教师提问“如此庄重之地,在中国古建筑里边这样一个场所有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兴趣浓厚的地方:“这么庄重的地方应该是商量家族大事吧!”“嫁娶、会见贵客。”在教学互动中,普及了解到正厅在古建筑中的特殊用途。
2.渐近春晖堂,认知生发
在空间感受居室文化中,通过审美活动激发孩子内心探知欲进行美术活动,此行在这样古朴的古建筑群里,孩子们定是无比激动,但跟他们已有的经验之间有点距离,在导入环节后,孩子们已经初识古民居的正厅,那么接着老师领着孩子从后面的偏堂环走春晖堂正厅一圈,继而进行空间、材质、结构等综合感知,因为感知是真实的,也是直接可以知觉到的。这样审美活动开展后,学生的审美认知在这样的体验中得到升华,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需注重孩子们的审美感受,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对清代老宅子的感受,“老的,古朴的,有底蕴的老宅”等等词汇是从孩子环走正厅后得到的深刻体悟。这样的审美活动在视觉观看中深入,在深入中激发孩子对这清代老宅的兴趣。
二、品读正厅,激活识读的思维点
1.情境感知, 故事解疑惑
莫氏庄园场馆学习在培养学生探究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我们走进莫氏庄园,学生的感知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潜意识状态下的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凭直觉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思维。迈克·帕克斯阐述的美术理解包含背景、内容与形式,然而背景渗透影响着观者对美术的欣赏,因此馆长的背景介绍着实更具意义,学生了解到古宅为清式建筑(此古民居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浙江省国家三级博物馆,一共接待数百万游客参观。最早庄主从事木材发家,家底丰厚,捐买了三品官等信息),通过馆长介绍后,相信学与思的完整结合为此行探访打下良好积极的基础,可见学生审美认知感受在审美探究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木雕品鉴,渗知识内化
关于核心素养课程,学者李力加教授指出:“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化及形成基本的能力,则需要美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更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在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
在此次的探访中,当通过馆长介绍后,孩子们对主人的基本信息大致了解,学生对老宅子这里的整个建筑木材或许有了认知,木材生意主人在打造自己庄园时肯定是首选上好木料,许多同学务必会对正厅的木器有了浓厚的探究欲,正厅的所有家居摆设,或许会迁移他们原有的所学知识经验,老师这时候结合学生已有审美经验,渗透知识内化,学生在浙江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东阳木雕》中所学的对木雕知识的了解进行迁移:如辨别材质、纹饰寓意以及雕刻方法等等,都会在本课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探究活动。
3.探究赏析,重文化理解
场馆学习决定了课程定位为人文性,其实是会偏于欣赏活动,教师会努力引导学生赏正厅居室布局,一些精致木雕唤起审美视角的思维点,从居室布局中去吸收人文精神,获得人文精神。学生在正厅的探访活动中,了解到正厅运用大量的雕刻装饰家具,提升居室品位,主人对居室品位相当重视。如“太师椅上祥云纹饰”“隔扇门上蝙蝠纹饰”等等,精致的雕刻纹饰蕴含着深远美好的寓意。
(1)赏中探,重居室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提出的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针对此次场馆之行,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探访中落实文化理解,也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那么当同学们留心主人在居室里的装饰之时,笔者引出正厅梁房上四角布局如意纹。“为什么主人要把这样细小的纹饰放在东南西北四个角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所理解的经验是:“四季如意,天圆地方,保佑平安,天下四方,事事如意,事事顺利。”纹饰只是在空间上的一个缩影,这四个角的如意纹寄托的是主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之情。
(2)赏中探,重文化体验
如果一堂课,教师不是以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丝毫没有体验,感受到的只是枯燥的知识的组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呢!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哪一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在美术活动中,以萌发学生审美活动感情兴趣为抓手,让孩子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在此行中,某同学平时很调皮,当角色扮演体验一家之主招待贵客时候,也非常镇定地规矩地坐在清代太师椅之上,这样体验是真实的,感受是真诚的,从感官到体验,全方位真正地体会理解主次尊卑的传统文化。
三、探访庄园,展现欣赏的探究点
新课程(2011年版)提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他们在欣赏活动中可能预见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学习互动,教师设计一些学习活动,而探究学习就是场馆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学习中要注重学生有实质的合作探究思维的培养,通过自己独立或合作的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依据一定的方法与程序进行学习探究。
1.以探究卡引领传统寓意解析
在本课程探究学习中,场馆探究活动复杂性增多,因此,需要营造出确实可行性的小组探究学习。探访活动小组开展,力求做到探究有效。在正厅的探访中,“太师椅上祥云纹饰”“隔扇门上蝙蝠纹饰”等等,便是唤起小组探究学习审美视角的探究点。在设计中,教师可在学情基础上较为合理高效地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卡,那样探究的达成效果显效。
小组探究卡 在春晖堂里你们的发现:
1号组探究卡 太师椅的纹饰是如何组合排列在椅子之上的?可以用手绘形式表现哦!椅子上的纹饰有何美好寓意?2号组探究卡 主人在春晖堂哪些地方里用了这些精美的雕刻?你发现了哪里?为什么要用雕刻艺术布局他的居室呢?3号组探究卡 你在长窗发现了什么雕刻,纹饰怎样分布,有何寓意?4号组探究卡 你在哪儿发现了木雕,它属于哪种类型雕刻,是建筑雕刻还是家具雕刻?用了什么方法进行雕刻?
通过审美探究活动,学生对厅堂居室与木雕关联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更加深入。
以往我们在欣赏探究中常常只是以欣赏者的愉悦心情观看美术作品,了解作品意义形式美感等等。然而,在活动中应更加注重观者对其作品的理解力,使这次全员参与莫氏庄园之行的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究的主体。
2.以小组反馈评述
学生应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的选择,学生学习应集中对于学习过程的体验,而学习内容则在其次,学生应重视自我评价。
通过小组的探究反馈评述中已经达到描述,分析,解释,探讨,小组成员自己对作品的描述是让学生用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进行初步观察描述,还对其形式美感进行探讨分析,还加以自己对探究事物进行总体分析评述。从太师椅的探究中,四小组评述理解到的信息有木雕纹样的形式美感,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变化等等。
1号探究卡反馈: 小组探究结果内容,春晖堂里的太师椅的纹样是重复和对称纹样,那么椅子上的纹饰有美好的寓意,它的上面有祥云是吉祥如意,然后还有一个鱼尾纹,我觉得在古时候可能是代表了呼风唤雨的美好寓意,所以我觉得主人可能是希望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2号组探究卡反馈: 小组探究的是长窗是怎样雕刻的,分布有什么寓意?我们发现这个长窗是长条形的,它上面部分应用了镂空雕,下面部分运用了浅浮雕,浅浮雕中又运用了福寿连绵的寓意,边上是蝙蝠,中间是一个寿字,旁边的纹样组成的福寿连绵。3号组探究卡反馈: 探究中发现太师底座是方的,椅背是大理石,形为圆的。我们小组理解这个就代表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特殊的意义——天圆地方,有点天圆地方的意思。4号组探究卡反馈: 我们发现在台子上包括窗户上、桌子上、椅子上和墙上,主人都运用了这种雕刻的方法,因为主人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运用了这些雕刻,而且这些雕刻使他的房子更具美观,而且他也是一个当官的人,这样更气派一些。
3.以寻访卡连接审美探访活动
我们对庄园的正厅深入地探访后,孩子们其实对古建筑庄园之情来得比以往深刻,庄园内的大大小小几百间居室,在探访整座庄园中使用寻访卡,寻访卡的使用极大程度提升了学习效率,在活动中预设问题性开展探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审美视角出发,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有了导学单探访活动,学生在审美探究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思路进行活动。
四、品味庄园,发展评述的生长点
1.分享共联 审美判断
场馆学习决定了课程定位为人文性,教师会努力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吸收人文精神,获得人文精神。我们从孩子的庄园女厅探访卡中看到同学显性表达:“女厅无春晖堂正厅的雅致、端庄,可以从布局中映射出清代中国女子身份不够尊贵!”通过探访,孩子形成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一种判断。
尹少淳教授指出:“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当学生坐上文物级别的清代太师椅时,老师问:“你此刻感受怎样?”孩子很直接地回答:很舒服。那么老师接着深入再问:“你是喜欢在家里沙发上拿着ipad呢,还是坐在太师椅上舒服?”学生此刻顿了三秒说还是这里吧!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判断人对客观世界事物和现象,进行真实表述。从中我们理解到学生参与学习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作品价值做合理分析,学生通过知觉感悟或理论论证等表现出来带有必然性,既然是“判断”,就有了比较,有了思考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等。
2.体悟表达 情感映射
场馆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李昕育同学在课后活动体会中写道:“我对这座古老的房子充满了好奇,这座历经百年的古老建筑上印满了岁月的痕迹,它从繁荣走到凄凉,也看到了中国从腐败走到昌盛,它值得人们观察、科考和敬佩。”黄侯迪同学也写道:“这偌大的庄园里有多少人对于生活的期望,多少工匠的智慧啊!这一座古宅是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啊!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种惊讶和敬佩一直伴随我到课后,这次的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可以深入古建筑、古文化,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以及以它为载体的一些事物。它将会一直影响着我!”
3.审美延续 习得新生
此次莫氏庄园的场馆学习整合不是简单意义上单纯带领孩子参观游览,而是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的整合,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将经验、观察理解、判断的审美活动综合的一次探索活动。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亮化的,是饱满的,当然呈现的显性问题也是值得美术一线教师去深思探究的,才能真正力求在核心素养下从审美认知发展到审美判断最终走向文化理解。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反映和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教学不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室操作,还必须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次学习是积极的、有效的,那么,我们的孩子下次再次探访莫氏庄园或是探访等同的中国众多传统古建筑时,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有所生发,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审美意识生发,习得经验内化生发、情感生发乃至审美判断生发等等,以此提升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真正关联性。或许如何保护我们古建筑等等这些问题会在他们后续学习生活中有所触动,审美视角下的文化理解的审美判断会蔓延生发,乃至到将来孩子们成人,或许诸如此类社会认同感、价值观、文化理解等等学习的综合品质将会无限蔓延。